柴可夫斯基:發(fā)燒天碟 1812序曲

13.6萬

專輯英文名: 1812.Overture<br /> 專輯中文名: TELARC公司第三版1812序曲<br /> 藝術(shù)家: Peter Ilyitch Tchaikovsky<br /> 發(fā)行時間: 2000年<br /> 地區(qū): 美國<br /> 簡介: &nbsp;<br /> [發(fā)燒天碟]TELARC公司第三版《1812序曲》<br /> <br /> <br /> 作曲:柴可夫斯基<br /> 指揮:康澤爾<br /> 樂團:辛辛那提管弦樂團<br /> 發(fā)行公司:Telarc International&nbsp;<br /> CD編號:CD80541&nbsp;<br /> <br /> <br /> &nbsp; &nbsp; &nbsp;“序曲”原指歌劇、芭蕾舞劇或清唱劇等的開場音樂,19世紀以來,作曲家常采用這種體裁寫成獨立的管弦樂曲,其結(jié)構(gòu)大多為奏鳴曲式,并加有標題。《1812》序曲即屬于獨立、有內(nèi)容的管弦樂曲。<br />   在樂評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寫給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贊助者)的信中也說:“這首序曲將會非常嘈雜而喧嘩,我創(chuàng)作它時并無太大熱情,因此,此曲可能沒有任何藝術(shù)價值?!?amp;nbsp;<br />   諷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時已大受歡迎,為柴可夫斯基贏得極高的聲譽。后來陸續(xù)在俄羅斯許多城市和德國、捷克、比利時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為柴可夫斯基交響樂作品中最形象鮮明、通俗易懂和備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這點恐怕出于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br />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寫的《1812》序曲,全名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為大樂隊而作的1812年莊嚴序曲》。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應(yīng)他的老師尼古拉·魯賓斯坦之請而作,目的是慶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戰(zhàn)爭中被戰(zhàn)火焚毀(另一說是此曲為莫斯科藝術(shù)工業(yè)博覽會而寫)。<br />   1812年,拿破侖率領(lǐng)60萬大軍入侵俄國,企圖在短時間內(nèi)殲滅俄軍,占領(lǐng)莫斯科,并迫使俄國投降。戰(zhàn)爭開始時,拿破侖軍隊在數(shù)量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俄軍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國迫近莫斯科,俄軍司令庫圖佐夫采取堅壁清野,燒毀糧草的戰(zhàn)略,并撤退居民,率軍暫時撤離莫斯科。拿破侖在占領(lǐng)莫斯科一個月后,仍無法迫使俄國投降,反而令自己孤軍陷入重圍,于是下令撤離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侖軍隊不能適應(yīng)俄國嚴酷的冬天,加上饑餓和俄軍的反擊,終致潰敗。拿破侖入侵俄國時多達六十萬的的部隊大部分被殲滅,最后只剩下不足萬人逃出俄國國境。<br />   《1812》序曲是根據(jù)上述史實寫成的一部管弦樂作品。柴可夫斯基在這首序曲中層次分明地敘述了1812年的這一事件,包括俄羅斯人民原來的和平生活和隨后發(fā)生的不安和騷亂,俄法兩軍的會戰(zhàn),以及最后俄國擊潰法軍,俄羅斯人民慶祝勝利的狂歡情景等。<br />   樂曲從一段遼闊的慢引子開始: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個聲部的方式(每個聲部兩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贊美詩《主啊,拯救你的子民》的旋律,它那安詳?shù)牟椒ハ笳髦砹_斯人民和平與安寧的生活。