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英語課標

新課標英語課程標準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4-05 19:57

英語這門課程的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

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準,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

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制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準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擴展資料

為了實現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同時針對現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了本次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這些目標構成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框架,體現了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

一、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二、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三、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五、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六、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2022新課標與舊課標的區(qū)別
1個回答2024-09-14 04:00

2022新課標與舊課標的區(qū)別如下:

1.課程總目標和學段目標發(fā)生了變化

舊版是圍繞綜合語用能力,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

而新課標是圍繞英語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達到以下目標:發(fā)展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

舊版課標沒有按學段層級描述分級目標,新課標圍繞核心素養(yǎng)四方面的學段目標闡述涵蓋所有級別。

2.課程等級發(fā)生了變化

課程由原來的五級變成了現在的三級。

3.課程內容的要素和呈現方式發(fā)生變化

舊版的課程目標結構圖中心是語言運用能力,分別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基礎上。

新課標的結構采用了太極八卦的形式,去掉了情感態(tài)度這一項。

新課標四維目標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16 23:35

一.新課標中將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與分學段目標按四個維度表述,也就是所說的四維目標,即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
二.新課標四維目標的內容:
1、知識與技能: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和運輪性質探討,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并掌握統(tǒng)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活動經驗;
2、數學思考:體會代數表示運算和幾何直觀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了解數據和隨機現象,體會統(tǒng)計方法的意義,在數學活動中發(fā)展合情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表達想法,學會獨立思考;
3、問題解決:學會提出問題,獲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學會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tài)度: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腔肢,建立旁圓信自信心,了解數學的價值,勇于質疑,實事求是。

上課聽講的目標
1個回答2024-02-16 10:15
上課聽講的目標
這個可以是學習到
這節(jié)課的內容
還有就是今后報效祖國
小學英語的新課標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9-22 05:33
????說清楚啊
標日 中級 第7課 小問題
1個回答2022-10-10 19:16
我記得是星期四
課題小標題如何寫?
1個回答2024-03-15 02:30

課題小標題的設計,在課題研究方案中,可以將分類設為小標題,如:

①課題的意義與目的

②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③課題的研究方法

④課題的實施過程

⑤課題實施采取主要措施

在課題總結報告中可以將實施過程中的措施方法歸納成幾個小標題分別敘述。

課文用將相和做標題有什么好處
1個回答2024-02-04 15:16

因為廉頗是將,藺相如是相,文章主要寫他們倆的矛盾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都是圍繞著題目來寫。

戰(zhàn)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之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后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碧A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國家大局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

后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局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后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擴展資料: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之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碧A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之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鼻赝蹙芙^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之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沒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新課標新在哪里?
1個回答2024-09-12 08:14

