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區(qū)五年級英語統(tǒng)考

黃陵最具特點的傳統(tǒng)文化事件
1個回答2024-02-08 17:53
黃陵抬鼓”也稱“龍鼓”,是具有鼓樂和鼓舞兩種風格特點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它是黃陵祭祀活動和秧歌社火中常用的大型打擊樂舞。
“黃陵抬鼓”形式獨特、特點明顯,具有典型的地域風格。其小抬鼓鼓面直徑約45公分,鼓外形厚度約30公分,兩根木棍橫穿鼓梆,梢端系兩條吊帶,表演時兩人同抬同打。中抬鼓鼓面直徑約80公分、鼓外形厚度約50公分,裝飾與小抬鼓相同,表演時兩人抬一人打。大抬鼓鼓面直徑約150公分、鼓外形厚度為100公分左右,表演時由16人抬三人打,三種鼓一起擂動,氣勢磅礴,有排山倒海之勢。
據(jù)《史記.五帝本紀》《山海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路史·疏仡紀‘黃帝》記載,傳說蚩尤銅頭鐵臂,能呼風喚雨,口吐煙火,交戰(zhàn)中口噴大霧,使黃帝軍隊無法作戰(zhàn)。因此,黃帝按照三宮五帝的玄機,八門九江的要訣,以指南車為先導,設王旗、王麾,以夔獸皮作巨鼓,用夔獸的骨頭作鼓槌擂鼓催戰(zhàn).響聲可傳3800里。黃帝指揮軍隊,三門齊發(fā),王將俱擊,終于一“鼓”作氣,征滅蚩尤。這種傳說較詳細地闡明了“鼓”是黃帝時期發(fā)明的,龍是黃帝的象征,黃陵是龍的故里。由此,這種豪邁粗獷、剛勁奔放的淳樸表演便繁衍流傳于沮河兩岸。
黃陵抬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通過多年的挖掘、搜集、整理、加工,逐步趨于成熟,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其表演陣容龐大,人數(shù)可達100多人.有大抬鼓一面(指揮鼓),16人抬3人打;中抬鼓四面,每面兩人抬一人打;小抬鼓16面,兩人抬兩人打;大镲32副,鼓旗四面,龍旗20面.指揮官一名。黃陵抬鼓有兩種表演形式:一種為行進路途表演,一種為廣場定位表演。兩種表演形式的基本鼓點有緊湊強烈的“沙鑼鼓”、簡煉渾厚的“擺套鼓”,以及創(chuàng)編后的“路鼓”“七錘”等鼓譜。
黃陵抬鼓曾在丁丑年清明節(jié)由陜西省文化廳組織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錦繡中華》中嶄露頭角。同年6月20日,在陜西省委宣傳部組織舉辦的電視晚會“同一條根”中,黃陵抬鼓又展示風采。10月24日在全同24個城市電視臺聯(lián)歡晚會中再次成功演出。此后多次參加延安市鑼鼓秧歌會演,以及一年一度的清明、重陽黃帝陵祭祖活動。1999年12月31日在全國迎接千禧年到來之際,“黃陵抬鼓”又以其排山倒海之勢,參加了延安市“千面鑼鼓迎千禧”大型表演,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多年來,黃陵抬鼓以其豪邁粗獷、剛勁奔放、淳樸灑脫的表演形式,使地域文化和黃帝文化有機地結合和傳承,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使人更加感受到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的民族精神。
游中山陵,夫子廟,總統(tǒng)府自己開車方便嗎
1個回答2024-01-28 10:13
中山陵挺方便的,有專門的停車場。

夫子廟、總統(tǒng)府在鬧市區(qū),停車不太方便。
銅陵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有哪些,銅陵傳統(tǒng)文化特色
1個回答2023-11-17 02:24

大家都很好奇各個省份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文化特色。經(jīng)過悠久的歷史,漫長的歲月里,省份不斷的發(fā)展和繼承,有很多豐富的民俗文化互動,進而形成了我們熟悉的當?shù)匚幕厣N艺砹艘幌孪嚓P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銅陵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及習俗

銅陵的歷史文化?可能最顯著的就是銅文化了。作為中國古銅都,銅陵的銅采冶歷史有三千多年。始于商周,興于秦漢,盛于唐宋,綿延至今。其次是佛教文化,古時地藏王上九華山修行,在大通大士閣舍舟登岸休息,,更有乾隆賜的九華山頭天門的匾額。商業(yè)文化,古時大通是安徽四大商埠,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是皖南門戶,清朝曾國藩在大通設鹽務局、大通營,統(tǒng)轄諸省鹽務,中英<《江寧條約》補充條約>增開大通為通商口岸。大通商鋪林立。有“小上?!敝Q。此外還有道家文化、紅色文化、農(nóng)業(yè)文化、科學文化……

