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許敬宗答唐太宗問原文

唐太宗問許敬宗文言文
1個回答2023-11-19 14:08

1. 唐太宗許敬宗君臣對的譯文

【原文】

唐時, 太宗問許敬宗曰:“朕觀群臣之中,惟卿最賢,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對曰:“春雨如膏,農(nóng)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恨其光輝。天地之大,人皆有嘆,何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以調眾人之口;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遭株,父聽子遭戳,夫妻聽之離,朋友聽之別,鄉(xiāng)鄰聽之疏,親戚聽之絕。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钡墼唬骸扒溲陨跎?,朕當識之?!保ㄟx自《貞觀政要》)

【譯文】

唐太宗問許敬宗說:“我看滿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賢能的一個,但還是有人不斷地在我面前談論你的過失,這是為什么呢?”許敬宗回答說:“春雨貴如油,農(nóng)夫因為它滋潤了莊稼,而喜愛它,行路的人卻因為春雨使道路泥濘難行而嫌惡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輪明鏡輝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對月欣賞,吟詩作賦,盜賊卻討厭它,怕照出了他們丑惡的行徑。無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個人滿意,何況我一個普通人呢?我沒有用肥羊美酒去調和眾口是非,況且,是非之言本不可聽信,聽到之后,也不可傳播。君王盲目聽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殺戮;父親盲目聽信兒子的,可能要遭受誅殺;夫妻聽到讒言,可能會離棄;朋友聽信讒言,可能會斷交;親人聽到讒言,可能會疏遠;鄉(xiāng)鄰聽信讒言,可能會生分。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軀,要謹慎對待聽到的傳言,舌頭上有龍泉劍,殺人不見血。哪個人在人前沒有說過別人?哪個人背后不被別人評說?”唐太宗說:“你講得很好,我會記住的!”

2. 《唐太宗問許敬宗》的原文是什么

《唐太宗問許敬宗》的原文如下:

唐太宗問許敬宗曰:“朕觀群臣之中,惟卿最賢,人有議其非者,何也?”敬宗對曰:“春雨如膏,滋生萬物,農(nóng)民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輝光,天地大尚不可滿足人愿,何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難調眾人之口,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信,君聽臣遭戮,父聽子遭誅,夫婦聽之離,親戚聽之疏,鄉(xiāng)鄰聽之絕,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太宗曰:“卿言甚善,朕當識之”。

釋義:唐太宗問許敬宗說:“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zhèn)?,但有人卻不這樣認為,這是為什么呢?”許敬宗回答說:“春雨像油一樣珍貴,農(nóng)民喜歡它對莊稼的滋潤,但是走路的人卻厭惡它在路上產(chǎn)生了泥濘。秋天的月亮像鏡子一樣,漂亮的女子喜歡它有明亮的光輝能夠用來欣賞,但是盜賊卻怨恨它的光輝。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嘆,何況我呢?我沒有山珍海味來調節(jié)別人的口味,因此別人說三道四不能聽,即使聽了也不能相信?;实廴绻犘帕祟愃频脑?,無故的大臣就要遭到殺害,作為父親聽信了類似的話就會把兒子殺死,夫妻之間聽信了類似的話就要離婚,朋友之間如果聽信了類似的話就會分手,鄉(xiāng)鄰之間聽信了類似的話就會相互疏遠,親戚之間如果聽信了類似的話就會斷絕來往。堂堂七尺男子漢,需要提防的是三寸不爛之舌,有些人的舌頭像龍泉寶劍一樣,說出來的話殺人不見血。”皇帝聽后說:“你說的話很有道理,我應當認識到這一點?!?/p>

3. 翻譯文言文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jiān)竇德素,問之曰:“北門

房玄齡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監(jiān)竇德素,問他說:“北門近來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將這件事告訴了唐太宗。

太宗對房玄齡、高士廉說:“你們只須管好南衙的事務就行了,我在北門建造一項小小的工程,又妨礙你們什么事呢?”房玄齡等人跪拜道歉。魏征進諫說:“我不理解陛下您(為什么)責備(房玄齡等人),也不理解房玄齡等人(為什么)道歉。

(他們)既然擔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為什么不能讓他們知道。(陛下您)責備他們向主管官員詢問(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對的,(大臣們)就應當幫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對的,(大臣們)就應當奏請(陛下)罷免它。這是輔助君主的正道。

房玄齡等的詢問既然沒有罪,而陛下卻責備他們,房玄齡等也不知道自己應當堅守職責,我實在不明白(這其中的原因)?!碧诤苜澩脑?。

4. 【唐太宗論弓(文言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上①謂太子少師②蕭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shù),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問其 故,工日:‘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④,弓雖勁而發(fā)矢不 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 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 宿中書內(nèi)?、?,數(shù)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太宗跟蕭瑀說:“我年少的時候喜歡玩弓箭,字以為能夠完全懂得其中的奧妙.最近得到了數(shù)十副好的弓,拿著它們給作弓的工匠看.他們說:‘這些都不是好的材料.’我問他們其中的原因,工匠說:‘木心不正,那么木材的脈理都不好,弓雖然很剛硬有力但是發(fā)箭的時候無法向前發(fā),不是好的弓.’我才開始領悟到這個道理.我以為我平定四方,用弓很久了,卻還領悟不到其中的道理.況且我掌握朝政的時日不多,得到這個道理的含義,本來就比不上對弓的了解,對弓的了解猶且得不到,更何況對于治國的道理呢?”從此以后到都城述職的五品以上的官員和中書內(nèi)省官員,太宗每次召見,都給他們賜坐說與這番話,詢問訪察各地的事情,力求了解百姓的需要與不想要的東西,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得失.告訴我們他是一位很開明,能為百姓著想的君主.。

