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所有的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倒裝

2022-08-24 13:51

2個回答

一、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志”通“記”,做標記。

“緣”通“沿”,沿著。

“具”通“俱”,完全,詳盡。

二、古今異義?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鮮美(古義:顏色鮮艷美麗;今義: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注:今義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掛齒間隔(古義:隔絕;今義:兩個地方分隔開)

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

緣(古義:沿著;今義:緣故,緣分)

津(古義:渡口.指訪求、探求的意思.今義:口液)

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局外人)

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仿佛(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

開朗(古義: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義:樂觀,暢快)

扶(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志(古義:做標記;今義:志氣)?

延(古義:請;今義:延伸,延長)?

悉(古義:都;今義:熟悉)?

咸(古義:全;今義:一種味道)

既(古義:已經(jīng);今義:關系連詞,既然)?

尋(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向(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

果(古義:實現(xiàn);今義:果實,結果)

三、一詞多義

乃:(1)見漁人,乃大驚:于是,就。(2)乃不知有漢:竟然。

出:(1)不復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尋:(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2)尋病終:副詞“不久”。

舍:(1)便舍(shě)船:動詞,離開。(2)屋舍(shè)儼然:名詞,房屋,客舍。

中:(1)中無雜樹:“中間”。(2)晉太元中:“年間”。(3)其中往來種作:“里面”。

志:(1)處處志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志”。(2)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之:(1)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2)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這件事”。(3)處處志之:語氣助詞,不譯。(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

為:(1)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yè):動詞,作為。(2)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對,向。(3)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讀wéi,介詞,對、向。

遂:(1)遂與外人間隔:“于是”。(2)遂迷:“終于”。(3)后遂無問津者:“就”。

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2)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

聞:(1)雞犬相聞:聽見。(2)聞有此人:聽說。

四、倒裝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和林盡水源。”

拓展資料: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不滿。

一、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志”通“記”,做標記。

“緣”通“沿”,沿著。

“具”通“俱”,完全,詳盡。

二、古今異義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鮮美(古義:顏色鮮艷美麗;今義: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注:今義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掛齒間隔(古義:隔絕;今義:兩個地方分隔開)

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

緣(古義:沿著;今義:緣故,緣分)

津(古義:渡口.指訪求、探求的意思.今義:口液)

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局外人)

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仿佛(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

開朗(古義: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義:樂觀,暢快)

扶(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志(古義:做標記;今義:志氣)

延(古義:請;今義:延伸,延長)

悉(古義:都;今義:熟悉)

咸(古義:全;今義:一種味道)

既(古義:已經(jīng);今義:關系連詞,既然)

尋(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向(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

果(古義:實現(xiàn);今義:果實,結果)

三、一詞多義

乃:(1)見漁人,乃大驚:于是,就。(2)乃不知有漢:竟然。

出:(1)不復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尋:(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2)尋病終:副詞“不久”。

舍:(1)便舍(shě)船:動詞,離開。(2)屋舍(shè)儼然:名詞,房屋,客舍。

中:(1)中無雜樹:“中間”。(2)晉太元中:“年間”。(3)其中往來種作:“里面”。

志:(1)處處志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志”。(2)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之:(1)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2)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這件事”。(3)處處志之:語氣助詞,不譯。(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

為:(1)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yè):動詞,作為。(2)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對,向。(3)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讀wéi,介詞,對、向。

遂:(1)遂與外人間隔:“于是”。(2)遂迷:“終于”。(3)后遂無問津者:“就”。

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2)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

聞:(1)雞犬相聞:聽見。(2)聞有此人:聽說。

四、倒裝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和林盡水源。”

拓展資料: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不滿。
相關問答
桃花源記選段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有哪些
1個回答2022-10-16 06:09
《桃花源記》的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志”通“記”,做標記 “緣”通“沿”,沿著. “具”通“俱”,完全,詳盡. 古今異義: (1)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
全文
桃花源記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字
3個回答2022-08-02 15:35
古今異義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新鮮,味道好。 2.復前行,欲窮其林。 古:極,盡。今:資財缺乏(古時用“貧”) 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 ...
全文
桃花源記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字、古今異義詞
1個回答2022-10-17 03:10
古今異義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新鮮,味道好。 2.復前行,欲窮其林。 古:極,盡。今:資財缺乏(古時用“貧”) 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 ...
全文
桃花源記中,所有的古今意義,一詞多義,通假字
2個回答2023-01-24 07:20
通假字: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 要:通 邀,邀請的意思 古今異義: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妻子(古義:(兩個人)妻子和兒...
全文
桃花源記是真是假
1個回答2023-02-21 21:05
桃花源記是假的
桃花源與大同 的異同之處
1個回答2023-07-16 09:05
樓上還沒答到點上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