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孫漂流記

學完魯濱孫漂流記后你想對魯濱孫說什么?
1個回答2024-03-12 15:34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想:魯濱孫真勇敢,他不畏艱險、聰明能干、機智堅強、監(jiān)危不懼、勇敢樂觀,他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難都不會退縮,而我們遇到了一點小小的困難就放棄了,我們應該向魯濱孫學習,敢于戰(zhàn)勝困難,學會生存。
魯賓孫漂流記
1個回答2024-01-26 09:10
《魯濱遜飄流記》
【作者】丹尼爾·笛福 【國別】英國
【主要人物性格】
魯濱遜:是一個要求個性自由、勇敢冒險、艱苦創(chuàng)業(yè)、追求財富的具有積極進取精神的新興資產者的英雄形象。
星期五:魯濱遜救起的白人俘虜,是魯濱遜忠實的仆人和朋友。
【主要情節(jié)】魯濱遜獨處荒島,挑戰(zhàn)自然的過程。
【寫作特色】采用了“我“來敘述和回憶,給讀者將故事,并且經常取證于魯濱遜的日記,將人物細微的思想活動刻畫得纖毫畢見。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最顯著的特點是對食物一五一十地描摹。
【點評】其實每個身處鬧市的人又何嘗沒有孤獨的感受,而流落荒島的魯濱遜正是我們每個人的知音,《魯濱遜漂流記》讓每個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魯濱孫漂流記
1個回答2024-01-30 06:38
亞力山大·賽爾柯克的經歷給了笛福的靈感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賽爾科克的蘇格蘭水手在海上與船長發(fā)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島上,四年后當他被救回英國時已成了一個野人。賽爾科克在荒島上并沒有作出什么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賓遜完全是個新人。英國著名作家笛福以賽爾科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賓遜”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他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本書成書于1719年左右,在作者快年屆60時創(chuàng)作了這部妙趣橫生、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傳記體小說,為自己博得了“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美譽。
魯濱孫漂流記
1個回答2024-01-27 11:37
  事后想起來,我父親最后這幾句話,成了我后來遭遇的預言;當然我相信我

  父親自己當時未必意識到有這種先見之明。我注意到,當我父親說這些話的時候,

  老淚縱橫,尤其是他講到我大哥陳尸戰(zhàn)場,講到我將來呼援無門而后悔時,更是

  悲不自勝,不得不中斷了他的談話。最后,他對我說,他憂心如焚,話也說不下

  去了。

  我為這次談話深受感動。真的,誰聽了這樣的話會無動于衷呢?我決心不再

  想出洋的事了,而是聽從父親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墒?,天哪!只過了幾天,

  我就把自己的決心丟到九霄云外去了。簡單地說,為了不讓我父親再糾纏我,在

  那次談話后的好幾個星期里,我一直遠遠躲開他。但是,我并不倉促行事,不像

  以前那樣頭腦發(fā)熱時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親心情較好的時候去找了她。我對她

  說,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見見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親最好答應我,

  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說,我已經十八歲了,無論去當學徒,或是去做律師的助

  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絕對相信,即使自己去當學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滿師

  就會從師傅那兒逃出來去航海了。如果她能去父親那兒為我說情,讓他答應我乘

  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覺得自己并不喜歡航海,那我就會加倍努力彌補我所

  浪費的時間。

  我母親聽了我的話就大發(fā)脾氣。她對我說,她知道去對父親說這種事毫無用

  處。父親非常清楚這事對我的利害關系,決不會答應我去做任何傷害自己的事情。

  她還說,父親和我的談話那樣語重心長、諄諄善誘,而我竟然還想離家遠游,這

  實在使她難以理解。她說,總而言之,如果我執(zhí)意自尋絕路,那誰也不會來幫助

  我。她要我相信,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不會同意我出洋遠航,所以我如果

  自取滅亡,與她也無關,免得我以后說,當時我父親是不同意的,但我母親卻同

  意了。

  盡管我母親當面拒絕了我的請求,表示不愿意向父親轉達我的話,但事后我

  聽說,她還是把我們的談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父親。父親聽了深為憂慮。他對母

  親嘆息說,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許會很幸福的;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

  會成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說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事過了一年光景,我終于離家出走了,而在這一年里,盡管家里人多次建議

  我去干點正事,但我就是頑固不化,一概不聽,反而老是與父母親糾纏,要他們

  不要那樣反對自己孩子的心愿。有一天,我偶然來到赫爾市。當時,我還沒有私

  自出走的念頭。但在那里,我碰到了一個朋友。他說他將乘他父親的船去倫敦,

  并慫恿我與他們一起去。他用水手們常用的誘人航海的辦法對我說,我不必付船

  費。這時,我既不同父母商量,也不給他們捎個話,我想我走了以后他們遲早會

  聽到消息的。同時,我既不向上帝祈禱,也沒有要父親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慮

  當時的情況和將來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開往倫敦的船。時間是一六五一年九月

  一日。誰知道這是一個惡時辰??!我相信,沒有一個外出冒險的年輕人會像我這

  樣一出門就倒霉,一倒霉就這么久久難以擺脫。我們的船一駛出恒比爾河就刮起

  了大風,風助浪勢,煞是嚇人。因為我第一次出海,人感到難過得要命,心里又

  怕得要死。這時,我開始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后悔了。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

  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么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這時,我父母的忠告,父親的眼淚和母親的祈求,都涌進了我的腦海。我良

  心終究尚未喪盡,不禁譴責起自己來:我不應該不聽別人的忠告,背棄對上帝和

  父親的天職。
魯濱孫漂流記
1個回答2024-01-25 08:50
《魯濱孫漂流記》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一部冒險小說,(有點帶諷刺的意思)。

