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的引火歸元是怎么用的,在配方上又有什么特點,怎么樣才能做到?

2022-08-11 23:33

2022-08-12 00:54
用到引火歸原的時候就說明腎有虛火上炎,有面紅,口潰等陰虛活熱表現 而且手足冰冷.說明下元火衰
這個時候用到這個名詞了! 用些引火下行的藥 如肉桂 牛膝 等 這個方不固定于中醫(yī)方劑上的那個方
只要是有引火下行 或者引火歸腎的方都可以這么叫! 配方沒必要深究  各有各的看法!
更多回答
引火歸原是治療腎的虛火上升之法。腎火上升表現為上熱下寒,面色浮紅,頭暈耳鳴,口舌糜爛,腰酸腿軟,兩足發(fā)涼,舌質紅,脈虛。可用上肉桂、炮附子引浮火下行歸于腎中;熟地黃、懷山藥、五味子、酸棗皮等補腎陰而收斂,使腎火不再上行,上熱下寒諸證也可消除。
中醫(yī)以為腎藏精,其中包含著命門之火,即所謂的腎陽.是性機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還能溫養(yǎng)五臟六腑,對人身的生長、發(fā)育、衰老有密切關系.臟腑有命火的溫養(yǎng),才能發(fā)揮正常的功能.如果,腎陰虧竭,陰不斂陽,就會出現虛陽上越的病癥,表現為上熱下寒、面色浮赤、頭暈耳鳴、口舌糜爛等.中醫(yī)治療上有引火歸元法,即將上越之火引導回到命門之中.方法是在滋陰藥中加入附子、肉桂之類溫陽之品.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