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守孝

守孝時間?
1個回答2024-03-17 07:37

守孝,舊俗指尊親去世后,在服滿以前停止娛樂知和交際,表示哀悼。

古有守孝三年之說。

實際守孝時間為27個月,因為母親用母乳哺道育孩子要27個月。

現(xiàn)代沒那些規(guī)矩了。

除了3聽天后出殯外,還要燒七個期專。每期7天,共49天。

然后是燒百日,也就是過世后100天。

再就是燒三個周年,即頭周年、二周年、三周年。

關(guān)于古人守孝
1個回答2024-03-17 00:52
父親死了守三年,母親死了守一年,不能成親,飲食上不要太過奢侈,最好吃素,貌似也不能出仕,有比較苛刻的說收效期間不能同房,但是實際上很難真正被遵守,也就形同虛設(shè)了。
國孝指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喪事,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禁止宴樂婚嫁,以示哀悼,一年,只有有相當(dāng)高身份的人死了才能讓全國守國孝,普通的妃子死了肯定是沒有的,不然全國人民都打光棍了。至于皇帝嘛,在禮制上無需為妃子們守孝,就連皇后都沒這待遇,因為皇帝的子嗣關(guān)乎政治嘛。
守孝時間
1個回答2024-06-20 13:10
一般三周即可。
或者多點的四十九天。
再多的就是三年守孝了。
老規(guī)矩一般就不要串門了。
還有就是...(ˇ?ˇ) 想~
就當(dāng)自己是和尚吧。
魚肉都能吃的,不要緊。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必以前了。
最重要的是生前孝順就好。
至于老人身后,小節(jié)而已。
愿好人一生平安。
曾子守孝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03 22:49

曾子十分注重自身道德品質(zhì)的修養(yǎng),做到“吾日三省”。還處處以顏回為榜樣向他學(xué)習(xí)。因此孔子特地向曾子講授孝道的知識,就是后來的《孝經(jīng)》。  
  曾子的孝道十分出名,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奉養(yǎng)父母,雖然生活十分儉樸但是每餐必有酒肉供養(yǎng)父親。還有就是“父母在不遠游”,放棄了多次去異地做官的機會?! ?br/>  二是尊敬父母,與父母在一起時不敢大聲說話,曾子做什么事都請示父母?! ?br/>  三是取悅父母,“耘瓜受杖”的故事就是曾子刻意取悅父母的典型事件?! ?br/>  四是思念父母。曾子三十一歲時,父親去世,曾子七天沒喝一點湯水,并守孝三年?! ?br/>  有一次他吃生魚,感覺味道很鮮美,但卻把它吐了出來,別人問起原因,他說:“我母親活著的時候不知道生魚的味道,現(xiàn)在我卻吃了生魚的美味,所以就把它吐出來了?!睆拇艘院?,終生不再吃生魚。雙親去世以后,曾子每次觀看喪禮,都會想起死去的父母,經(jīng)常淚水浸濕衣襟。

關(guān)于古人守孝
1個回答2024-06-26 10:55
父親死了守三年,母親死了守一年,不能成親,飲食上不要太過奢侈,最好吃素,貌似也不能出仕,有比較苛刻的說收效期間不能同房,但是實際上很難真正被遵守,也就形同虛設(shè)了。
國孝指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喪事,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禁止宴樂婚嫁,以示哀悼,一年,只有有相當(dāng)高身份的人死了才能讓全國守國孝,普通的妃子死了肯定是沒有的,不然全國人民都打光棍了。至于皇帝嘛,在禮制上無需為妃子們守孝,就連皇后都沒這待遇,因為皇帝的子嗣關(guān)乎政治嘛。
論在校大學(xué)生對孝道的理解
1個回答2024-01-26 12:14
你發(fā)錯地方了。
論語中關(guān)于孝的論述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5-01 05:52

《學(xué)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今譯:一個能在家庭中奉守孝悌原則的人,一旦進入社會,是不太可能冒犯在上位者的。?

  《學(xué)而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

  今譯:年少之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在外要尊長敬老。?

  《學(xué)而篇》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今譯:兒子三年不改變父親所遵循的原則,就可以稱作是孝子了。?

  《為政》孟懿子問孝,子曰:“生,事之以禮;死,喪之以禮,祭之以禮?!?

  今譯:親人在世時要以禮服事;去世之后,要以禮送葬,以禮祭祀。?

  《為政》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今譯:對待父母,要在他們生病時多多關(guān)心。?

  ?《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今譯:現(xiàn)今流行的觀點是,能供養(yǎng)雙親就是孝??墒?,犬能守御,馬能負重,這也是對人的一種供養(yǎng);那么,對孝子來講,如果沒有對雙親的敬愛,又怎能將自己與犬馬區(qū)別開來呢??

  《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 ? 今譯:對于孝子來說,難的是對親人一直保持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有了事情,晚輩去出力完成有了;有了酒食,讓長輩吃喝,這難道就可以說是盡孝了嗎?


三字經(jīng)中是"守孝弟"還是"首孝悌"或是“首孝弟”再或者“守孝悌”。
1個回答2023-08-25 01:42
首孝悌,是“首”不是“守”,其實把2句一起讀來就知道是首,首孝悌 ,次謹信,首次之分,另外,其實也可以寫成 首孝弟,,但此時弟 發(fā)音應(yīng)為弟 tì,基本字義為 古同“悌”,孝悌。 所以不管是悌還是弟,都可以說是寫對了,但讀音應(yīng)該是 tì
為什么守孝要守三年
2個回答2022-12-26 07:48
非是必須,實則表達痛悼哀念先人。人三歲方脫父母懷抱能行走,故而守孝三年略還恩情,以報 釋懷。
一般人要怎么守孝?
1個回答2023-02-24 14:57
  但是我感覺心里有孝在哪里都是守孝,再說當(dāng)老人活著的時候多點孝順就行了。雖然爺爺過世了很傷心,但是還是以后多孝順活著的長輩吧。
大部分的守孝風(fēng)俗是:“三年內(nèi)不準結(jié)婚,周年內(nèi)不準參加婚禮,如果必須結(jié)婚的話,那么需要在百日之內(nèi)完成,就是你爺爺過世百日之內(nèi),這叫做借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