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退徙三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2023-12-23 13:07

2023-12-23 16:19
成語: 退徙三舍 成語簡解 成語詳解
  •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退避三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jù)《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春秋時,晉獻(xiàn)公寵愛驪姬,驪姬為了讓親生兒子奚齊當(dāng)上太子,設(shè)計害死了原來的太子申生,接著又慫恿?xí)x獻(xiàn)公派兵捉拿另外二個兒子重耳、夷吾,兩人于是先后逃奔出國。后來晉獻(xiàn)公過世,奚齊也被臣下所殺,這時逃亡國外的夷吾則回國繼位為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害怕重耳會回國謀奪君位,于是派人暗殺重耳。此時重耳則是在國外繼續(xù)著流亡的日子,其間經(jīng)過許多國家,但大部分國家的君王對他都不怎么禮遇。最后到了楚國,楚莊王以酒宴盛情款待,并且問說:「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dāng)上國君,將要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說:「奴仆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國的特產(chǎn)。這些東西您多得是,我實在是不知該怎么回報您!」楚莊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說說可以報答我的方式吧!」重耳于是回答說:「假使托您的福,讓我得以回到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雙方軍隊相遇于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后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xù)進(jìn)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购髞韽难岳锏脑摹副倬帷寡葑兂觥竿吮苋帷惯@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 典源 : 此處所列為「退避三舍」之典源,提供參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及楚,楚子饗之1>,曰:「公子若反2>晉國,則何以報不谷3>?」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4>則君地生焉。其波及5>晉國者,君之余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6>,得反晉國,晉、楚治兵7>,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8>。若不獲命9>,其左執(zhí)鞭弭10>、右屬櫜鞬11>,以與君周旋12>?!棺佑裾垰⒅?。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nèi)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注解〕 (1)楚子饗之:楚莊王以酒宴款待晉國公子重耳。楚子,指楚莊王(?~西元前591),春秋時楚國國君,名侶。有雄才,任用伍舉、蘇從,勵精圖治,國勢大張,滅庸克宋,伐陳圍鄭,與晉爭霸,為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二十三年,諡莊。饗,音ㄒ|ㄤˇ,以盛宴款待賓客。 (2)反:通「返」,回到。 (3)不谷:不善,古代君侯自謙之詞。 (4)羽毛齒革:珍禽異獸的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 (5)波及:澤及、影響到。 (6)靈:威靈。 (7)治兵:出兵,指開啟戰(zhàn)端。 (8)辟君三舍:避開楚軍,后退九十里。辟,音ㄅ|ˋ,通「避」,躲開、回避。三舍,即九十里,古人以三十里為一舍。 (9)獲命:得到允許。 (10)左執(zhí)鞭弭:左手拿著馬鞭和弓。鞭,馬鞭。弭,音ㄇ|ˇ,沒有裝飾而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 (11)右屬櫜鞬:右邊佩帶弓箭袋。屬,音ㄓㄨˇ,佩、系。櫜鞬,音ㄍㄠ ㄐ|ㄢ,裝武器的袋子。 (12)周旋:輾轉(zhuǎn)追逐。此指應(yīng)戰(zhàn)?!?《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公說,乃拘宛春于衛(wèi),且私許復(fù)曹、衛(wèi)。曹、衛(wèi)告絕于楚。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雇巳?。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 書證 : 01.漢.王充《論衡.變虛》:「夫三惡言不能使熒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熒惑退徙三舍?」
成語接龍

“舍”字開頭的成語

“退”字結(jié)尾的成語

“退”字開頭的成語

“舍”字結(jié)尾的成語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退徙三舍。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退徙三舍”分成的單字詳解:

退, 徙, 三, 舍。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