癇病發(fā)作的急救處理措施

心臟病犯了的急救措施?
1個回答2023-04-24 00:05
心臟病急救需要第一開放氣道;第二進行人工呼吸;第三進行人工心外按壓。
幼兒急救措施
1個回答2024-01-27 13:29
磕碰
(1)青、腫、淤血
處理方法:
切不可用手揉傷處,應讓幼兒試著慢慢活動,確認有無大礙。如無大礙可為幼兒傷處涂些蘆薈膠以去瘀消腫。
(2)傷處破皮
處理方法:
對傷處進行消毒,拿藥用棉簽蘸些許碘酒或消毒水(碘伏)輕擦傷處進行消毒,應從傷處向臟處擦,避免細菌進到傷處引起傷口感染。
(3)流血
處理方法:
遵循一捂二按三包方法,先將傷處捂住,再用力用手按住止血,之后用紗布包扎并送往醫(yī)院。
異物進耳、吞入異物
(1)異物進耳
處理方法:
可以用手電筒照明用具照耳朵使異物飛出,也可往耳朵里倒些許油,使異物滑出。
(2)吞入異物
處理方法:
將幼兒從身后抱住,用力按壓其胃部,使氣流將異物顛出,并撥打120。
燒傷、燙傷
(1)燒傷、燙傷
處理方法:
首先要第一時間讓孩子脫離熱源,把燙傷部位放在潔凈的涼水中沖淋掉皮膚上的殘留物,防止燙傷范圍擴大,如果燙傷部位沒有辦法放在涼水中沖淋,可用冷濕的毛巾覆蓋在局部,然后每隔1到2分鐘更換一次毛巾,最好在毛巾上面放置冰塊以保證毛巾冷濕而持續(xù)降溫,這樣有助于及時散熱,減輕孩子的疼痛感及燒傷程度。
在冷卻燒傷部位之后,可用寬松而合身的衣物覆蓋在燙傷部位,以防止傷面感染。
燙傷面積大而且深或已經(jīng)出現(xiàn)水泡伴有劇痛,不要弄破水泡,立即送去醫(yī)院處理。
摔傷、扭傷
(1)摔傷
(指幼兒不小心從高處掉或滾落下來,分為頭部有傷口,頭部無傷兩種情況)
處理方法:孩子摔下或滾落后馬上哭起來,冷敷前額,讓孩子安靜下來,觀察四小時,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安靜就是最重要的應急措施,若孩子發(fā)生痙攣、嘔吐、頭痛、眼、耳、鼻周圍有出血,有過意識喪失現(xiàn)象,立即送醫(yī)。
(2)扭傷(踝關節(jié)扭傷多見)
處理方法:
1、立即脫下褲子,舉起傷腳,如足部腫脹無法脫鞋時就用剪刀剪開脫掉。
2、迅速冷敷,用毛巾或冰袋放在傷部或將傷處放進名盛滿冰塊的桶內(nèi),其效果會更好,千萬不要在冷敷前擦揉或按摩傷口,否則會使傷部變大。
3、固定,冷敷后用彈力繃帶扎緊扭傷部位,方法為先在足踝處繞一圈,接著繞至足背和腳底后,繞回足背,在再足踝處多繞一圈扎緊,如果傷部疼痛劇烈,說明有骨折的可能,應及時送往醫(yī)院處理。
4、將傷部抬高,減輕疼痛的并保持安靜。
5、經(jīng)過24小時,腫脹和疼痛過后,沒有發(fā)現(xiàn)骨折征象,可用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以利于血腫及時吸收。
事故的善后處理
(1)幼兒方面善后處理
1、幼兒受到傷害,往往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教師應及時幫助幼兒消除恐懼,給與更多的撫愛,鼓勵幼兒勇敢面對。
2、抓住教育契機,幼兒出現(xiàn)了安全事故,作為教師應不失時機抓住教育契機,引導幼兒討論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體幼兒得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時,還應引導班級幼兒給與受傷孩子關心、愛護。
心臟病突發(fā)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2個回答2022-12-12 05:50
打120,第一時間去醫(yī)院。
幼兒園發(fā)生傳染病的處理措施
1個回答2024-01-25 12:26

