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里的典故

2024-03-16 19:06

天對地,雨對風(fēng)。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fēng)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云叆叇,日曈曚。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fēng)。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山對海,華對嵩。四岳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dāng)風(fēng)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fēng)。問上文中所引用典故的內(nèi)容
1個回答
  莊周夢蝶

  【出處】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br>
  【典故】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鞓罚迫蛔缘?,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呂望兆飛熊

  商朝最后一個國王叫紂。紂王暴虐無道。濫用酷刑,殺害忠良,還整天吃喝玩樂;致使國家日益衰敗。當(dāng)時西北的諸侯姬昌則賢明善良,思賢若渴,所以很受當(dāng)時各地名士、賢人的愛。他就是后來的周文王。相傳有一天,姬昌夢見一頭長著翅膀的熊撲向他,于是叫人占卜,看是否吉利。占卦的人說:“非常言利,這說明您會得到一個大英雄輔佐;從而得到天下?!奔Р齺淼轿妓?,果然遇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老人——用沒有鉤子的釣竿鈞魚的姜太公。交談之后,姬昌知道他正是“飛熊”——能夠治國安邦、奪取天下的人才,于是誠懇地聘請他來周國。正是在姜子牙的精心輔佐下,周國消滅了商朝;周文王的兒子武王建立了周朝。

  呂望:姜大公,也稱呂大公,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是我國西周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題紅葉

  即紅葉題詩傳情的故事。歷來記載頗多,如:(1)唐宣宗時中書舍人盧渥"偶臨御溝見一紅葉"葉上題詩云:"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事見唐范攄《云溪友議》卷十。盧渥魯迅《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作韓渥。(2)唐玄宗時顧況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上有題詩云:"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亦于葉上題詩與之反復(fù)唱和。事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3)唐德宗時進(jìn)士賈全虛于御溝見一花流至旁連數(shù)葉,上有王才人養(yǎng)女鳳兒題詩"筆跡纖麗言詞幽怨"詩云:"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全虛見詩,為之流淚。德宗聞此事因以鳳兒賜全虛。事見宋王铚《補(bǔ)侍兒小名錄.鳳兒》。2.(4)唐僖宗時儒士于佑與宮人韓氏紅葉唱酬后遂結(jié)為夫婦。事見宋劉斧《青瑣高議》卷五載張實《流紅記》。(5)唐僖宗時進(jìn)士李茵嘗游苑中于御溝得宮娥云方子紅葉題詩。后茵與宮娥同行詣蜀被內(nèi)官田大夫拆散"宮娥與李情愛至深至前驛自縊而死。"事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后以"題紅葉"為吟詠情思、閨怨或良緣巧合之典。

  拾翠

  拾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后多指婦女游春。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南朝梁紀(jì)少瑜《游建興苑》詩:“踟躕憐拾翠,顧步惜遺簪?!碧茀侨凇堕e居有作》詩:“踏青堤上煙多綠,拾翠江邊月更明。”元趙善慶《落梅春?暮春》曲:“尋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煙時候?!鼻寮{蘭性德《踏莎美人?清明》詞:“拾翠歸遲,踏青期近,香箋小迭鄰姬訊?!?br>
  除上述外,“冷漁翁”“驛旅客”“池亭人”“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蕭吹斷美人風(fēng)”等也是典故
相關(guān)問答
笠翁對韻是什么意思呀?
2個回答2022-12-03 06:35
李漁所作關(guān)于對對聯(lián)的押韻集
笠翁對韻啥意思
2個回答2022-07-04 06:19
作者李漁號笠翁,仿照《聲律啟蒙》寫的,旨在作詩的韻書因此叫《笠翁對韻》。
笠翁對韻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09 08:31
《笠翁對韻》中的愛情典故 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鉤 魄,又做霸,指月亮自身隱掩的陰影部分。古神話中說道,月亮中那只蟾蜍不停地反復(fù)吞吐,造成了月亮的圓缺。吐魄月,即是指剛被吐出的月亮,也就是新月。 ...
全文
《笠翁對韻》作者是誰?
1個回答2023-07-20 12:25
明末清初李漁著文集
笠翁對韻 的作者是誰?笠翁對韻是詩詞嗎
2個回答2022-09-17 20:08
李漁(1611-1680年),原名仙侶,號天征,后改名漁,字笠翁,一字笠鴻、謫凡。 李漁祖籍在浙江蘭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蘇如皋。李漁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戲曲和小說作家,他仿照《聲律啟蒙》寫的旨在...
全文
《笠翁對韻》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5-09 00:17
明末清初的戲曲學(xué)家李漁號笠翁,他仿照《聲律啟蒙》寫的旨在作詩的韻書因此叫《笠翁對韻》
笠翁對韻是誰寫的?
1個回答2023-07-26 06:25
明末清初李漁著文集
笠翁對韻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09 04:25
笠翁對韻為李漁所作,是從前人們學(xué)習(xí)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笠翁對韻成書于明末清初。 東施效顰,莊周夢蝶出自《莊子》一書,紙上談兵最早出自《史記》,橫眉立目則是出自老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