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間樂器

少數(shù)民族里的彝族有什么神話傳說?
1個回答2024-02-11 05:02
彝族。古昔天有太陽七個,樹木常青,鮮花不敗,莊稼一年七收,牛羊一年七胎,人們的生活甜如蜜;若干年后,忽有一夜貓精,性喜黑暗,怨恨太陽,乃化為鷹嘴鐵人,飛上一最高山頭,以自己的羽毛為箭,一連射落六個太陽,第七個太陽遂不復(fù)出;天上沒有太陽,莊稼不熟,牛羊不長,草木枯死,人皆向天哭訴,望太陽早出;各族都選派能人去尋找太陽,均無結(jié)果,最后由彝族的三位姑娘除掉夜貓精尋回太陽;而她們則化作哀牢山中的三座高山,后人稱為三尖山,每年立秋都要舉辦歌舞活動紀念尋回太陽的三位姑娘。
少數(shù)民族里的彝族有什么神話傳說?
1個回答2024-02-15 22:10

彝族。古昔天有太陽七個,樹木常青,鮮花不敗,莊稼一年七收,牛羊一年七胎,人們的生活甜如蜜;若干年后,忽有一夜貓精,性喜黑暗,怨恨太陽,乃化為鷹嘴鐵人,飛上一最高山頭,以自己的羽毛為箭,一連射落六個太陽,第七個太陽遂不復(fù)出;天上沒有太陽,莊稼不熟,牛羊不長,草木枯死,人皆向天哭訴,望太陽早出;各族都選派能人去尋找太陽,均無結(jié)果,最后由彝族的三位姑娘除掉夜貓精尋回太陽;而她們則化作哀牢山中的三座高山,后人稱為三尖山,每年立秋都要舉辦歌舞活動紀念尋回太陽的三位姑娘

少數(shù)民族里的彝族有什么神話傳說?
1個回答2024-03-05 19:15
彝族有《梅葛》《查姆》《勒俄特伊》《阿細的先基》四本著作,公稱為創(chuàng)世四大史詩。你去網(wǎng)絡(luò)上找這四個名字……就可以了解到基本所有的彝族神話傳說了……
彝族民歌
1個回答2024-03-07 21:58
阿西里西 阿依支支 敬酒歌 管你喜歡不喜歡都要喝
彝族民歌 ---《媽媽》
1個回答2024-07-23 09:48
你看是不是著首;
彝人制造《媽媽》的歌詞

媽媽 無浪的數(shù)啊媽 耶
孩兒讓你牽掛了 媽媽
孩兒讓你受累了 媽媽
哦 是你擦干我第一滴
眼淚 媽媽 是你讓我學(xué)會飛翔
媽媽 我的媽媽 恩
媽媽 只是一個心愿未了啊媽媽 我真的不想讓你失望啊媽媽
因為我的夢想在遠方啊 媽媽
永遠慈祥美麗的媽媽 你是我心中永遠不滅的火把
黑夜里我不會迷失方向
彝族民歌有哪些
2個回答2022-11-13 05:11
阿西里西 阿依支支 敬酒歌 管你喜歡不喜歡都要喝
彝族有什么風(fēng)俗 彝族的民族風(fēng)情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1-13 14:58
導(dǎo)讀:彝族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民族風(fēng)俗與漢族的傳統(tǒng)習(xí)俗大大不同,所以我們不能以日常生活中的習(xí)慣來衡量彝族的生活習(xí)慣。那么,彝族有什么風(fēng)俗?彝族的民族風(fēng)情有哪些呢?以下是我對彝族風(fēng)俗的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看看吧。

待客習(xí)俗

民間素有“打羊”、“打?!庇e待客之習(xí)。凡有客至,必殺先待客,并根據(jù)來客的身份、親疏程度分別以牛、羊、豬、雞等相待。在殺牲之前,要把活牲牽到客前,請客人過目后宰殺,以表示對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見面禮,在涼山只要客人進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種菜肴。待客的飯菜以豬膘肥厚大為體面,吃飯中間,主婦要時時關(guān)注客人碗里的飯,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隨時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誠。吃飯時,長輩坐上方,下輩依次圍坐在兩旁和下方,并為長輩添飯、挾菜、泡湯。