(一)報告及處理程序

1、幼兒園如有傳染病發(fā)生,必須立即向園長室報告,幼兒園立即向疾控中心、教育局安全辦和和鎮(zhèn)教管辦報告。

2、幼兒園在12小時內(nèi)寫出事故書面報告,逐級上報。

3、報告內(nèi)容:傳染病名稱、發(fā)生時間、地點、人數(shù)。傳染病控制情況以及報告人、報告單位。對事故現(xiàn)場的情況變化,幼兒園仍作補充報告。

(二)、指揮機構和職責

1、園長劉宇航任總指揮,全面負責事故的處置工作,及時聽取事故情況報告,視情況作出啟動應急預安決定。

2、分管園長孫海虹為副總指揮,負責事故現(xiàn)場的救援、調查和善后等工作。

3、指揮組成員有:兩部負責人、分管后勤主任劉玉龍、保健教師、人事干部組成。

(三)、現(xiàn)場應急處置

1、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2、指揮部根據(jù)傳染病類型,開展處置工作,及時聽取、了解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全力工作。

3、確定由保健老師組織調查,保留原始資料(現(xiàn)場原始照片、文字等記錄,保護現(xiàn)場或保留物樣,不擅自為事故定性。

4、立即送病人隔離,有效控制疫情。

5、召開安全領導小組及全體教師會議,通報時間情況,穩(wěn)定人心。

6、及時求得當?shù)毓驳膮f(xié)助,作好幼兒園秩序的穩(wěn)定工作。

7、召開家長會,通報事件經(jīng)過,穩(wěn)定家長情緒,做好傳染病的防治的宣傳工作,增強家長衛(wèi)生防疫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8、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迅速、嚴格、徹底全面做好環(huán)境消毒工作。

9、冷靜面對媒體采訪,有專人接待,加強門衛(wèi)的管理,不得把無關人員放進幼兒園。

10、全體教職員工必須堅守各自崗位,未經(jīng)允許,不得擅自發(fā)布誤導消息,共同維護穩(wěn)定。

節(jié)能措施主要措施有哪些?
1個回答2022-10-06 07:06
首先要幾百人一致通過
關愛學生的措施方法 關愛學生的措施方法有什么
1個回答2024-01-31 03:27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要培養(yǎng)教師走專業(yè)化發(fā)展之路,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進修、校本培訓等途徑,加強師德修養(yǎng)、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業(yè)務能力和工作水平。還要從師范院校和職業(yè)院校、社會和企業(yè)中引進高素質人才,打造一批素質過硬的名師,培養(yǎng)一批骨干教師特別是雙師型骨干教師,造就一支優(yōu)秀班主任工作隊伍。同時還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探索教學規(guī)律,并把學習理論內(nèi)化到教學實踐中去,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2、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形成教育合力。從招生時開始,學校就要經(jīng)常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和溝通,了解學生家庭的情況,了解學生校外的表現(xiàn),并且及時把學生在校的學習、紀律及思想表現(xiàn)客觀地反饋給家長,并主動征求家長對學校、對班級的意見及合理化建議,使家長了解學校、理解學校,并協(xié)助學校做好自己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通過了解學生家庭,我們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困難的學生,利用國家助學金等措施解決好困難學生的學費及生活費用。這樣也可以減少學生的輟學現(xiàn)象。

3、激發(fā)學生興趣,改進教學方法:要想留住學生的心,一定要讓學生覺得在學校里很愉悅,在學習上能有成就感。學校應幫助學生認識到掌握知識與具體實踐的意義,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使其實現(xiàn)目標有措施保證,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以堅定其學習的信心。教師可用振奮人心的專業(yè)信息、新穎的學習材料、貼近專業(yè)的理論實踐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把握職業(yè)方向,認識到各行各業(yè)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教學方法上,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任務引領或產(chǎn)品驅動教學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激發(fā)學生動機,教師要重視學生個人的進步并把它作為成功的指標。
被蛇咬的急救措施
1個回答2023-12-25 03:50

  蛇毒是復雜的物質,主要是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或者多肽類,還有一些金屬離子,起到輔酶的作用。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被蛇咬的急救 方法 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被蛇咬的急救 措施 一:

  (1)冷靜:

  被毒蛇咬傷后,急救的速度是以分秒來計算的,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一定要保持冷靜,唯有冷靜,才可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自救。切忌不可以快速奔跑,那樣血液循環(huán)加速,蛇毒經(jīng)過血液循環(huán)侵入人體的速度就會加快。

  (2)拔毒牙:

  毒蛇咬人,一般是出于自衛(wèi)反擊。人一腳踩在蛇身上,蛇的反擊就是垂死掙扎,所以會咬得很緊。人一甩,把毒蛇甩掉了,但毒蛇的毒牙往往會斷在傷口內(nèi)。毒牙內(nèi)有毒液,以最快的速度拔出毒牙,再進一步急救,以免造成更多的蛇毒侵入人體。

  (3)火燒: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一些蛋白質和多肽的酶。蛋白質和多肽酶遇到酸、堿、電解質和高溫均可變性。變性后,蛇毒的毒性就消失了。所以在野外,緊急情況下,用火燒傷口,是最簡易和有效的急救方法,特別是被蝮蛇、銀環(huán)蛇、金環(huán)蛇等排毒量小,毒牙短而毒性強的蛇咬傷,會有奇效。對于排毒量大的毒蛇,這種急救效果也比其他辦法好。火燒不必把傷口燒焦,只需要傷口皮膚起水泡就可以了。

  這里介紹應急火柴爆燃法:

  火柴頭朝向傷口,圍成一圈,再用點燃的火柴去引爆這些火柴,一次火柴的爆燃,足可破壞局部蛇毒。筆者曾經(jīng)在現(xiàn)場用此法救治一被蝮蛇咬傷的病人,效果非常好。(圖片為手繪。)

  (4)結扎:

  結扎越早進行越好,可用繩子或者把衣服撕成布條,傷口(圈點)和結扎部位如圖。結扎以動脈血能夠通過,靜脈血不能回流為度。也就是說,結扎的時候,遠心端可以摸到動脈的搏動,這種松緊度,和我們平時在醫(yī)院抽血化驗時,那種橡膠管綁的松緊度差不多。每半小時到1小時松開結扎3分鐘。再得到有效治療后即可松開。結扎不可過緊,時間過長。很多蛇傷病人肢體壞死,最后被迫截肢,大多是因為結扎過緊、時間過長后引起肢體缺血時間太長引起的。

  (5)水洗:

  把傷口放到流動干凈水的下面,不停地用手在水下揉擦傷口,可以洗去粘附在傷口處的毒液,在毒素沒有進入人體前,就把它去掉。沒有水也可以用自己的尿液來沖洗傷口。

  (6)切開:

  在拔出傷口內(nèi)的毒牙,洗掉傷口表面粘附的毒液后,就可以用小刀把傷口切開??梢浴耙弧弊中吻虚_,也可以“十”字形切開。切開深度不要太深,切開到皮下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切開到有滲血就可以了。切開以后,要繼續(xù)用水清洗傷口。但五步蛇和圓斑蝰蛇的咬傷,不提倡切開,因為切開以后,很容易會血流不止。

  (7)送醫(yī)院:

  做完上述應急處理后,應該馬上送醫(yī)院。當然有條件,也可以邊做邊送醫(yī)院。記住要帶上被打死的蛇或者蛇的圖片,這樣可以使醫(yī)生快速識別是何種毒蛇咬傷,以便找到對癥藥物及時治療。目前,最好治療毒蛇咬傷的藥物,還是對應蛇種的抗蛇毒血清??股叨狙迨怯蒙叨旧倭慷啻巫⑸鋭游锖螅瑒游锂a(chǎn)生的抗體經(jīng)提純而成,內(nèi)含高價抗蛇毒抗體。當被蛇咬后,蛇毒進入機體,對人而言,就是抗原。注射的抗毒血清中含有相應的抗體,它能中和相應的蛇毒,特異性結合形成復合物,使毒素失去活性,并由機體相應的吞噬細胞處理,從而使毒素失去了對人的作用。所以被毒蛇咬傷以后初步處理傷口后應在越短的時間里面注射抗蛇毒血清對機體越有益。蛇毒進入人體24小時后,基本上與體內(nèi)的各種受體結合,那時候,使用血清就無效了。所以抗蛇毒血清要在24小時內(nèi)使用才有效。

