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民間故事名稱

民間故事的名稱
1個回答2024-01-26 16:51
《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女媧造人》
民間故事的別稱?
1個回答2024-01-21 01:46

民間故事是從遠(yuǎn)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它們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guān)系。就像所有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一樣,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rèn)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nèi)。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與織女》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shù),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chǎn)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yuǎn),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

要5個民間故事。(只要名稱)?
1個回答2024-03-04 13:54

著名民間故事:1.《白蛇傳》2.《孟姜女》3.《梁山伯與祝英臺》4.《牛郎織女》5.《女媧補天》傳統(tǒng)民間故事:1.《魯班造木鳶》 2.《劉羅鍋智告貪官》3.《徐文長智慧故事三則》4.《孟姜女哭長城》5.《西施與檇李 》

民國時期男子自稱什么
1個回答2024-03-23 14:25

民國時期男子自稱老夫、老朽、小人、小生、小可、敝人等。

民國時期男子一般自稱為老夫、老朽、小人、小生、小可、敝人、鄙人、愚兄、晚生、后學(xué)、后進(jìn)、下官等。

一、老夫老夫是指年齡超過七十男子的自我謙稱。它出自《禮記》。后一般泛指老人家的自稱。

二、老朽指衰老陳腐。常喻無用。常用于老人自謙之詞。示例:明代李贄 《答沉王書》:“老朽久處龍湖 ,曠焉索居,無由長進(jìn)。”

三、小人舊時男子對輩分高于己者自稱的謙詞。示例:明代許時泉 《寫風(fēng)情》:“小人是杜司空衙中差人。”

四、敝人指德行不高的人。常用于對自己的謙稱。示例:明代何景明 《與侯都閫書》:“敝人皆狡,不識上下?!?/p>

五、鄙人 指知識淺陋的人,謙辭,對人稱自己。示例:明代馬中錫《中山狼傳》:“鄙人不慧。”

古代男子的自稱:

不才,不 肖,末將,本帥,微臣,小臣,老臣,下臣,下官,本官,本縣、本府,本督,本司,本令,本少,晚輩,晚學(xué),晚生,小生,小人,小子,小可,小的,在下,微才,微賤,愚兄,小弟,兄弟,愚下,鄙人,老夫,老朽,草民,奴才,老奴,貧僧,貧道,余,予,吾。

民國時期的數(shù)學(xué)老師稱為什么
1個回答2024-06-18 14:02
民國時期的數(shù)學(xué)老師稱為數(shù)學(xué)先生,我在長沙上中學(xué),對教職員工均稱先生,老師是特指曾經(jīng)在考試選拔過你的先生。含有門人的意思。
民間故事名稱
1個回答2024-02-20 03:08
很多啊,說四個比較著名的
梁山伯與祝英臺 ,孟姜女哭長城 , 牛郎織女 , 白娘子
民國時期哪些人會自稱老上海?
1個回答2024-04-30 09:05

老上海

團(tuán)?鍔?/p>

上海地方,不過繁華些罷了,為甚么說到上海,便大家有種說不出的艷羨呢!實在因為上海的風(fēng)氣之先,時髦人物,大家總要學(xué),各處人的學(xué)上海,不過是學(xué)時髦罷了。

何謂老上海?就是別地方人到上海次數(shù)多的,而于上海的地方同事務(wù),都是極熟悉,而能與真正上海人不相上下的,就自稱為老上海。

老上海是自稱的,不是人家稱的。既是自稱,便有種自以為老上海應(yīng)做的事。說來很覺可笑。老上海住旅館,決不住東亞和大東,因為東亞和大東太貴,必定揀最經(jīng)濟(jì)而最實惠的旅館住。

老上海不坐黃包車,須坐電車,因為點電車快而且賤,若說不坐電車而走,那是老之尤老了。

老上海看戲不看時髦戲,像《貍貓換太子》、《復(fù)國走南陽》這一類的戲,說是瞧熱鬧,沒有意思。如有馬連良的《清官冊》,老上海便要去看,說是的譚味。

老上海看報紙看《晶報》,別的報不看。因為《晶報》大人先生都看,而且可資談助,《新聞報》、《申報》大家看的,沒甚么希奇。

老上海吃菜不到小有天消閑別墅區(qū),說太溫,最好要算廣東館里的半塊錢一桌四樣的了。吃大菜不到晉隆同、一品香去,最好在近火車站的小食間里,四角大洋,便可吃一客。

老上海歡喜捉弄人,還歡喜欺資格淺的。如其有初次到上海的,老上海必定要騙他。路上的自來水筒,騙他是郵政筒;無軌電車,騙他是大汽車。

老上海必定要白相半淞園,說是清凈風(fēng)雅,如其有人約他到新世界、大世界,他便搖頭。

《新上海》1926年第2卷第3期

各民族的名稱是怎么來的
1個回答2024-01-21 17:30
我是哈尼族的。。。
全國惟一哈尼族自治縣。。。。
哈尼,分“卡多”、“雅尼”、“豪尼”、“碧約”、“白宏”、“布都”、“西摩羅”、“布孔”等支系。歷史上曾稱“和泥”、“黑泥”、“窩泥”等。“哈”“和”是構(gòu)成飛禽走獸的詞素,表示這類名稱的類別;“尼”是女性、人的意思,和在一起就是人的意思。
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遷的古代北方的羌人。羌人原來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漸向南遷移。公元前3世紀(jì),其先民已經(jīng)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壟江以東的沼澤地帶。7世紀(jì)已居住于今哀牢山、無量山區(qū)一帶。唐、宋時隸屬南詔、大理國,以后又先后被元、明、清封建王前所統(tǒng)治,其間一些首領(lǐng)曾被授予世襲封建土司官職。
哈尼族文化藝術(shù)絢麗多姿,有神話、傳說、詩歌、故事、寓言、童謠、諺語、謎語等。神話,傳說中有敘述萬物來歷的《創(chuàng)世紀(jì)》;有謳歌人類戰(zhàn)勝洪水,繁衍生息的《洪水記》;有反映哈尼族歷史遷移的《哈尼祖先過江來》等。詩歌主要有“拉八熱”和“阿基估”兩類?!袄藷帷倍嘣诨閱省⒐?jié)日、祭祀以及其他莊重的場合吟唱,曲調(diào)莊重嚴(yán)肅?!鞍⒒馈奔瓷礁瑁荒茉谏介g田野唱,以愛情為主,男女對唱。

哈尼族是個喜愛歌舞的民族。樂器主要有三弦、四弦、把烏、笛子、響篾、葫蘆笙等,“把烏”是哈尼族特有的樂器。舞蹈有“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木雀舞”、“樂作舞”、“葫蘆笙舞,,等。在西雙版納地區(qū)流行的“冬波嵯舞”,舞姿健美,節(jié)奏明快,氣氛熱烈,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民國時期金錢的稱謂
1個回答2023-07-14 08:54
金元,光洋,
有平民教育家之稱的人是?
1個回答2022-09-03 13:49
陶行知,確定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