食俗

大多數(shù)彝族習(xí)慣于日食三餐,以雜糧面、米為主食。手沙江、安寧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為疙瘩飯。午餐以粑粑做為主食,備有酒菜。在所有粑粑中,以蕎麥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據(jù)說蕎面粑粑有消食、化積、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存不變質(zhì)。貴州女寧蕎酥已成為當(dāng)?shù)鼐秘撌⒚膫鹘y(tǒng)小吃。

肉食以豬、羊、牛肉為主。主要是做成“坨坨肉”、牛湯鍋、羊湯鍋,或烤羊、烤小豬,狩獵所獲取的鹿、熊、巖羊、野豬等也是日常肉類的補充。

山地還盛產(chǎn)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園生產(chǎn)的蔬菜,使得蔬菜的來源十分廣泛。除鮮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兩種,另一種名吃“多拉巴”的菜也是民間最常見的菜肴。

彝族日常飲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間有“漢人貴茶,彝人貴酒”之說。飲茶之習(xí)在老年人中比較普遍,以烤茶為主,彝族飲茶每次只斟淺淺的半杯,徐徐而飲。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彝族風(fēng)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農(nóng)家常菜;白水煮乳豬,云南彝族傳統(tǒng)佳肴,用乳豬水煮后蘸食;鍋巴油粉,云南彝族風(fēng)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

服裝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qū)別近百種,琳瑯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

烤茶相親習(xí)俗

烤茶是我國高山峽谷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氣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濃郁熱茶的方法來補充營養(yǎng)素的不足,所謂“每日必飲三次茶”。烤茶種類多樣,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艱苦勞作的能量之源,也是節(jié)慶待客的靈性之物。

據(jù)說在當(dāng)?shù)?,若學(xué)不到一手烤茶技術(shù),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會認為你沒本事,而不愿將姑娘嫁給你,因此,當(dāng)?shù)匦』锸辶鶜q就要學(xué)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絕招。

彝族人還流傳著百靈從無量山百丈高崖銜來茶種為人治百病的故事,為紀念靈鳥,客人飲茶時,少男少女總會模仿靈鳥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靈有關(guān)。

婚俗

男女青年訂婚之后,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飲之習(xí);滇西的彝族,凡娶親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壩子,用樹枝搭棚,供客人飲酒、吸煙、吃飯、閑坐,民間把這種用枝搭的臨時棚子稱“青棚”。

彝族的婚戀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舉行過“換裙禮”的少女,方可在“玩場”中與心上人結(jié)交戀愛,以及媒人說親和吃酒定親、讓新娘挨餓、親朋通宵哭嫁、向迎親者潑水、搶背新娘、洞房博斗等傳統(tǒng)婚俗。

少女換裙帶禮

彝族姑娘進入成年時(一般多在15歲),依俗要舉行隆重的“換裙禮”。換裙禮儀式上,姑娘要讓姐妹們把她原來的單辮子改梳成雙辮子,盤于頭頂。還要把原先佩帶兩耳的白墜片或穿耳舊線扯下,換上紅瑪瑙似的珊瑚珠或銀光閃閃的耳墜,以示吉祥。

最后,姑娘脫去原先的紅白兩色童裙,換上繡了花邊的上衣和黑、藍、黃、白等五彩相間的有褶拖地長裙。換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場”跳舞唱歌,參加社交活動,開始尋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規(guī),新娘出閣時,雙腳不得落地沾土,否則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須由接親的小伙子來背新娘,并扶她上馬。迎娶歸途上還有種種規(guī)矩:倘山高路窄無法騎馬時,須由接親的小伙子輪流背負新娘而行;過河涉水,更得由人背過河,新娘的繡花鞋萬萬不能沾水。

