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胯下之辱的出處是

2024-01-13 23:30

1個回答

成語胯下之辱的出處是《史記·淮陰侯列傳》。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卜消胡袴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p>

史稱淮陰侯的韓信,是秦末淮陰人。他早年家境貧寒,是布衣之族。因為家里貧窮,自己又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xiàn),所以當(dāng)時沒人推薦他去做官,甚至當(dāng)個雜差也沒有人用。他生來就不善務(wù)農(nóng),更不會做生意賺錢。這樣,他只得常常到親戚或熟型攔人家去吃閑飯。

因為韓信家里窮,又沒有什么本事,鄉(xiāng)鄰及當(dāng)?shù)氐哪贻p人大多看不起他。當(dāng)時,淮陰這個地方有個屠夫,身強體壯,他看韓信走來,便迎上來有意要侮辱韓信。說著便叉開雙腿,用手指點著,讓韓信爬。韓信咬緊牙,使勁握著刀柄,上下仔細(xì)打量了這個年輕屠夫一番,仍未作聲。結(jié)果,還是從他胯下爬了過去。

成語胯下之辱的寓意

韓信能忍受奇恥大辱從屠夫的胯下鉆過,飛黃騰達(dá)之后,不僅不殺自己的仇敵,還能賞之以金,委之以官,這是常人做不到的。忍讓并不是懦弱可欺,相反,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自信和堅忍。每個人都會橋櫻有不如意的時候,當(dāng)自己力量單薄時,“忍”也是一種良策。

俗話說,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為天下之不能為之事。只有能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痛苦、經(jīng)歷、挫折、打擊,才能成就別人成就不了的豐功偉績。這是對人們?nèi)棠土?、克制力的最好詮釋,能忍一時而謀求一世的韓信忍受“胯下之辱”便是為了更大的成功。在現(xiàn)代社會里,人們也同樣需要學(xué)習(xí)韓信這種忍耐力、克制力。

能忍胯下之辱,做到保持立場、能上能下、能進(jìn)能退、進(jìn)退自如,這樣做方能成就別人所達(dá)不到的成就,為自己的日后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相關(guān)問答
胯下之辱成語人物
1個回答2024-01-23 08:29
  胯下之辱成語人物是:韓信。   【典故】:淮陰有一個年輕的屠夫,他侮辱韓信,說道:“你雖然長得高大,又喜歡帶劍,但內(nèi)心卻是很懦弱的啊?!辈?dāng)眾侮辱他說:“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從...
全文
與胯下之辱相關(guān)的故事有什么?要兩個
1個回答2024-02-26 05:55
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經(jīng)常打仗.吳王夫差的父親死在越軍的箭下,為了給父親報仇,夫差苦練了二年多的兵,終于親自率兵打敗了越國軍隊. 越國國君勾踐派大臣文種去向夫差求和,愿意投降;同...
全文
與胯下之辱相關(guān)的故事有什么?要兩個?
1個回答2024-02-14 19:41
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經(jīng)常打仗.吳王夫差的父親死在越軍的箭下,為了給父親報仇,夫差苦練了二年多的兵,終于親自率兵打敗了越國軍隊. 越國國君勾踐派大臣文種去向夫差求和,愿意投降;同時又遣...
全文
胯下之辱指的是誰?
1個回答2024-02-10 18:43
胯下之辱是記載于《史記·淮陰侯列傳》的韓信的事跡。原文為“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庇谑切攀胍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
全文
胯下之辱主人公是誰
1個回答2022-12-20 02:24
你說的是韓信
胯下之辱的人是誰?
1個回答2023-11-29 05:45
韓信 【典故】:淮陰有一個年輕的屠夫,他侮辱韓信,說道:“你的個子比我高大,又喜歡帶劍,但內(nèi)心卻是很懦弱的啊?!辈⒖克麄兊娜硕鄤荼?,侮辱他說:“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表n...
全文
胯下之辱的意思
1個回答2023-12-15 02:59
胯下之辱意為從別人胯下鉆過去的恥辱,也可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未顯達(dá)時能夠暫時忍受恥辱。 胯下之辱(拼音:kuà xià zhī rǔ),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guān)典故最早出自《史記·淮陰侯列...
全文
胯下之辱什么意思啊
1個回答2024-01-11 10:56
胯下之辱意思如下: 胯下之辱意為從別人胯下鉆過去的恥辱,也可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未顯達(dá)時能夠暫時忍受恥辱。 胯下之辱(拼音:kuà xià zhī rǔ),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guān)典故最...
全文
有關(guān)胯下之辱的成語?(六個)
1個回答2024-01-22 03:57
欺人過甚。橫行霸道。忍辱負(fù)重、能屈能伸
請你寫出與下列成語有關(guān)的人物胯下之辱
1個回答2024-01-22 08:50
答案是韓信。 韓信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fù)。苦于生計無著,于不得已時,在熟人家里吃口閑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