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知乎

默默無聞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的名人
1個回答2024-04-16 09:00
是名人了還默默無聞啊,生前比較默默無聞的有鄧稼先、梵高等
若欲聞射道乎?文言文翻譯。
1個回答2023-03-13 13:20
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嗎
“恐懼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所不聞.”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3-02-28 12:45
這是中庸里面的第一段中的話。意思就是:在別人看不到、聽不到的更需謹慎、小心。就是說君子修身,是時時刻刻的事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此段翻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中庸第一段是:
第一章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2』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 其所不聞。

『3』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4』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5』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nèi)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這一主題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毖院喴赓W地揭示了中庸之道這一主題思想的核心是自我管理。此《中庸》之性不等同于《孟子》之性?!疤烀^性”是指天命也屬于人性;“率性之謂道”是說要自我管理而不是放縱本性;“修道之謂教”是說改善自我的仁道就是儒教(聶文濤談《中庸》)。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遠,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弊晕医逃灤┯谌艘簧?,人們一刻也離不開自我教育。要將自我教育貫穿于人生的全部過程,就需要有一種強有力的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叫做慎獨。也就是說,在自己一人獨處的情況下,別人看不到自己的行為、聽不見自己的言語,自己也能謹慎地進行內(nèi)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
“恐懼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所不聞?!笔鞘裁匆馑??
2個回答2022-11-19 10:10
這是中庸里面的第一段中的話。意思就是:在別人看不到、聽不到的更需謹慎、小心。就是說君子修身,是時時刻刻的事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此段翻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中庸第一段是:
第一章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2』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 其所不聞。

『3』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4』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5』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nèi)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這一主題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毖院喴赓W地揭示了中庸之道這一主題思想的核心是自我管理。此《中庸》之性不等同于《孟子》之性。“天命之謂性”是指天命也屬于人性;“率性之謂道”是說要自我管理而不是放縱本性;“修道之謂教”是說改善自我的仁道就是儒教(聶文濤談《中庸》)。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遠,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弊晕医逃灤┯谌艘簧?,人們一刻也離不開自我教育。要將自我教育貫穿于人生的全部過程,就需要有一種強有力的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叫做慎獨。也就是說,在自己一人獨處的情況下,別人看不到自己的行為、聽不見自己的言語,自己也能謹慎地進行內(nèi)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
“恐懼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所不聞.”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2-09-14 08:35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出自:《禮記·中庸》
意思是: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應(yīng)該警惕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應(yīng)該唯恐有失。
也就是慎獨的意思。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的意思是什么?
2個回答2023-06-12 21:40

意思是: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沖姿小心謹慎,在無人聽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懼敬畏。

出自:《禮記·中庸》

原文:“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散叢絕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譯文:一個人獨處,在無人看見的地方要警惕謹慎,在無人聽到的時候要格外戒懼,因為不正當(dāng)?shù)那橛菀自陔[晦之處表現(xiàn)出來,不好的意念在細微之時容易顯露出來,所以君子更應(yīng)嚴格要求自鄭轎己。

意義

作者是在點醒體道的君子,對于這偉大的天道,即使在眾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謹慎儆戒,而不可以有一時的疏忽大意。即便在眾人聽不見的地方,也是一樣。

這樣,無論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后,存向善之心而努力自修的君子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德性的修養(yǎng),而不可以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否則,是不會在德性的修養(yǎng)上有真正的進步的。

“若欲聞射道乎”中“若”的意思
2個回答2022-09-10 06:02
代詞,“你”
豈不聞,君子有可為,有可不為乎!什么意思?
4個回答2023-05-25 05:26
難道沒聽說過,道德高尚的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舍,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暫時不做某些事情
君亦聞驥乎的注音。
1個回答2024-03-19 13:36
【原文】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而不能上.
伯樂遇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幕之.
驥于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⑿見伯樂之知己也.
【翻譯】: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老了,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著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云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fā)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么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恐懼乎其所不聞翻譯
1個回答2023-08-14 12:01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出自:《禮記·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原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譯文】
上天賦于人的叫做性,遵循粵天賦于的性而行動叫做道,把道加以修傷并使眾人仿效叫做教。道,是不能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也自覺地警惕謹慎,在人們聽不見的地方也仍然戰(zhàn)戰(zhàn)兢兢。沒有什么隱秘可以不被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小事可以不被顯露,所以君子在二人獨處的時候也十分小心謹慎。人的喜怒哀樂尚未表現(xiàn)出來,叫做中;表現(xiàn)出來而又處處合乎規(guī)范,叫做和。中,這是天下的最大根本;和,這是天下的普遍規(guī)律。達到了中和,就會天地有條不紊,萬物發(fā)育生長。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