潑水接親

彝族認為,清水能驅(qū)惡除邪,送走妖魔,帶來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時一定要潑水,為能經(jīng)受住這個考驗,在迎親時,男家選派未婚伙子去接親時,既要身體強壯,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潑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搶走"新娘的艱巨任務(wù),往往在推薦人選時反復(fù)審議,擇優(yōu)錄用,有的不惜長途跋涉,選拔良才。

彝族的迎親是通過"搶"的方式完成的。在“搶親”的頭一天晚上,姑娘們向小伙子展開了猛烈的水戰(zhàn)。姑娘們用潑、淋、灌、射等各種方式兇猛地攻擊小伙子,使來“搶親”的小伙子難以招架。于是,聰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減輕“水災(zāi)”的襲擊。

經(jīng)過一晚上的水潑,當(dāng)早晨來臨時,“搶親”便開始了。這時,姑娘們擁著新娘,小伙子們前去“爭搶”,姑娘們防守嚴格,小伙子必須機靈多變,乘一瞬間出現(xiàn)的漏洞,搶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為行走??梢?,把新娘“搶”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卻認為,婚禮中的這一潑一搶才會驅(qū)除邪祟而保證日后生活不受侵擾。

洞房里的打斗按照彝族習(xí)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斗,將被人嘲笑:“這是不會反抗的女人!”據(jù)說,他們?nèi)蘸笊碌暮⒆?,祖先將不予承認,死后還進不了“陰間”呢!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里的一對新人,還有一番打鬧搏斗。他們摔摔打打,撕衣抓臉,從洞房里傳出來的砰砰之聲,震得四鄰皆聞。

第二天早晨,新郎便領(lǐng)著新娘認父母。下午,新郎便約上一個伙伴,跟著新娘回娘家,去認岳父母。如果那個作陪的小伙子是個調(diào)皮鬼,當(dāng)他們到新娘家時,這個小伙子便會搶先進門,甜聲甜氣地首先叫爹叫媽,接著新郎也叫,使得新娘的父母弄不清究竟哪個才是自己的女婿。
彝族的樂器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2-04 23:02
彝族傳統(tǒng)樂器 鏗鏘震耳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用椿木或松木制做,琴長140厘米、筒長40厘米、筒徑35厘米,
筒前口蒙以羊皮,筒后敞口。琴頭頂端呈卷書狀后彎,中央鑲嵌小圓鏡為飾,兩
側(cè)設(shè)三軸。琴桿正面為按弦指板,不設(shè)品位,張三條粗絲弦或牛筋弦。縛弦上串
掛有若干小鐵片或小鐵環(huán),可隨跳樂動作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嘩嘩聲。演奏時,背帶掛
于頸項,琴桿橫于腹前,琴筒置于右胯部,左手扶琴桿、手指只按外弦,右手執(zhí)
撥片彈弦發(fā)音。音色渾厚、音量洪大。掃弦是常用技巧,以增強節(jié)奏
感和歡快氣氛。
節(jié)日的夜晚,明月高懸,在彝家村寨外的空場上,燃起高高的火堆,小伙子
們一邊彈著大三弦一邊同姑娘對舞,舞步剛健,節(jié)奏明快,充滿熱情歡樂的氣氛
彝族的樂器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8-30 12:04
彝族人十分喜愛器樂歌舞,因此,擁有各種各樣的頗具民族特色的樂器,其中有些樂器與周邊其他民族所共有,有些則獨具特色。彝族的樂器種類極多,按現(xiàn)代樂器分類,弦樂器主要有月琴、口弦、三弦、牛角胡琴、三胡;管樂器主要有巴烏、馬布、葫蘆笙、擎蘆、克西覺爾;打擊樂器有銅鼓、克拉蒙、額格子膜等。
彝族的祖先是什么民族?
2個回答2022-12-01 23:23
南詔(即蒙舍、蒙嶲、浪穹、鄧賧、施浪及越析)是彝族和白族的共同祖先;最早生活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圍及哀牢山、無量山北部地區(qū)。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