二、銅陵介紹

銅陵,簡稱“銅”,別名銅都 ,古稱定陵、義安 ,安徽省轄地級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qū)城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qū),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市境介于東經(jīng)117°04’—118°09’、北緯30°38’—31°09’之間,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2991.87平方千米,下轄3個區(qū)、1個縣。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采冶銅的歷史始于商周,盛于漢唐,延綿3500余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yè)基地建于銅陵,第一支銅業(yè)股票發(fā)自銅陵,安徽省首個千億元企業(yè)來自銅陵。銅陵處于國家東西和安徽南北交通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京福高鐵與寧安高鐵、京臺高速與滬渝高速在此交匯,坐擁長江岸線142.6千米,境內(nèi)的銅陵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國家首批對臺直航港口和萬噸級海輪進江終點港。銅陵是長江經(jīng)濟帶重要節(jié)點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qū)城市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chǎn)業(yè)轉移示范區(qū)城市。

金陵春講的什么 金陵春說的什么
1個回答2024-02-22 13:12
1、講的是主角周少瑾重生,把前世背叛她的表哥程輅自然被三振出局,一路虐渣,最后和男主相親相愛的故事。

2、《金陵春》是2014年10月22日,連載于奇跡網(wǎng)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潔。

3、《金陵春》是一部古代言情類網(wǎng)絡小說,作者是吱吱。
馬陵之戰(zhàn)是什么典故馬陵之戰(zhàn)中有哪些成語?
1個回答2024-02-29 06:09

桂陵之戰(zhàn)是圍魏救趙孫臏、龐涓;馬陵之戰(zhàn)"圍魏救趙"戰(zhàn)法(見桂陵之戰(zhàn)),孫臏、龐涓

長平之戰(zhàn)紙上談兵趙括白起

馬陵之戰(zhàn)是什么典故 馬陵之戰(zhàn)中有哪些成語
1個回答2024-02-04 17:08
公元前341年,魏國再次發(fā)兵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待韓魏火拼一番后,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zhàn)法,率軍直趨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圍。
魏國不愿重蹈覆徹,于是停止進攻韓國,轉而與齊國決戰(zhàn)。魏惠王將魏軍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迎擊齊軍。孫臏認為,魏軍悍勇,不可貿(mào)然決戰(zhàn),只可利用魏軍向來輕視齊軍的和龐涓求勝心切的弱點。乃避戰(zhàn)示弱,退兵減灶,引誘魏軍追擊。
太子申本有退兵之意,龐涓不聽。中了減灶計,一路丟下步兵,輕騎追去。在馬陵中了孫臏的埋伏,龐涓羞愧自殺。
這里面的成語有:圍魏救趙、減灶增兵(或者增兵減灶);
十三陵都有什么陵
1個回答2024-03-11 16:04

十三陵分別是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

1、長陵。

明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天壽山主峰南麓。明長陵建于永樂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規(guī)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陵園規(guī)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歷時四年。

2、獻陵。

獻陵的營建是在仁宗死后開始的。從洪熙元年七月興工,到八月玄營落成,埋葬仁宗,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地面建筑也陸續(xù)營建。八月,行在工部奉命營建門樓、享殿、左右廡配殿和神廚。正統(tǒng)七年十二月建造明樓,次年三月,陵寢建筑全部完工。

3、景陵。

景陵的營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鎮(zhèn)即位后隨即派人赴天壽山陵區(qū)卜地。宣德十年正月十一日,陵寢營建正式動工。寶城因地勢修成前方后圓的修長形狀。前面的二進方院和后面的寶城連成一體。中軸線上依次修建祾恩門、祾恩殿、三座門、欞星門、石供案、方城、明樓等建筑。

4、裕陵。

裕陵始建于英宗去世后的天順八年二月二十九日,太監(jiān)黃福、吳昱,撫寧伯朱永,工部尚書白圭,侍郎蒯祥、陸祥奉命督工。參加營建的軍民工匠共達8萬余人。蒯祥和陸祥是明代初年兩位技藝高超的匠師。

5、茂陵。

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側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年41歲,謚“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圣孝純皇帝”,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葬茂陵。

十三陵長陵的簡介
1個回答2024-04-29 21:31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為明朝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建筑最早、面積最大、規(guī)模最宏偉、工藝最考究、原建筑保護最完整的一處墓園。 陵寢的主體部分陵宮,始建于明永樂七年,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竣工。占地約12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寶城,直徑達300米左右,內(nèi)填黃土,中部隆起部位稱為寶頂,寶頂下深埋著陵寢的墓室。

金陵春講的什么 金陵春說的什么
1個回答2024-02-20 04:57
1、講的是主角周少瑾重生,把前世背叛她的表哥程輅自然被三振出局,一路虐渣,最后和男主相親相愛的故事。

2、《金陵春》是2014年10月22日,連載于奇跡網(wǎng)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潔。

3、《金陵春》是一部古代言情類網(wǎng)絡小說,作者是吱吱。
十三陵長陵的簡介
1個回答2024-05-05 07:23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為明朝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建筑最早、面積最大、規(guī)模最宏偉、工藝最考究、原建筑保護最完整的一處墓園。 陵寢的主體部分陵宮,始建于明永樂七年,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竣工。占地約12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寶城,直徑達300米左右,內(nèi)填黃土,中部隆起部位稱為寶頂,寶頂下深埋著陵寢的墓室。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