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畫像
1個回答2024-02-17 01:39

唐玄宗

關于唐敬宗李湛和太和公主
1個回答2022-09-18 23:59
應該是編出來的。
唐太宗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23 13:46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個大臣建議,不滿十八歲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詔書卻被魏征扣住不發(fā)。唐太宗催了幾次,魏征還是扣住不發(fā)。唐太宗大發(fā)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把湖水弄干捉魚,雖能得到魚,但是到明年湖中就無魚可撈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是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強力壯、不到十八歲的男子都征來當兵,以后還從哪里征兵呢?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負擔呢?”良久,唐太宗說道:“我的過錯很大??!”;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招書,免征不到十八歲的男子。
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征進來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

唐太宗與武則天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30 05:12
武則天出身于一個非士族門閥的官僚地主家庭里。她的父親武士彟雖系寒門地主,但因經(jīng)營木材致富,得與當時的太原留守李淵相結交。武士彟助唐起兵反隋,成了唐王朝的開國元勛,躋身于唐王朝統(tǒng)治階級集團,官至工部尚書、利州都督。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出身于關隴名門、軍事貴族之家,外祖父楊士達的隋朝為納言,是一個宗室宰相。武士彟與楊氏聯(lián)姻是高祖高淵做的媒人。武則天在這樣的農(nóng)行環(huán)境熏陶下,從小精通文史,聰敏機智,性格倔強,善于應變,膽略過人。她十四歲的時候,唐太宗聞其美貌,召入宮,立為才人,賜號“武媚”。一日貞觀去看望媚娘,媚娘得到通傳后故意不出外迎接,而是繼續(xù)在書房臨摹王羲之的字(唐太宗喜愛王羲之的字),唐太宗到門口后不見媚娘,得知她在寫字后就自己進去,在旁觀看。媚娘在臨摹完《蘭亭序》的第一段后正準備寫第二段,唐太宗就出聲贊嘆。媚娘故作剛知道唐太宗來到,急忙請罪,唐太宗并不計較,反倒稱贊她的字好看,只是和他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過于肥大。媚娘奉承說自己的字無法與皇上的相比,唐太宗感嘆不能學好王羲之的字,媚娘卻說:“皇上,媚娘以為,皇上并不需要學王羲之的字,更不必為此感傷。王羲之的兒子學了父親的字一輩子也依舊和王羲之的字有很大不同?;噬蠎獙懗鲇凶约猴L格的字,這樣后人就會記得皇上的字,而不是王羲之的了。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才是?!碧铺诼牶蟠蠹淤澷p。
第二個就是二樓說的獅子驄的故事了。
還有一個我知道的就是唐太宗在知道“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流言后,對媚娘起了殺心。一日他傳媚娘到亭子里下棋,媚娘應約后發(fā)現(xiàn)唐太宗不僅下棋時心不在焉,頻頻輸棋,更反常的是他竟然佩劍下棋。媚娘立刻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后來唐太宗下不下去了,忘了是問媚娘什么,媚娘答完后貞觀皺起眉頭,拿起酒杯,媚娘說:“皇上今日其實是要來殺媚娘的吧。沒想到媚娘忠心耿耿,卻要因流言而死,實在是令人心寒?。 碧铺诼牶蠛苁切奶?,說:“怎么會呢,朕如此喜愛你?!泵哪锢湫σ宦曊f:“哼,是嗎?”然后一手奪過唐太宗手中的酒杯,往地下一扔,立刻有四名彪悍男子持刀跳出。媚娘沖上前去,喊:“皇上不必動手,就讓媚娘自行解決,以除皇上心頭大患吧!”說完就去奪唐太宗的佩劍。唐太宗大驚失色,急忙與媚娘奪劍,并揮退四名殺手,發(fā)誓日后絕不再殺媚娘。(大意如此)
這是我所知道的兩人之間的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如果你是要兩個人各自的故事,請聯(lián)系我,再發(fā)給你,謝謝
關于唐太宗的 成語
1個回答2024-01-24 03:50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前世不忘,吾屬之師也
唐太宗的第十八個女兒是誰?還有她一生有什么傳奇故事
1個回答2024-01-21 01:33
唐太宗共有二十一個女兒,十八女:金山公主,母不詳,早夭。
唐太宗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4 00:09
唐太宗很怕魏征,有一次,他捉了只小鳥玩,突然魏征來了,唐太宗怕魏征說他不務正業(yè),馬上把小鳥藏在袖子里,然后裝出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其實魏征早就看見那小鳥了,便故意羅里啰嗦地漫天漫地說了好長時間,然后才告別而去,等唐太宗把小鳥從袖子里拿出來時,小鳥早就窒息死了。 后來魏征死了,唐太宗很傷心,他說:“人以青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塊位明鏡??!”
唐太宗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5 06:46
貞觀二年,京城長安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面),捉了幾只蝗蟲念念有詞道:“百姓把糧食當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這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降罪百姓了?!睂⒁滔氯?。周圍的人忙勸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說道:“我真希望它把給百姓的災難移給我一個人!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原文: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唐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朕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睂⑼讨笥义嶂G曰:“恐成疾,不可?!碧谠唬骸八揭茷碾薰渭仓??”遂吞之。
關于唐太宗的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28 19:59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個大臣建議,不滿十八歲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詔書卻被魏征扣住不發(fā)。唐太宗催了幾次,魏征還是扣住不發(fā)。唐太宗大發(fā)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把湖水弄干捉魚,雖能得到魚,但是到明年湖中就無魚可撈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是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強力壯、不到十八歲的男子都征來當兵,以后還從哪里征兵呢?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負擔呢?”良久,唐太宗說道:“我的過錯很大??!”;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招書,免征不到十八歲的男子。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