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父母應該怎樣陪伴孩子
1個回答2024-01-22 21:11
用心陪伴更重要。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習慣孩子在玩玩具,家長在玩手機,以為只要在孩子身邊就好,其實這不叫“陪伴”,這僅僅只是“陪著”。

小的孩子肯定需要的陪伴和關(guān)注會更多一些,建議多抽時間跟孩子交流互動,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一定要關(guān)注到孩子的需求和情緒。大一點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有時反而不希望家長時時在自己身邊,這個時候可以跟孩子溝通他在哪些情況下需要家長在身邊陪伴,根據(jù)孩子的需求來陪伴他(指日常的事務,危險性或能夠使孩子陷入危險境地的事則必須由家長陪伴)。對于大一點的孩子更多的是給孩子一種安全感和信心,讓他知道當他需要的時候你會在,你會支持他。
為什么說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呢?
1個回答2024-01-18 17:42

一部是2004年的電影《后天》,里面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男孩跟喜歡的女孩說自己曾經(jīng)最有意思的經(jīng)歷:男孩講的是一段父親帶他去北極考察的故事,但當時外面下雨了,所以他只能跟父親在船上過了10天。當女孩說你最有意思的經(jīng)歷就是這樣啊的時候,男孩卻說這是他第一次跟父親在一起這么長的時間。而男孩那落寞的眼神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另一部是2009年的電影《飛屋環(huán)游記》,當羅素最終說出幫助老人的目的是為了爸爸給我頒獎的時候,我跟那弗雷德里克森老頭一樣,沉默了很久。兩個事情都是從孩子的角度去講陪伴的重要性。

現(xiàn)在大都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他們一個人很容易無聊,每次滿心歡喜的讓爸爸媽媽陪自己玩,結(jié)果每每都被玩手機的父母拒絕,孩子再多叫一次甚至引起父母的不耐煩,慢慢的父母的性格變得焦躁,孩子也會變得焦躁,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實際上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孩子不僅被冷落,父母也深陷手機依賴病毒。漸漸地,孩子會想,手機ipad怎么會有那么多魔力吸引父母?于是孩子也慢慢對手機ipad產(chǎn)生興趣,看到父母玩手機,孩子也開始玩,慢慢的孩子也會沉溺、依賴、最后迷失自己。父母發(fā)現(xiàn)嚴重后才訓斥孩子就知道玩手機,甚至打罵孩子禁止玩,這樣的父母就不自我反省么?大人都管不住自己更何況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于后天努力, 80%取決于父母的教導。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一個人和母親的關(guān)系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guān)系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yè)是否有成就。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guān)系到人格的形成。

其實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質(zhì)關(guān)系的建立,需要每天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所謂高品質(zhì)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固然這些都存在。

1、陪伴:尋找一起做的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戲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聽段音樂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2、陪伴:傾聽+身體接觸

接觸可以是不加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 沒有打擊、沒有打斷。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注、很幸福的,靜靜聆地聽孩子訴說。

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還有呢?接下來呢?等回應。在陪伴的過程中,盡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擁抱孩子等等。

還有,很欣賞的眼神也很重要。

方法還有很多,而最關(guān)鍵的就是:在那個片刻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

送給家長的話

手機可以50年如一日陪你,和孩子親昵的時光卻會一去不復返。請把手機放一邊,如果我們現(xiàn)在30歲,如果我們一直活到80歲,我們還有50年的時間可以和手機在一起;只要我們拿起它,它隨時在我們身邊;聽我們召喚.....

如果我們的寶寶長大了,如果他們長到10歲、12歲、16歲,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就會漸漸地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他們不再咿咿呀呀地“糾纏你”;不再會“無理取鬧”地讓你陪他;不再會像小寶寶一樣扎到你懷里撒嬌;不再會拉你在床頭,不再會像兒時一樣央求你講個故事陪她入眠;你會發(fā)現(xiàn):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親昵的時光,一旦錯過了,就再也不回來......

所以,那些——陪伴手機多于陪伴寶寶的父母們:請把手機放在一邊,用更多的時間,擁你們的寶貝入懷;慢慢地體味,真正擁有寶寶的這些年吧。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家長應該怎樣陪伴孩子
1個回答2024-02-10 22:34

現(xiàn)在的工作量多工作壓力大,很多寶媽把寶寶送到幼兒園里面托管,每天晚上接寶寶回家,然后大人小孩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寶媽們漸漸的發(fā)現(xiàn)寶寶變得不愛笑了,也不愛說話了。在親子陪伴中,寶爸寶媽們總會犯一些小錯誤,不會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是中國父母普遍存在的問題,那么寶爸寶媽們應該怎樣給寶寶他所需要的陪伴呢?

