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從被誤解中脫困:選擇性緘默癥極需被看見

2023-12-02 12:34

2023-12-02 14:42

shutterstock 選擇性緘默癥是一群很容易被誤解的孩子。

shutterstock 選擇性緘默癥是一群很容易被誤解的孩子。

當孩子在教室里被問的時候,選擇不說,有時老師第一個直覺是「連這個問題你也不會?」特別是,當老師一問再問的時候,孩子依然不回答,這時就更容易去懷疑這個孩子的心智是否有問題?是否程度有問題?當然有些老師也可能誤以為這個孩子在消極反抗,一種「在我律師抵達之前,保持法律緘默權(quán)」的做法。

? 但我們還是誤解了這群沉默的天使。 ? 當孩子長期在教室里不說話,同學就很容易認為這個孩子不好相處、高傲或者甚至被認為是自閉。有的老師干脆懶得再問,反正問了,他也不會說。同學也開始會嘲笑「連這么簡單也不會回答,笨喔!」 ? 說真的,面對如此一波一波又一波的不友善回應(yīng)。當這些氣氛,彌漫在教室里的每個角落與空氣中的時候,更加使得這些孩子保持緘默,口中的聲音更難在教室里面出現(xiàn)。 ? 友善一點的老師常以為這個孩子的特質(zhì)就是安靜、害羞、內(nèi)向。既然這是他的特質(zhì)、他的個性,所以就不需要去改變他。 ? 更何況在教室里,能夠安靜的孩子對老師來說是多么美麗的資產(chǎn)。畢竟老師已經(jīng)讓那些話說個不停、動個不停的孩子傷透腦筋。 ? 因此,選擇性緘默癥孩子就這么自然而然地被忽略。 ? 對于這些孩子來說,真的是百口莫辯。心里有許多的疑惑,無從脫口而出。 ? 我們的社會對這一群孩子的了解其實是非常微乎其微。 除了以上在教室里的可能誤解,多數(shù)的家長也不認為孩子的不說話是個問題。更何況,他在家里話可是說的挺流暢的。 ? 我們的錯估形勢,疏忽了班級里老師的細膩回應(yīng)。緘默的不被看見,就讓問題漸漸如繭般把孩子束縛住了。而這一拖,又是好多個年。 ? 然而,有一群家長卻也深深苦惱著孩子在學校不說話。畢竟孩子在教室里,自己鞭長莫及,不知道該如何幫助。 ? 更何況,如果遇到老師的不了解、同學的不諒解,焦躁的父母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繼續(xù)保持緘默下去。當然,孩子的焦慮繼續(xù)持續(xù),依然不語。 ? 沒有一個孩子自愿成為緘默。沒有一個想要有如此的選擇。但被迫于焦慮的無奈,他們的無聲,卻讓我們也無法聽見他的求助之聲。 ? 期待每一篇的相關(guān)文章,多一些選擇性緘默被看見與認識的機會。 ? * 本篇文章由【 王意中部落格 】授權(quán)刊登,未經(jīng)同意禁止轉(zhuǎn)載

《本文為合作之嚴選作者觀點,不代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