到了(1:18)左右,這個主題加入木管樂器,音響莊嚴、宏偉而有力。<br />   緊張的氣氛在增長著,隨著(2:10)左右的一聲定音鼓,你會聽到低聲部出現(xiàn)一種驚惶不安的節(jié)奏,它帶來騷亂而激動的情緒,象征法軍的入侵已打破俄羅斯人民安寧的生活。這時你可以聽到一個柔和動人、如泣如訴的主題在雙簧管、長笛、單簧管和大管(3:06)聲部輪流傳遞。(3:23)和(3:30)左右,你會聽到鼓鈸對擊的聲音,音樂的速度開始不斷地加快,音響也不斷地增強,音樂進入一個小高潮。<br />   在(3:50)左右,原先的不安情緒被一個描繪征集俄羅斯軍隊的插段所代替,你會聽到急促的軍鼓聲(4:00),在小軍鼓背景的襯托下,木管樂器和法國號奏出一個號召性的合奏主題,這個主題經(jīng)過幾次反復(fù),隨后是一個短暫的休止(4:45)左右,音樂轉(zhuǎn)入快板部分(4:51)左右。<br />   這時的音樂和前一段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時音樂的速度極快,開始描寫兩軍決戰(zhàn)的場面,從這主題特意加強的重音和切分音中,彷佛可以聽到劍擊聲和馬蹄聲似的。當這個主題逐漸遍傳整個樂隊并發(fā)展到最高潮時,在(5:32)左右你會聽到擊鼓聲,到了(5:47)左右,法國號和短號相繼奏出《馬賽曲》,它的反復(fù)呈現(xiàn)用以作為法國軍隊侵入俄國的象征。<br />   兩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錯后逐漸舒緩下來(6:44),接著出現(xiàn)的是同《馬賽曲》主題相異的兩個俄羅斯風(fēng)格主題。(7:06)出現(xiàn)一支流暢、遼闊的俄羅斯民歌,訴說著俄羅斯人民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以及他們不畏強暴、準備給予來犯的敵人迎頭痛擊的決心。留意這時樂團打三角鐵的聲音,你應(yīng)該聽到足夠的泛音,如果你只能聽到喑啞的音色,不是你的唱片錄音欠佳,就是你的器材差勁。<br />   另一個在(8:10)出現(xiàn)的主題是俄羅斯婚禮歌曲《在大門旁》,先由長笛和單簧管奏出,具有一種熱情的特性,在(8:35)左右你會聽到鈴鼓的聲音,它應(yīng)該是澄清的。這投歌曲充分表現(xiàn)出俄羅斯人民即使在危難時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氣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和上面的俄羅斯旋律一樣,舒緩了緊張的戰(zhàn)斗情緒。<br />   隨后一段(9:16)又是會戰(zhàn)場面的描繪,音樂顯示新一輪的搏斗,銅管樂器和弦樂器錯綜交織,打擊樂器象征刀光劍影的搏斗,(9:44)開始,你會聽到多次擊鼓和擊鈸的聲音,而《馬賽曲》在后期會漸次減弱并逐漸消失,它的片斷只是加快了速度,時斷時續(xù),后來在低音弦樂器的陰沉音襯托下轉(zhuǎn)入低音區(qū)(大管、低音長號和大號)。<br />   (10:46)又出現(xiàn)我們熟知的兩個俄羅斯風(fēng)格的主題,留意三角鐵的聲音。這段再一次強調(diào)俄羅斯人民對入侵的敵人的勝利。(11:32)左右你會再聽到熟悉的俄羅斯民歌。緊接在《馬賽曲》(11:53)主題之后,樂聲的速度加快和加強,到了(12:24)出現(xiàn)第一聲炮響,接連出現(xiàn)五下炮聲,音樂轉(zhuǎn)入暴風(fēng)驟雨般的下行樂句,至(13:16)停止,描繪最后的搏斗和敵軍的潰逃,形象鮮明、逼真。<br />  ?。?3:17)左右,進入樂曲的尾聲,從引子的贊美歌主題開始,這時候,整個樂團添加進來的管樂隊以雷霆萬鈞之勢莊嚴而宏偉地奏出,你會聽到加入來的鐘聲,由于結(jié)合著管鐘的特別新穎的色彩,顯得更加威武堂堂,成為一首輝煌的勝利頌歌,象征著斗爭的光榮結(jié)局。但是這首贊美詩的有力陳述屢次被會戰(zhàn)主題的一些急速的樂句所打斷(14:20),這些音階式樂句的重現(xiàn),使人們又回想起過去同敵人的搏斗。<br />   最后,一個莊重而有力的主題響起來了,這就是格林卡的歌劇《伊凡·蘇薩寧》的終場合唱《光榮頌》的主題,(14:32)左右,配合十一響炮聲和教堂響起的鐘聲,它是俄羅斯人民最后勝利的宣告,整個樂曲就以這凱旋的歡樂頌歌作為結(jié)束。<br />

聲音7評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