新在理念,突出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標小學英語怎樣教》
1個回答2024-08-11 11:27
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新要求
小學英語教師,首先是教師,他應該具備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基本素質。其次,他是英語教師,又應該具備豐富的英語知識,具有和英語教學相關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及語言修養(yǎng)。再次,他是小學英語教師,他又必須了解兒童,具備心理學、生理學方面的知識,了解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如下素質:
一、個人素質
任何一個教師都應具備所教學科的知識,英語教師也不例外。他應該具備精湛的聽說讀寫能力及豐富的語法、句法知識。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而我們小學英語教師面對的是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小學生。這就需要教師不僅具備英語語言方面的知識,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當今社會的學生,智力發(fā)展及身心發(fā)展都非常迅速,加上現代科學技術及網絡的發(fā)展,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得很快,有些知識還是教師都無法企及的。小學生雖然對社會現象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他們對教師有一種天生的崇拜心理,渴求從老師那里得到肯定。由于他們所能接受的教育和獨特的社會經歷使得他們的想法會與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發(fā)生沖突。作為教師,要想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沒有廣博的知識和與人溝通的能力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以崇高的個人魅力去影響和教育學生。
二、知識素質
1.英語專業(yè)知識。如果想教給學生知識,教師首先要具有豐富的語言知識,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做到語言規(guī)范、語調清新自然,給學生一種純正的英語暗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正確的發(fā)音,并使其終生受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滲透給學生語言學、詞匯學、語音學等方面的知識,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2.創(chuàng)設情境的能力。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已經錯過了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而在學校內有沒有外語訓練的環(huán)境,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積極有效地為學生營造一種外語環(huán)境,使其不斷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門、窗、桌、椅、凳上面貼上英語單詞,讓學生一進入教室就感到一種英語氛圍,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鐘播放教學錄像、英語歌曲、兒歌等,使學生提前進入英語課堂。
3.課堂調控能力。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小學生注意力只能集中20-25分鐘,不同的學生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甚至連一刻鐘也坐不住。小學英語課時按長短課結合設計,然而為了不影響學校整體布局,大部分學校不能做到上短課,他們的課時一般是40分鐘。完全用長課上英語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作為教師要利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幽默的語言、高超的教學藝術來吸引學生。不僅如此,教師課堂調控能力還體現在課程的講授當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應該照本宣科,念完教案了事。
4.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創(chuàng)新型教師。這體現在教師對課文的處理要有獨特的見解,對教材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不能只照抄教科書。
5.多媒體與各學科的整合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對教學是一個巨大的促進,利用多媒體,可以使教學增加趣味,讓學生陶醉在優(yōu)美的圖畫中,欣賞著優(yōu)美的音樂,徜徉在如詩的畫面。這對學生不僅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且能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學到知識。多媒體教學對英語教學尤其有幫助。教學中有許多用語言很難解釋的東西,用圖畫就可以輕松解決。如plane這個詞,如果用英語解釋給小學生會有較大困難,但使用簡筆畫就簡單多了。如果學校配備了多媒體,還可以在顯示畫面的同時配上飛機飛行的聲音,這就更加生動了。
三、較強的科研能力
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做科研型教師。教育部頒發(fā)的《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經過四年的英語學習之后,要達到2級水平,掌握600—700個單詞,到初中畢業(yè)時達到5級水平,掌握1500—1600個單詞。要達到這個標準,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合本地學生的教材。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不斷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教法,并形成自己的科研體系。爭取定期確定科研課題去研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實驗完成情況,寫出試驗報告,作為今后制定工作的依據。
除了具備上述幾方面的能力以外,作為小學英語教師還應具備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我們的教學不應只局限于教材,而應該從各種各樣的資源中汲取知識。課外資源包括網絡、圖書館、報刊雜志等。現代社會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廣闊無邊,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跟上。我們不僅要從課外學習知識,更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為我所用。
總之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英語課改的重點
這次英語課改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
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英語課程改革的任務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英語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
(四) 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多樣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性差異 4、采用靈活途徑,倡導體驗和參與
5、注重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6、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常用渠道
(五) 目前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發(fā)展趨勢
教學觀念上:
從語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并重的轉變。特別強調交際能力的形成
和培養(yǎng),強調學生能用所學的語言做事情。強調通過語言學習,提高對語言功能
和結構的理解和對語言差異的敏感性,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和功能,為有效地
開展交際而服務。
教學模式上:
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強調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盡量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交際;強調學生參與項目和調查研究,積極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在教學方法上從單純的機械訓練和語法講解轉向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強調理解和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評價上:
從單一的針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知識性測試向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
樣化評價方式轉變。評價的內涵、標準和方式都在發(fā)生重大的變化,更注重學生
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采用更加全面公平的評價方式,使評價更有利于促進學生
學習和教師改進教學。
教育技術上:
從簡單的黑板粉筆向多媒體教育技術轉變。
研究焦點上:
從教什么向如何教轉變,從學什么向如何學轉變。學習方式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
視。學習策略的研究與實踐已經成為目前外語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1、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這種核心理念的指導下,課
堂教學評價已經將關注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以學論教”
使得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
革新、備課方式和課前準備、自我教學能力的重新認識及課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
系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課程課堂教學由學科本位轉向人的發(fā)
展本位,符合、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不再是
教師的表現,而是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同學間合作的行為表現、學生的參
與熱情、情感體驗與探究、思考的過程等。但目前,許多教師依舊把知識傳授作為第一要素,把教師的主要引導放在核心位置,
