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禪寺大殿的歷史沿革

2024-06-15 23:21

1個回答

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解放后在東冶鎮(zhèn)李家莊被發(fā)現(xiàn)。寺院坐北向南,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圍成一個四合院形式。除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余幾座殿宇都是明、清時所建。
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 (782)。是所知存留到今,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木構(gòu)遺物。 寺內(nèi)大殿西縫平梁下,保存有唐人墨書題字:“因舊名旹(時)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謹(jǐn)志”,是寺宇殿堂重建年代之證,較佛光寺東大殿早75年。殿內(nèi)佛像與殿宇同時建造,是中國除敦煌外稀有的中唐彩塑。唐武宗會昌五年 (845)滅法,中國佛寺大都?xì)?,而南禪寺由于規(guī)模較小,處地偏僻,且州府縣志和佛教經(jīng)籍上均無記載,幸免于難,留存至今。后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雖曾有過一些維修和裝繪,兩廂配殿和山門均經(jīng)重葺,但唐代大殿的規(guī)制結(jié)構(gòu)和殿內(nèi)唐代塑像的體貌都依舊保存了下來。

相關(guān)問答
大理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4-09 02:57
秦、漢時以廷尉主刑獄,審核各地刑獄重案。漢景帝、漢哀帝、東漢末漢獻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為大理,均仍復(fù)舊。北齊定制,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謂掌刑曰士,又曰理。漢景...
全文
化城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12-05 07:25
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寺和總叢林。相傳晉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僧杯渡于此筑室為庵。唐開元年間,僧人檀號居之,寺額曰“化城”。建中二年(781年)池州郡守張巖奏請朝廷移舊額“化城”于該寺。貞元十年(7...
全文
開元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3-11 13:10
順義開元寺是我國著名佛教寺院建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時國中奉詔選十大州郡各建大寺均以“開元”名之此寺即其中之一。 元代稱開元寺為開元萬壽禪寺明代起改稱為開元鎮(zhèn)國禪寺至今。 開元寺經(jīng)歷代修...
全文
報國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5-22 06:12
報國寺始建于遼代,但規(guī)模很小,“有寺無額”,世稱小報國寺。 明初塌毀。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稱報國寺。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因“國舅爺”周太后的弟弟周吉祥看破紅...
全文
圣水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3-18 12:58
始?xì)q源建于唐咸通年間(860─873)。圣水寺自唐宋以來歷代均有修繕。明末清初毀于兵燹乎喚態(tài),清康熙、雍正年間有一次大規(guī)模復(fù)鏈困建和擴修。
龍興講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4-10 16:05
歷代達(dá)官顯貴和文人墨客至此甚多。 明崇禎禮部尚書董其昌,前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nèi)僧人施治,很快痊愈,于是就為龍興講寺寫下“眼前佛國”匾額相贈,高掛于大殿正面。 大學(xué)者王守仁自龍場謫歸...
全文
護國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4-07 17:15
護國寺 為北京名剎,始建于元代。明代劉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云:“大隆善護國寺,都人呼崇國寺者,寺初名也。都人好語訛語,名初名。寺始至元,皇慶修之,延佑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南北二崇國寺,此...
全文
崇圣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3-06 16:26
據(jù)《宋高僧傳》卷十二、《景德傳燈錄》卷十六等記載,義存(822一908年),俗姓曾,泉州南安人。9歲請出家未準(zhǔn),12歲從父游莆田玉澗寺出家,拜慶玄律師為師,17歲落發(fā),謁福州芙蓉寺靈訓(xùn)禪師。28歲...
全文
普救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3-08 10:54
歷經(jīng)歲月滄桑,寺內(nèi)殿閣僧舍均已毀坍湮沒,唯有13層、高37米的舍利磚塔(俗稱鶯鶯塔)依然屹立于土崗之上。20世紀(jì)80年代中期,依據(jù)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廂記故事的格局修復(fù)了普救寺。如今巍峨高大的...
全文
華嚴(yán)寺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6-03 23:13
華嚴(yán)寺是根據(jù)佛教經(jīng)典《華嚴(yán)經(jīng)》而興建,因此得名華嚴(yán)寺。根據(jù)《遼史·地理志》記載:“清寧八年(1062年)建華嚴(yán)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边|末兵火波及,寺院局部建筑被毀,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