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項羽追殺時,劉邦將兒女都扔下了車,他為何如此狠心?

2023-12-04 11:03

2023-12-04 13:12
并不是狠心吧 也許這樣可以救他們一命,畢竟項羽不一定認(rèn)識他們的兒女
更多回答

關(guān)于劉邦踹孩子下馬車一事,歷來有多種解釋,而我的看法是,踹孩子下馬車才更像一個大政治家。

首先,越是頂級的政治家越明白,性命是一切權(quán)力的基礎(chǔ)。

在世人的眼中,秦二世胡亥就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連臨死都很窩囊。趙高派女婿閻樂去逼殺胡亥,胡亥是怎么個反應(yīng)呢?

「二世曰:“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倍涝唬骸拔嵩傅靡豢橥?。”弗許。又曰:“愿為萬戶侯?!备ピS。曰:“愿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薄?/p>

如果胡亥茍全了性命并東山再起,胡亥的這個反應(yīng),會被人追捧為“談判的藝術(shù)”,先是要見趙高,知道見不了趙高,再提要求,先是要做王,后要做侯,再后來只要做小民百姓。

在一些電視劇中,比如《楚漢傳奇》,秦二世與趙高女婿的這一段對話,演繹得非?;囟谰拖駛€小丑,而實際上,司馬遷并沒有描寫胡亥的表情,只是實錄了對話,這段對話中,胡亥有著非常強的求生意志,待到得知做個小民百姓都不行時,胡亥也沒有自殺,而是等到閻樂的兵卒過來,胡亥自知逃不過,方才自殺。

按照司馬遷對魏豹和彭越的評價來看,胡亥臨死前的反應(yīng),其實才是政治家所應(yīng)有的反應(yīng),即想盡一切辦法保命,只要能保住性命,就能等待時機,等到有利于自己的時機,就能云蒸龍變,重回人生巔峰。

其次,劉邦是極出色的政治家,當(dāng)然明白性命的重要性。

胡亥是秦國最后一位皇帝,雖是昏君,但卻明白,若是性命沒了,一切都沒了,若是性命還在,機會就在。而他的兄長扶蘇并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見到詔書那一刻,縱使身邊有十余萬秦軍可以用,仍然傻乎乎地自殺了。

劉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平民身份走到帝王寶座的大政治家,當(dāng)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彭城一敗,楚軍窮追不舍,劉邦為了能順利逃出楚軍包圍圈,不惜推墜兩個嫡出子女下馬車,劉邦清楚地知道,如果他自己死了或是被俘虜了,他的一雙子女也活不了,他遠在關(guān)中的其他妻妾也活不了,他下落不明的父母也活不了,如果他的一雙子女被俘虜了,頂多是死兩個孩子,他的父母、妻妾都不需要死,他也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為這一雙子女報仇。

劉邦不會猶豫,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一想就通,一想就透徹,所以劉邦毫不猶豫,把一雙子女踹下了馬車。

總而言之,劉邦踹一雙子女下馬車,是因為,劉邦是大政治家,懂得惜身保命。

其實并不是因為他狠心,是因為如果他要是帶著她的兒女一起跑的話,可能很早就被抓到了,并且他們一家4口都要赴死,如果他拋下自己的兒女離開的話,這樣他的孩子可能還不用去死。
劉邦本就出生草根,骨子里就擅長耍手段,背后玩陰謀,他認(rèn)為勝者為王,只要成功,什么都可以拋棄,當(dāng)時項羽在追殺他,兒女只會成為他的累贅,保命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