把過多的練習當成學生提高的主要手段,對學生的接受狀況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
,手里拿的是新教材,上的卻是傳統(tǒng)課。
2、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重點
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改變傳統(tǒng)的重語言知識、輕
語言能力的傾向;改革的目標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強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英語課程的根本任務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新《課程標準》還
體現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改變原大綱中以教為主的原則,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指導
思想;提倡學生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習方
式的轉變;把英語課程定位在一個開放的體系上,讓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
近時代;建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3、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以語言知識傳授為主的“輸入式”教學,代之
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輸出式”教學。因為輸入式方式的過多使用導致的直接結
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失去學習興趣。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對話”
機制,要善于處理教材,選擇進行對話的“話題”,只有平等的“對話”,才能實
現智慧的撞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從而真正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其
次就是要改變我們過去直接呈現或講授結論、結果、定理、公式、法則、定律等
,然后要求學生再進行理解、記憶、練習、運用的教學方式,要根據教學內容適
當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從問題的提出到自主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獲取結論的
過程,在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掌握科學方法,培養(yǎng)科學精神。再次就
是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差異,要著力研究學
生的學法分層,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的不同,采取啟發(fā)性講授、引導學生
質疑問難、動手實踐、調查探究、交流辯論、自主合作等多種方式,甚至走出課
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讓學生在經歷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中,選擇、形成自
己的學習方式。
4、學習方式
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fā)現兩種。兩種學習
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由于過去過分強
調接受和掌握,冷落甚至忽視發(fā)現和探索,因此,現在所要轉變的也不是完全拋
棄接受性學習,而是變機械的接受性學習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時,把學習過
程中的發(fā)現、探索、研討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
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
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
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1、 更新觀念,創(chuàng)立新的課堂教學流程,促進教與學的方式轉變
先進的教育觀念是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的,教育觀念轉變的本身也要在
教育方式的轉變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
但最根本的一點是,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改革教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教
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而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否,最終都要落實到學
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落實到學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轉變上。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有的教師還能從
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出發(fā),而有些教師則只是憑借經驗和頭腦中的設想),
帶著學生一步不差地進行,為了完成教案中事先設計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或是達到教師
的某一項本已脫離實際的目的,甚至冒著拖堂的危險,在那里說個沒完,完全忽
視了教育的主體。即便有一些學生的自主活動,也是要在教師事先設計或限定的
范圍內,為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服務的。而新課程倡導新的教學、學習方式,以學生在
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也就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組織
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因而,我們首先要強化教研組在新課程指
導下的集體備課,要求教師在吃透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精講精練,充實課堂教
學容量,從發(fā)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基點出發(fā),講究課堂教學的層進性[實行分層目標
教學。對教學目標要求教師進行多層面動態(tài)分解,變教學目標為教學目標體系,
由淺入深地對目標予以網絡構建。
創(chuàng)立“縱向連環(huán)遞進,橫向螺旋推進”的課堂教學流程。
縱向層面以分層教學目標為鏈條,其環(huán)節(jié)的順序為“基礎——遷移——延伸”;
每一環(huán)節(jié)又以學生學習活動為橫斷面,回環(huán)逐層深入,其層面的程序為:“提出
任務(問題)——講解點撥——合作、討論——小結規(guī)律”。這樣,教學就形成了
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的鏈條式螺旋式交織集成線路、探究性,注重基礎練習、拓
展練習和提高練習的有機結合,從而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貫徹新課程的精神。
作業(yè)和練習很有講究:
(a)作業(yè)要有彈性,可分為基本、選擇和超定額作業(yè)。
(b)作業(yè)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拾級而上;要
把教材的知識結構逐步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把分散的“知識點”連貫成“知
識網”,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有靈活性。
(c)在同一題目上“設臺階”,讓優(yōu)生“吃得飽”,差生“受得了”。要在“寓做
于興趣之中”上下工夫,使學生喜做樂做。
(a)沒有現成的、可以照搬的解題方法,沒有固定的解題模式,解題所需的不是機
械的記憶和刻板的運用,而是敏捷的思考、嚴謹的推理、靈活巧妙的方法。
(b)一題多變,一題多解。
(a)科學地掌握學生完成作業(yè)所需的時間。不應把作業(yè)的數量作為衡量學生作業(yè)量
是否適度的尺度
(b)作業(yè)布置、批改、反饋要及時。
現在的課外作業(yè),大多是對學生課內所學內容的延續(xù),這對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很
有必要,但學生僅僅做這樣的練習是不夠的。還應本著刪繁就簡的原則,設計一
些超前性的習題。培養(yǎng)他們動腦、動口、動手、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tǒng)觀念中,傳授知識是學校教育的中心任務。知識就是外在于人的、與人毫
無關系的客觀存在物,在知識面前,人們只有去“發(fā)現”,去掌握。因而,在學
校教學中,“以書本為中心”就進一步造成了“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儼然成為
“知識”的天使而存在著。新課程堅持實踐的觀點,認為知識應當屬于人的認識
范疇,知識的獲得和掌握,都離不開認識主體的活動。因而,學生掌握知識的過
程,本質上就是一種探究、選擇、創(chuàng)造、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chuàng)造
精神乃至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終身學習能力的過程
。教師的備課就意味著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需求的話題作為具體的載
體,把社會實踐的真實內容作為附著物,進行重組教材、有自我個性地把握教材
、面向學生工作。這樣,教師備課的教學教案就需要隨著新的教學精神而有所改
進,以增強其適應性,如教師設計“課后小結”、“課堂學生問題隨記”、“單
元教學追記與反思”等內容,采取課前認真分析、思考,課中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問
題?!敖虒W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案的編寫,已經不
能再是傳統(tǒng)的重點分析和簡單的設問對答了。由此,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
也已經從“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桎枯下擺脫出來?;谶@種觀念,教師在具體
的教學準備當中就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備課。教師在課前必須充分地關
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擬定多種可能有的相應對策。教師要注重花時間
去認真琢磨學生、琢磨活的課堂,不僅僅滿足于對教材的通透和對教材地重視。
而更多地需要走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教材的認識和需要、了解他們的興趣、
知識儲備狀況和他們特別關注的一些話題、社會現象等,并把大綱的知識點有機
地融入到這些學生的真正需要中。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