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精忠報國體現(xiàn)在哪里?

2024-01-05 14:07

1個回答

我國北宋時期,北方游牧部落不斷闖到宋境內來搶東西,而且還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當時的北宋政府,宦官專政,軍備廢弛。面對外敵的侵襲,河南安陽湯陰縣的岳飛,在國家危難之際,一心想盡自己的義務,決定投軍,保家衛(wèi)國。

在戰(zhàn)爭實踐中,岳飛變得越來越成熟,顯示出超凡的軍事才能。他主張“連結河朔”,希望黃河以北的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敵軍,以收復失地。

從1128年遇元帥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他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以至于敵人也不得不佩服地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p>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所以岳家軍所到之處,民眾無不歡欣圍觀,“舉手加額,感慕至泣”。

岳飛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與將士同甘苦;待人以恩,常與士卒最下者同食。士卒傷病,岳飛親自撫問;士卒家庭困難,讓相關機構多贈銀帛;將士犧牲,厚加撫恤。因此,岳飛深得兵民愛戴。

岳飛一貫反對消極防御戰(zhàn)略,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斗爭的勝利。但是以宰相秦檜為主的保守派卻一意求和,以12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被加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時被害。

岳飛被害后,獄卒隗順冒死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臨終前,才將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宋孝宗即位之后,岳飛的冤案終于平反。隗順之子告以前情,宋孝宗詔命將岳飛禮葬在西湖棲霞嶺。1178年,謚岳飛為“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時改謚“忠武”。

岳飛在戰(zhàn)爭中聯(lián)合軍民,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得人民免遭敵軍的蹂躪,人民對岳飛感念備至。加之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人們厭倦了戰(zhàn)爭,極度渴望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所以,關于岳飛的傳說在民間一直都盛行不衰。

據(jù)說,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但是他很喜歡看書,尤其是喜愛看打仗的書,他立志,長大以后做一個大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去保家衛(wèi)國,不讓自己的國家受到別人欺負。他經(jīng)常幫助母親干農活,所以他的身體練得很結實,他還經(jīng)常幫助鄰居們干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后來,小鎮(zhèn)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人,岳飛聽說他的武藝非常高強,就和一些小朋友跟他練起了武術。由于岳飛訓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像其他一些小孩子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

過了幾年,岳飛長成一個大小伙子,也學得了一身本領。這時,國家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面對侵略者的襲擾,岳飛憂心忡忡。不久之后,他決定投軍。臨行前,岳飛的母親把他叫到跟前,說:“現(xiàn)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呢?”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岳飛斬釘截鐵地說。母親雖然不舍,但是聽了兒子的回答,卻十分欣慰,因為“精忠報國”正是自己對兒子的殷切希望。她決定把這4個字刺在兒子背上,讓他銘記在心。

于是,岳飛解開上衣,露出脊背。隨后,母親在他后背上刺了“精忠報國”這4個字。從此,“精忠報國”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岳飛投軍后,因作戰(zhàn)勇敢很快升為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敵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敵人,受到了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親接到軍營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他親嘗湯藥,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岳飛認為:

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

岳飛雖是武將,但虧明鉛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范。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他寫槐叢的《小重山》不似《滿江紅》那樣豪情萬丈,可卻是借琴弦抒發(fā)著心中無言的吶喊。岳飛這一生,為國家浴血沙場,赤膽忠心,不為功名,其高風亮節(jié),令世人感佩。

岳飛是著名的民族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明代中期,岳飛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岳飛也開始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這時期表現(xiàn)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刺字版本不一,最普及的則是“精忠報國”。

明成化年間創(chuàng)作的《精忠記》,也曾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

明嘉靖年間的《武穆精忠傳》中記載了另外銷好一種說法,說有一次岳飛見湯陰家鄉(xiāng)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為了自勉和勉人,于是請工匠在背上深刺了“盡忠報國”4個字。

明末,由李梅草創(chuàng),文學家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稱:

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

“岳母刺字”的故事最早見于清乾隆年間,浙江小說家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的標題是“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內容為,岳母恐日后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于一旦,于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4個字。

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岳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

在儒教思想的影響下,“岳母刺字”逐漸被賦予眾多的文化內涵,這也是其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后人評書將“盡忠報國”稱為“精忠報國”,并編成一支曲在民間流傳。

岳飛的母親也被人們稱為古代賢母,她作為母教典范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

相關問答
岳飛精忠報國故事簡單點
1個回答2024-02-14 18:35
岳飛是南宋的著名的軍事家,抗金名將,他那精忠報國,光彩照人的故事千百年來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岳飛從小勤奮好學,文武雙全,就在岳飛20歲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岳飛是個愛國的熱...
全文
精忠報國岳飛傳
1個回答2023-08-14 02:10
。。我剛刪除。。
精忠報國:岳飛
1個回答2024-05-16 08:01
C 解析: 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岳飛是精忠報國的主人公,二者為歷史典故與主人公的對應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項羽,而非劉邦,與題干邏...
全文
關于岳飛 精忠報國 的故事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1-29 17:58
岳飛善于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于書啟、奏章...
全文
岳飛精忠報國類似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7 21:15
精忠報國jīng zhōng bào guó [釋義] 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語出]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正音] 國;不能讀作“ɡ...
全文
精忠報國岳飛傳
1個回答2023-03-15 21:42
不好看→_→
精忠報國岳飛傳最新是什么版本?
1個回答2022-10-03 21:21
10:25日圣誕版本
岳飛如何精忠報國的
1個回答2022-09-05 07:27
領兵南下,收復山河。
精忠報國岳飛傳修改
1個回答2022-12-25 19:11
你用的什么修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