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叫桑晚的小說

桑榆晚是什意思
4個回答2023-02-04 23:18
桑榆本指太陽已落在西邊的桑樹和榆樹間,日落西山,后借指落日余光處,也比喻人的晚年。
桑榆向晚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2-12-08 22:53
桑榆非晚,是漢語成語,指發(fā)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本是唐代詩人王勃的名作《滕王閣序》里的一句名言。
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fā)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桑榆非晚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2-24 12:35
桑榆非晚的意思就是說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嗯還來得及,他一般都是只在晚年的時候,然后開始努力,還來得及的意思,嗯,他是一個東漢的成語,叫做董某,已是桑榆非晚,就是說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流逝大半了,但是現(xiàn)在努力還來得及,一般都是說你就是在中老年的時候開始努力還來得及。
桑榆晚景的意思
1個回答2023-09-11 13:15

同“ 桑榆暮景 ”。 宋 蘇軾 《罷登州謝杜宿州啟》 :“桑榆晚景,忽蒙收録之恩?!?金 王彧 《禪頌》 詩:“桑榆晚景無多子,針芥人生豈易投?!?

詞語分解

桑榆的解釋巧悔 夕陽的余輝照在 桑榆 樹梢上,借指落日余光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比喻 晚年桑榆晚景詳細解釋.桑樹與榆樹。 漢 劉向 《九嘆·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鳴鳩棲於桑榆?!薄稌x書· 晚景的解釋 ∶ 傍晚 的景色 ∶晚年;老年的盯寬景況晚景凄涼詳細解釋.傍晚時的景色。 南朝 梁簡文帝 有《晚景出行》詩。 唐 張何 《蜀江春 日文 君濯錦賦》:“晚景彌秀,晴江凱寬亮轉(zhuǎn)春。” 清 黃景仁 《春夜雜詠》 之一 :

詞語分解

桑榆的解釋巧悔 夕陽的余輝照在 桑榆 樹梢上,借指落日余光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比喻 晚年桑榆晚景詳細解釋.桑樹與榆樹。 漢 劉向 《九嘆·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鳴鳩棲於桑榆。”《晉書· 晚景的解釋 ∶ 傍晚 的景色 ∶晚年;老年的盯寬景況晚景凄涼詳細解釋.傍晚時的景色。 南朝 梁簡文帝 有《晚景出行》詩。 唐 張何 《蜀江春 日文 君濯錦賦》:“晚景彌秀,晴江凱寬亮轉(zhuǎn)春?!?清 黃景仁 《春夜雜詠》 之一 :

桑榆的解釋巧悔 夕陽的余輝照在 桑榆 樹梢上,借指落日余光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比喻 晚年桑榆晚景詳細解釋.桑樹與榆樹。 漢 劉向 《九嘆·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鳴鳩棲於桑榆。”《晉書· 晚景的解釋 ∶ 傍晚 的景色 ∶晚年;老年的盯寬景況晚景凄涼詳細解釋.傍晚時的景色。 南朝 梁簡文帝 有《晚景出行》詩。 唐 張何 《蜀江春 日文 君濯錦賦》:“晚景彌秀,晴江凱寬亮轉(zhuǎn)春。” 清 黃景仁 《春夜雜詠》 之一 :

桑榆晚景是什么數(shù)字
1個回答2023-10-13 06:22
這個數(shù)字是6。
莫道桑榆晚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10 19:39

莫道桑榆晚意思:意思是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

此詩句出自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的詩作《酬樂天詠老見示》原詩《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莫道桑榆晚”全詩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13 16:37
名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酬樂天詠志見示》

酬樂天詠志見示

人誰不愿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評說
  劉禹錫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書、行動多有不便,從這點上說,他們是同病相憐了,面對這樣的晚景,白居易產(chǎn)生了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并且寫了《詠老贈夢得》一首給劉禹錫(字夢得):“與君俱老矣,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br/>
  劉禹錫讀了白居易的,寫了《酬樂天詠老見示》回贈:“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第一部分分頭兩句:“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意思是說:人誰不顧慮,不怕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意思是說:身體消瘦衣帶常常緊縮,頭發(fā)稀疏帽子便自動偏斜,為了愛惜眼睛而廢棄書籍不讀了,經(jīng)常請醫(yī)生調(diào)理、治療,是為了延年益壽。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詩而來的,表示了對白居易的“詠老”思想情懷的回應(yīng),說明在對“老”的看法上頗有同感。讀來極為親切。
  后六句詩意思產(chǎn)生了巨大的轉(zhuǎn)折,詩情一振而起,“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鳖^兩句“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是說人老了經(jīng)歷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徹,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樣,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兩句“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濃縮著人生的精華;認識全面,充滿著一種辯證思想;感情深摯,表達了詩人對老朋友的真情關(guān)愛和真誠勸勉。末兩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鄙S?,喻日暮。是說: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這里詩人用一個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種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簡析

  劉禹錫在這首答中,先敘述了老年的苦況:體瘦、發(fā)稀、眼昏、病多,以至衣帶漸寬,帽冠自偏,無法讀書,醫(yī)生常相伴。這當(dāng)然令人不免自悲自憐。但詩人隨后筆鋒一轉(zhuǎn),描述了老年人值得自豪自傲的長處:歷經(jīng)人世榮辱沉浮,對社會有了更深的了解;目睹眾生的愚賢善惡,對人生有了更清醒的體味。詩人認為,只要細細思量回顧人生,那么便可對一切都釋然了,這是人老之后的一種境界。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對老年人的生活寄托了一種瑰麗的期望,也體現(xiàn)了詩人氣勢豪壯、奮進不息的精神。
為什么說“桑榆晚景”?
1個回答2024-03-25 21:51

“桑榆晚景”比喻人的晚年。出處:〔中呂〕醉高歌·感懷姚燧 十年燕月歌聲①,幾點吳霜鬢影②。 西風(fēng)吹起鱸魚興,已在桑榆晚景③。〔注釋〕 ①燕:指大都。 ②霜:指白發(fā)。 ③桑榆晚景:比喻人的晚年。姚燧(1238-1313),字端甫,號牧庵。祖籍柳城(今遼寧朝陽),后遷居河南洛陽。曾任太子少傅。著有《牧庵集》。

莫道桑榆晚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4-09 23:46

意思是: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

一、原文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二、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fā)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jīng)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經(jīng)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三、出處

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擴展資料:

賞析

此詩闡明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fā)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還有處事經(jīng)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一面,對此如果細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嘆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而有所作為。

全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說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tài)度積極對待人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二句,深為人們贊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桑榆非晚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6-03 23:21
桑榆非晚,年老了努力學(xué)習(xí)也不算晚。
桑榆: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落日余光處,比喻人生晚年。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