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的軼事典故

2024-01-24 19:10

1個回答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對錯。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薄@堪稱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佳注釋?,F(xiàn)在也有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的,意思一樣。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 魏徵》 :“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nèi)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鑒亡矣?!?br/>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shù)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nèi)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后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嘆曰:“以銅為鏡,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鏡,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鏡’,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鏡矣。”
“以人為鏡”。乃指以人為借鑒。即將其成敗得失,引以為鑒,以免重蹈覆轍。

相關問答
曾軼可戀愛史
1個回答2024-02-22 16:04
12月,“綿羊天使”曾軼可將發(fā)行首張個人專輯。23日接受專訪,曾軼可已把一頭備受爭議的黃發(fā)染回黑色,但她依然言語犀利,還自爆情史,稱談過春亮幾個男朋友。19歲,正是戀愛的好季節(jié)。一直“嘴硬”的曾軼可在...
全文
請問史泰龍和曾軼可是什么關系?
1個回答2022-08-16 12:27
十分密切吧……
簡陽市歷史上名人軼事
1個回答2024-04-20 18:12
  中文名稱   簡陽市   外文名稱   Jianyang City   別 名   簡州,陽安,天府雄州   行政區(qū)類別   縣級市、擴權強縣   所屬地區(qū)   四川省管轄、資陽市代管   ...
全文
歷史上姓南的名人軼事
1個回答2024-04-17 06:01
年齡魯有南蒯。戰(zhàn)國衛(wèi)國醫(yī)生南文子。漢代算學家南季。唐代洛陽令南卓、名將南霽云。明代陜西渭南南氏出現(xiàn)了數(shù)支大族,且顯于世,有紹興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孫南企仲明末任吏部尚書,企仲子南居業(yè)、居仁也在朝任...
全文
史鐵生的軼事
1個回答2024-03-05 11:38
鐵生原來住在前永康胡同深處,出行不便,由街道出面就阿給調(diào)劑到臨街的平房,緊挨著雍和宮,一出門就可以看到北面的地壇公園南門。那時鐵生已負盛名,雖舉察唯然門前貼有祈求照顧、委婉拒絕的告示,但仍阻擋不了...
全文
關于宣化區(qū)的歷史文化和名人軼事
1個回答2024-04-24 10:30
歷史沿革   宣化歷史悠久。戰(zhàn)國至秦漢屬上谷郡,唐代置武洲,文德元年(888年),設文德縣,始建宣化城。遼改武州為歸化州,金改歸化州為宣德州,元中統(tǒng)四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
全文
曾軼可為什么被人叫史泰龍?
4個回答2023-07-10 04:55
自己看看,我不多解釋
以史為鏡的鏡子是誰
1個回答2024-03-15 04:23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是唐太宗李世民說的,第二句是說把過去的歷史當做一面鏡子,就可以知道國家的興起與滅亡(的原因),鏡子就只是鏡子,沒什么特別的意思,還...
全文
什么是長鏡頭?長鏡頭有什么用?有什么能被稱作影史上經(jīng)典的長鏡頭?
1個回答2024-01-24 10:51
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于蒙太奇拍攝方法。 一、長鏡頭 (1)長鏡頭,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有的長達10分鐘),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xù)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顧名思義,就是在一...
全文
我家的家史故事或家族軼聞趣事要怎么寫
1個回答2024-01-29 15:35
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jīng)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