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廣告的相聲

笑林廣記里的驅(qū)蚊,那則故事諷刺了道士那樣_________的人?諷刺了買符人________的人?
1個回答2024-01-25 07:47
第一個是 狡猾,奸詐,第二個是愚蠢,自欺欺人
說天雞有什么諷刺意義,告訴了什么道理?
1個回答2024-03-03 09:36
《說天雞》一文先談狙氏父子養(yǎng)雞之事。說父親養(yǎng)的雞見敵則勇,伺晨則鳴,因此被稱作“天雞”。而父死后,兒子卻不得其父養(yǎng)雞之術(shù),“反先人之道,非毛羽彩錯、嘴距铦利者不與其棲,無復(fù)向時伺晨之儔,見敵之勇,峨冠高步,飲啄而已。吁,道之壞也,有是夫!”此文僅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出了作者眼中的所謂“天雞”那種徒有其表,而實為行尸走肉的形象。而作者“說天雞”的目的當(dāng)然是借以諷刺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官僚士大夫。其文章真可謂言辭簡約而寓意深刻,使人讀之難忘。
西游記運用諷刺手法是怎么諷刺的?
1個回答2022-10-31 07:45
老君被推到了。。。
帶有諷刺的動物寓言故事并且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個回答2024-01-20 14:12
被同伴驅(qū)逐的蝙蝠
很久以前,鳥類和走獸,因為發(fā)生一點爭執(zhí),就爆發(fā)了戰(zhàn)爭。并且,雙方僵持,各不相讓。
有一次,雙方交戰(zhàn),鳥類戰(zhàn)勝了。蝙蝠突然出現(xiàn)在鳥類的堡壘?!案魑?,恭禧?。∧軐⒛切┐直┑淖攉F打敗,真是英雄??!我有翅膀又能飛,所以是鳥的伙伴!請大家多多指教!”
這時,鳥類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強(qiáng)實力。所以很歡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個膽小鬼,等到戰(zhàn)爭開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觀戰(zhàn)。后來,當(dāng)走獸戰(zhàn)勝鳥類時,走獸們高聲地唱著勝利的歌。蝙蝠卻又突然出現(xiàn)在走獸的營區(qū)?!案魑还ъ?!把鳥類打??!實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類,也是走獸!敬請大家多多指教!”
走獸們也很樂意的將蝙蝠納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當(dāng)走獸們勝利,蝙蝠就加入走獸。每當(dāng)鳥類們打贏,卻又成為鳥類們的伙伴。
最后戰(zhàn)爭結(jié)束了,走獸和鳥類言歸和好,雙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為。當(dāng)蝙蝠再度出現(xiàn)在鳥類的世界時,鳥類很不客氣的對他說:“你不是鳥類!”
被鳥類趕出來的蝙蝠只好來到走獸的世界,走獸們則說:“你不是走獸!”
并趕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飛著。
南國先生這則寓言諷刺了什么的人,告訴我們什么的道理。
1個回答2024-01-23 03:57
寓言
①諷刺那些沒有真才實學(xué),靠蒙混過關(guān)的人。
②諷刺那些虛榮,對人不加以鑒別而重用的掌權(quán)者。
告訴人們:弄虛作假是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蒙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這則故事諷刺的是誰?諷刺了什么?
1個回答2023-02-12 03:38
諷刺了拿竹竿的人,也諷刺了老人
諷刺人的勵志詩句大全_諷刺小人的經(jīng)典詩句
1個回答2024-02-19 23:09

  古代有很多諷刺人的詩句,雖然詩中只字不提諷刺的那類人,但是含有很濃的諷刺意味。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諷刺人的 勵志詩句 ,希望你會喜歡。

  諷刺人的勵志詩句一:《詩經(jīng)·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諷刺人的勵志詩句二空嫌猛:《七步詩》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諷刺人的勵志詩句三:《雜作》

  明·董應(yīng)舉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親能若此,豈不成孝子。

  諷刺人的勵志詩句四:《白鷺》

  宋·唐庚

  說與門前白鷺群,

  也須從此斷知聞。

  諸公有意除鉤黨,

  甲乙推求恐到君。

  諷刺人的勵志詩句五:《聊齋》

  你也反腐敗,他也反腐敗,

  喜怒哀樂一起都到心斗橋頭來。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者態(tài)--總比兩袖清風(fēng)更可愛。

  臺前發(fā)宏論,幕后發(fā)邪財,

  幾分莊嚴(yán)、幾分虛偽、幾分堅定、幾分徘徊、

  此中奧妙,誰能解得開。

>>>下一頁更多精彩“諷刺人的勵志詩句”

加鹽不咸這則寓言諷刺了那種人?告訴我們什么?
1個回答2024-01-19 22:26
原詞為“ 益鹽不咸”為宋朝李昉所寫的小故事,講述一人燒湯,反復(fù)放鹽,但嘗的只是頭一次舀出的湯,無法判斷現(xiàn)在湯鍋中的實際咸淡。

原文為 人有斫羮者,以杓嘗之,少鹽,便益之。后復(fù)嘗之向杓中者,故云鹽不足。如此數(shù)益,升許鹽,故不咸,因以為怪。

諷刺 不懂裝懂 不跟及實際情況看事情的人

那種不實事求是,不懂裝懂的人。
諷刺是啥意思?
2個回答2022-12-28 03:32
諷刺的意思大概就是借用一件事情講清楚一個基本的道理,但是是借題發(fā)揮,不直接提出現(xiàn)實問題,而是讓讀者通過故事去思考現(xiàn)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