首先,寶爸寶媽們應該明白的是,自己并不是寶寶的“支配者”,也不是寶寶生活的“獨裁者”,在陪伴寶寶的時候要多去引導寶寶的表達,不要因為寶寶表達的不清楚就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少用說教的語氣教育他,多去傾聽寶寶說的話。在這個陪伴的過程中,寶爸寶媽們更容易的走進寶寶內(nèi)心的世界,還培養(yǎng)了寶寶的表達能力和思考的能力。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千萬不要敷衍孩子,孩子的內(nèi)心是很敏感的,他們能很敏銳的感覺到你是真心的在陪伴他還是敷衍,這個時候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你自己愿不愿意好不容易得到的陪伴這么的敷衍?

寶寶有的時候會因為你不能理解她,而出現(xiàn)小情緒,甚至做出一些扔東西之類的不好的事情,但是越是這種時候,家長越是不能生氣,一定要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以暴制暴”并不能解決問題。在這個時候可以認真傾聽孩子想表達的東西,看著他的眼睛,思考他的心理。

家長們忙里忙外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也不能忽略了給孩子陪伴的時間。陪伴才是家長能給寶寶的最好的教育,當家長通過孩子喜歡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要嫌棄這些幼稚的方式,孩子在這個時候是幸福且滿足的。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怎么陪伴
1個回答2024-02-07 00:17
陪伴不是說要你一直陪在他的身邊就叫陪伴了,更多的是讓家人覺得就算遇到困難還知道身邊有你在,心靈上的陪伴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父母如何陪伴?
1個回答2024-01-23 08:42

面對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明確造成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原因。

首先,其實大多被定義為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一般都是找不到其他明顯原因的,我們在實踐的治療或矯正的過程中,把這一類其他方面正常,只是語言發(fā)育出現(xiàn)遲緩的現(xiàn)象總結(jié)為發(fā)育的因素。 其次,某些器質(zhì)性疾病也會導致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xiàn)理解和表達上的落后,如聽力障礙、先天腭裂等。這其中某些中輕度聽力障礙、腭隱裂等也常常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另外智力和認知的障礙也容易影響語言的發(fā)育。最后孩子說話是需要進行學習的,這就是語言環(huán)境,如果語言環(huán)境異常,如父母都不愛說話或激不起孩子說話的愿望往往導致孩子缺少學習的“模板”,而父母如果本身就有發(fā)音不準等現(xiàn)象,孩子也會學到錯誤的發(fā)音,另一種情況是語言環(huán)境過于復雜,導致孩子的學習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fā)育。

語言發(fā)育遲緩如果能在早期進行語言訓練的話,很容易追上正常同齡兒童的語言水平。因此,語言發(fā)育遲緩,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是最重要的。如果是發(fā)育的因素造成的語言發(fā)育遲緩,及時進行語言訓練就可以了,如果是聽力問題,可以進行助聽,再進行語言訓練,如果是腭裂,可以先進行手術(shù)修復再進行語言訓練……

所以父母一定要多陪孩子說話,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孩子到一定歲數(shù)比如三四歲的時候,可以教他學漢字,多練習說話,我家是用MAO小帥XUE漢字教的,非常好用,課程設置非常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且孩子學會漢字之后可以讀一些故事書,培養(yǎng)孩子的早起閱讀能力,鍛煉他多說話。

最好的的家庭教育是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2-27 05:46

最好的的家庭教育是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讀后感: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因為在父母的陪伴,張如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家庭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細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會組織,也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經(jīng)濟組織,還是人們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精神家園。家庭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石,“家”破是“國”亡的催化劑。

擴展資料:

家庭從很多方面講,都是很適合承擔社會化任務。它是一個親密的小群體,父母通常都很積極,對孩子有感情,有動力。孩子常常在依賴下,將父母看做是權(quán)威??墒?,父母很少經(jīng)過明確訓練來對孩子社會化,家庭并不總能很有效果、有效率地完成這一功能。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專業(yè)機構(gòu)擔負起這方面的責任。

在一些國家,人們曾經(jīng)嘗試過各種各樣代替家庭進行兒童社會化的方式。比如在早年的前蘇聯(lián),引入過集體養(yǎng)育孩子的新模式,在以色列,探索過用集體農(nóng)莊代替家庭的試驗,然而這些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為什么說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呢?正確的陪伴是什么樣的?
3個回答2022-10-29 21:25
因為父母的陪伴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可以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正確的陪伴應該是尊重孩子的意愿,適當?shù)囊龑Ш⒆印?/div>
家長演講教育孩子如何陪伴孩子心得
1個回答2024-02-20 10:00
和所有父母一樣,在孩子日復一日的成長中,我們體會著點點滴滴的感動與喜悅。然而細細想來,卻沒有可供總結(jié)的任何心得或理論,一切,原來就那么順其自然地“無為而治”了。

  這也許是一種自我開脫的借口吧。但平常我們確實把自己僅僅定位于父母而非老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更注重與孩子相處時間的質(zhì)量而非數(shù)量,希望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與老師的在校教育形成合力,培養(yǎng)孩子健康向上的性格。