代表故事情節(jié):它反應的是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主人公的那種在惡劣環(huán)境下堅強生存、改善生活、與天斗的精神是資產階級在原始積累的過程中所展示出的一種強大的精神。

中心思想:贊美生命的頑強,以及告誡人們熱愛生命
魯賓孫漂流記
1個回答2024-01-26 13:32
近三百年來,《魯濱孫漂流記》一直風靡全球,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它的魅力何在呢?應該說,這歸功于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魯濱遜這個極具個性色彩的人物。在魯濱孫那里,冒險、堅忍、毅力、智慧、勇氣、果敢、富于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全都集于一身,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現狀的人們提供了他們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
魯賓孫漂流記簡介
1個回答2024-02-08 23:07
魯濱孫是笛福的小說<<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他出身于中產階級,他父親常用知足常樂的哲學教育他,要他滿足現狀,不要 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誘惑著他,他雄心勃勃,決心舍棄安逸 舒適的平庸生活出海遠航。第一次出海他幾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盜擄去,逃出后在巴西發(fā)了財。但他仍不死心,經別人提議,再次出航,結果滯留海島。28年的孤島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繼續(xù)冒險。這種勇于進取的冒險精神,表現了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不 滿足于現狀,要開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關于魯濱孫在荒島上經歷的描寫是全書的精華。作者把魯濱孫描繪成充滿勞 動熱情的人。他憑著自己頑強不息的勞動與大自然作斗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魯濱孫一到荒島,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絕望情緒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爭,他從擱淺的破船上取走了幾乎所有可以取走的東西。他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智慧,利用船上留 下的簡單工具,克服無數困難,為自己的生存創(chuàng)造了條件。他又挖鑿山洞,修筑柵欄, 馴養(yǎng)山羊,種植谷物,制造獨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 活過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種植園、牧場、兩處住所、許多家具,甚至還 建立了一個包括狗、貓、羊、鸚鵡在內的熱鬧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勞力 和很長的時間,但他失敗了再干,從不氣餒。他用近半年的時間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獨 木舟,但要把它放進海里卻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條小河,他只好放棄這條船,又用了一 年時間另造一只。這種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氣和堅韌不拔的實干精神使魯濱孫的形象產生 了巨大的藝術魅力。作者借此歌頌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強 調了個人的聰明和毅力。

魯濱孫是個勞動者同時又是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他幾次出 海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到非洲販賣奴隸。他用火槍和《圣經》懾服土人,使“星期五”心 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實奴仆?;饦尯汀妒ソ洝肪褪菤W洲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所慣用的雙重武器。魯濱孫頑強不息地與自然作斗爭,既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占有財富和土 地。在島上還沒有其他人出現的時候,魯濱孫就躊躇滿志地說:“這里的一切都是我 的?!比绻锌赡?,他要傳給他的子孫。當島上有了“星期五”的父親和那個西班牙人 后,他為自己“像個國王”、“我的百姓完全服從我”而滿心高興。即使回到英國后, 他又去“視察”他的“領地”,把島上的土地分租給新去的居民。魯濱孫身上的兩重性, 充分體現了作者自身的時代與階級的局限性。
魯賓孫漂流記主要人物簡介
1個回答2024-02-23 21:39
魯濱孫出身于中產階級,他父親常用知足常樂的哲學教育他,要他滿足現狀,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誘惑著他,他雄心勃勃,決心舍棄安逸舒適的平庸生活出海遠航。第一次出海他幾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盜擄去,逃出后在巴西發(fā)了財。但他仍不死心,經別人提議,再次出航,結果滯留海島。28年的孤島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繼續(xù)冒險。這種勇于進取的冒險精神,表現了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足于現狀,要開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關于魯濱孫在荒島上經歷的描寫是全書的精華。作者把魯濱孫描繪成充滿勞動熱情的人。他憑著自己頑強不息的勞動與大自然作斗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魯濱孫一到荒島,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絕望情緒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爭,他從擱淺的破船上取走了幾乎所有可以取走的東西。他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簡單工具,克服無數困難,為自己的生存創(chuàng)造了條件。他又挖鑿山洞,修筑柵欄,馴養(yǎng)山羊,種植谷物,制造獨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富?!?。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種植園、牧場、兩處住所、許多家具,甚至還建立了一個包括狗、貓、羊、鸚鵡在內的熱鬧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勞力和很長的時間,但他失敗了再干,從不氣餒。他用近半年的時間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獨木舟,但要把它放進海里卻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條小河,他只好放棄這條船,又用了一年時間另造一只。這種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氣和堅韌不拔的實干精神使魯濱孫的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作者借此歌頌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強調了個人的聰明和毅力。 魯濱孫是個勞動者同時又是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他幾次出海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到非洲販賣奴隸。他用火槍和《圣經》懾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實奴仆?;饦尯汀妒ソ洝肪褪菤W洲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所慣用的雙重武器。魯濱孫頑強不息地與自然作斗爭,既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占有財富和土地。在島上還沒有其他人出現的時候,魯濱孫就躊躇滿志地說:“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傳給他的子孫。當島上有了“星期五”的父親和那個西班牙人后,他為自己“像個國王”、“我的百姓完全服從我”而滿心高興。即使回到英國后,他又去“視察”他的“領地”,把島上的土地分租給新去的居民。魯濱孫身上的兩重性,充分體現了作者自身的時代與階級的局限性。
魯濱孫漂流記
1個回答2024-03-02 12:54
兩 年 六尺 的運河 西班牙和葡萄牙 人
魯濱孫漂流記
1個回答2024-02-07 11:48
堅持不懈,執(zhí)著,勇敢面對現實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