  蛇毒作用于全身,會引起各個系統(tǒng)器官的損害,有潛在的生命危險,送醫(yī)院,一定要爭分奪秒。

  被蛇咬的急救措施二:

  1、綁扎傷肢迅速用止血帶、橡膠帶或細繩等在傷口上方(近心端)5-10厘米處扎緊,阻斷淋巴和靜脈回流,減少毒素在體內(nèi)擴散;結扎時應留一較長的活結頭,便于解開,每l5—30分鐘放松l—2分鐘,避免肢體缺血壞死。

  2、沖洗傷口 立即用冷水、生理鹽水、肥皂水沖洗傷口,有條件的可用0.1%一0.2%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液等沖洗傷口,把傷口淺表的毒液沖走。如果傷口中有毒牙,應及時拔除。

  3、創(chuàng)口排毒纏扎止血帶后,用手指直接在咬傷處擠出毒液,或用拔火罐吸除毒液。重癥或腫脹未消退前,可用燒過的利器作十字形切開后再吸,以后可將患肢浸在2%冷鹽水中,自上而下用手指不斷擠壓20一30分鐘。無條件的,也可以用火柴、煙頭燒灼傷口,破壞蛇毒,并迅速送醫(yī)院搶救。咬傷后超過24小時,一般不再排毒。

  4、蛇藥。一般為中草藥制成的成藥,有蛇藥、蛇傷解毒片及注射液、蛇藥酒等,可供口服、注射和外敷,對多種毒蛇的咬傷有顯著的解毒作用,應在24小時內(nèi)使用。其中的外敷藥,使用時不能直接蓋住傷口,以免影響毒液排出。

  5、轉運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將傷員送至醫(yī)院救治。轉運途中,要給傷員多飲水,注意保暖,并密切觀察其呼吸、脈搏,以防猝死。

心臟病突發(fā)家人可做哪些急救措施?
2個回答2023-03-18 06:41
是不是心臟病還不好說,神經(jīng)官能癥感覺胸悶導致呼吸急促,呼吸性堿中毒,手腳發(fā)麻,舌頭發(fā)麻,手腳抽筋,神智不清也是有可能的。建議到醫(yī)院系統(tǒng)查體,查明原因,再有針對性防治。
落實措施是病句嗎
1個回答2022-12-27 11:24
是病句!你看句子的主干部分 ‘為了.確保.“ 這里有兩個目的所以重復了.應該把”確保運輸安全’或者“為了加強安全段運輸”刪掉!
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1-24 14:12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是在預防傳染病中最為重要的三種措施。這三種措施對于預防傳染病來貨缺一不可,三者共同協(xié)作才能更有效的將傳染病控制的很好。關于這三種方式,各自有各自的作用和效果。三種方式之間具有以下的區(qū)別:

1、控制傳染源

傳染源是傳染病得以傳播的來源。傳染源的體內(nèi)存在著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具有傳染性,它們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或間接接觸、血液、體液、蟲媒等傳播途徑傳染給易感者 。因此要想控制好傳染病,首先就應該將病原體的來源控制好,通常情況下是采取隔離的措施來控制傳染源。如果我們將傳染源控制好了,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原體的大規(guī)模傳播。

2、切斷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要通過何種方式從一處到達另一處,從而引發(fā)另一個體患有傳染病的途徑。就像我們要去外地出差,我們需要乘坐一些交通工具才能到達目的地一個道理,我們可以乘坐高鐵、飛機、火車等等交通工具。而病原體要從一處去往另一處,它則需要通過飛沫、唾液、呼吸道、消化道等的途徑進入到另一個個體從而達到自己繼續(xù)傳播疾病的目的。

因此傳播途徑是一種病原體的“交通工具”,把這種途徑給它切斷了,那么病原體就很難去往它要去的地方,從而減少疾病的傳播。比如我們戴口罩的就是一種切斷傳播途徑的方式。

3、保護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病原體喜歡的人群,這類人群由于抵抗能力低下,那么就很容易受到病原體的感染,從而患病。保護易感人群就是說的要保護好這些容易被病原體傳播的人群,讓其避免接觸到病原體。

綜上所述,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是預防傳染病和控制傳染病中非常關鍵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雖然說采取的具體方式不同,但是必須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環(huán)都不能少,否則就達不到很好的效果。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