  某某某自小就是一個敏感細心的孩子,但有點膽小,不愿與陌生人交往。我們就有意識地帶她參加各種同事朋友間的社交活動,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帶她一起去旅游,在活動中鍛煉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特別是在自助旅游中,要通過與當?shù)厝舜蚪坏腊才攀乘拮⌒?,了解風土人情,我們盡量鼓勵她參與與他人交往的過程,哪怕在語言不通的異國,也要求她用微笑和簡單的問候語向陌生人打招呼。而別人友善熱情的回應往往肯定和鼓勵了她,使她漸漸變得主動大膽。

  隨著孩子生理心理的發(fā)展,幼兒園這個小群體社會的作用越來越不可忽視。孩子學會了選擇朋友,維護小團體的利益,有了小小的從眾心理,在游戲中學習與人交往的規(guī)則。開始,某某某的朋友圈子比較局限,都是女孩子,或是“乖乖仔”。我們每天聽她講班級小朋友的事情,引導她“易地而處”,發(fā)現(xiàn)每個小朋友身上的優(yōu)點,寬容別人的弱點,在友誼中享受快樂的童年。我們高興地發(fā)現(xiàn),孩子口中的“好朋友”漸漸多了起來,也很希望有機會能組織小朋友們的校外活動。

  孩子很喜歡自己的每一個老師,不過往往尊敬之余有點害怕。我們鼓勵孩子大膽和老師溝通。高老師生病后,很多小朋友很著急。某某某回來說,她和小朋友商量了,要做樣手工送給老師,祝她早日康復。看到孩子學會主動關(guān)心別人,我們感到很欣慰。

  幼兒園已經(jīng)提供了各方面足夠的教育,我們只是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一起快樂地成長。爸爸會在看新聞時給她分析國際形勢,媽媽陪她克服畏懼心理學習游泳,只希望在不知不覺中,孩子的觸角更寬更廣,興趣及樂趣更多層面,因關(guān)心別人而受人歡迎,少些成長的煩惱,享受成長的快樂。
陪伴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1個回答2024-03-29 18:00
對于兒童健康成長來說,陪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無論有什么樣的理由,父母缺席的、不在場的教育,無論如何都是不稱職的、危險的。因此有人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知道陪伴的重要性只是教育的第一步,更要緊的是如何理解陪伴,如何學會陪伴。

首先,陪伴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是生活教育,教育陪伴必須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睡是生活,休閑娛樂是生活,家務勞動是生活,讀書學習是生活,待人接物也是生活。有的家長只注重學習上的陪伴,陪寫作業(yè),陪上課外班,這是對陪伴的異化。

有人說,家庭教育在飯桌上;有人說,家庭教育在運動場上;還有人說,家庭教育在閱讀之中……這些說法都有道理,說明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不是圍繞科學文化知識和課堂教學打轉(zhuǎn)轉(zhuǎn),而是圍繞生活打轉(zhuǎn)轉(zhuǎn),豐富而有意義的生活是教育的營養(yǎng)源。父母陪孩子讀書,就會讓孩子感受到文化的教育;父母陪孩子吃飯,就會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教育。表面上看,陪伴就是與孩子在一起,就是時空同在,共同生活。

其次,不同階段陪伴的重點不同。嬰幼兒階段,孩子自我意識處于萌芽狀態(tài),思維能力和自主活動能力很低,陪伴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孩子的照料和撫養(yǎng)之中,以形成安全性依戀關(guān)系。隨著自主意識和活動能力的提升,孩子開始自主性探究活動,喜歡嘗試各種新鮮的東西,接觸各種玩具,喜歡走出家門,喜歡到大自然中接觸小動物和花花草草,這就意味著父母要為孩子的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注意孩子的安全。
父親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1個回答2024-02-02 00:06

1、爸爸陪伴的孩子更勇敢。爸爸的性格剛毅一些,因此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更具冒險性,自主探索的能力會更強一些。

2、爸爸陪伴的孩子角色意識更清晰。孩子從兩歲半以后慢慢開始有了性別認識,爸爸的偉岸,媽媽的溫柔,更加巖鎮(zhèn)鉛有利于孩子對男女性別的認識。

3、爸爸陪伴的孩子邏輯思維更清晰。男性理性思維強一些,動手能力強一些,所以爸爸陪伴下長大的孩子邏輯思維會更強。

4、爸爸陪伴的孩子創(chuàng)造性更強。媽媽陪孩子總是擔心孩子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幾乎大包大攬。而爸爸習慣于做甩手掌柜,只要不磕著碰著就好,因此粗好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

5、爸爸陪伴的孩子幸福感更強。有爸爸媽媽才是一個完整的家,才能擁有完整的愛。在濃濃的父愛母愛陪伴下長大的孩子幸福感會更強。

6、爸爸陪伴的孩子責任感更強。傳統(tǒng)認識下,父親一直是家里的頂梁柱,負擔一個家庭的開支以及家庭的大小事情,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熏陶,學會爸爸的責任意識。

7、爸爸陪伴長大的孩子對婚姻家庭的認旅漏識更全面。長大后更能理解婚姻的意義,在婚姻生活里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角色。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