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有巧女少地瓜

古代杜氏名人都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3-27 13:59
唐代的杜如晦(與房玄齡并稱房謀杜判)
杜審言(文章四友之一)
詩圣杜甫
詩人杜牧、杜荀鶴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古代杜氏名將
1個回答2024-05-17 22:13
杜甫
杜牧
杜黃裳
杜 兼
杜 亞
杜之松
杜 誦
杜 頠
杜荀鶴
杜 淹
杜易簡
杜審言
杜生者
杜鴻漸
杜 夔
杜 預(yù)
杜正倫
杜如晦

這些都是名人,哪些是名將不太清楚…
杜氏的古代名人
1個回答2024-05-02 01:36
在中國歷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許多杰出人物。
東漢時期的杜詩,任南陽太守,曾創(chuàng)造水排(水力鼓風(fēng)機),以水為動力鑄造農(nóng)具,見效大又省力,比歐洲同類產(chǎn)品早了1100年,又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因此被當?shù)刈鸱Q為“杜母”;著名的兩位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時,官至大司空,在學(xué)術(shù)方面因博洽多聞,被譽為通儒,后世之人稱其為“小學(xué)之宗”;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時,以懲治為惡的宦官子弟而聞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學(xué)生稱為“天下良輔”。
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濟濟,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時與房玄齡共掌朝政,曾訂定各種典意制度,時人合稱“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學(xué)家。還有詩人杜審言、杜荀鶴,文學(xué)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則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杜甫曾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他的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高峰,被稱為“詩史”;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學(xué)家,由于他稍晚于杜甫,故被稱為“小杜”。
杜受田的杜氏文化
1個回答2024-03-17 11:25

以杜受田為代表的杜氏家族明清兩代科甲鼎盛,封疆大吏、天下直臣、文壇旗幟人才輩出。杜家明清兩朝中秀才347人,中進士12人,入翰林6人,還有舉人8人,文官知縣以上、武將千戶以上的有39名,以“一門十二進士”“父子兄弟伯侄六翰林”“四代為相”“滿門皆清官”而聞名華夏的杜家,家世顯赫,久有“書香官宦門第,進士多人之家”的美譽,在歷史的長河中600多年長盛不衰,乃歷史一大奇跡。杜氏家族之所以打破了“盛不過三代”的常俗,其根源就是杜氏文化。
杜氏文化第一要義是“正心”,心正則人正,人正才能事正。只有修身才能推至齊家治國平天下,才能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智慧源醇,能夠承家報國的人。第八世江西布政使杜詩,一生持正心之道,揚善除惡,襟懷坦蕩,剛正不阿。冒被罷官之險,堅決抵制在江西為宦官魏忠賢立生祠。被罷官回鄉(xiāng)之途,路經(jīng)惠民縣,恰逢被魏忠賢迫害致死的“六君子”之一袁化中靈柩回鄉(xiāng),他不畏權(quán)勢,堅持前去祭奠。杜詩嫡孫杜漺承揚先人遺志,他勤政愛民,公正執(zhí)法,因河道不治,直言上書,陳治河方略,親臨河患堤防監(jiān)督河務(wù),當?shù)匕傩諏⑦@段堤防名為“杜公堤”。漺之嫡孫杜鼒,一身正氣,擔(dān)任上思州知州時,用自己的俸祿購買麥種,勸民種麥,百姓將這種小麥稱之為“杜公麥”。
杜氏文化的精髓是教育。道光七年(1827 年),三朝元老,任禮部侍郎的杜受田的父親杜堮,著成杜氏家族的教育專著——《述訓(xùn)》。提倡“學(xué)優(yōu)則仕,不優(yōu)則不仕,優(yōu)亦不必仕也”,“官可以不做,書不可不讀”,“不患無位,患所以立”的崇高人生目標。所以讀書,是要“因此求其心源,而得其施于家國天下之道”,增長“化民成俗,盡職報國”的才干和品行。同時,教育人們,要堅持“終身學(xué)習(xí),終身教育”的超前意識,不但自己終身學(xué)習(xí),而且教育子女終身不至。正是這些先進教育理念,可行的教育實踐,支撐著杜氏家族,代代英才輩出的輝煌局面?!妒鲇?xùn)》四十八則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教育典籍中永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杜氏文化培養(yǎng)的代表人物是杜受田。杜受田一生品端學(xué)粹,正色立朝,忠孝兩全,愛國恤民,廉潔勤政,恪盡職守,鞠躬盡瘁。修復(fù)開發(fā)杜受田故居,就是要宣傳杜氏一門清官,把這里打造成領(lǐng)導(dǎo)干部培訓(xùn)基地;就是要弘揚杜氏文化教育思想,把這里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就是要提倡杜氏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思想,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示范基地。
“不染似蓮花,經(jīng)世何妨出世。真空如水月,禪機即是文機?!倍偶宜桔拥倪@副對聯(lián)揭示了無窮的哲學(xué)和辯證法。杜受田故居高品位的文化氛圍給人靈魂的熏陶是第一位的。

杜姓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1-30 15:22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杜蒯,屬于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杜”字作為植物解釋,是中原地區(qū)魯、楚國對某一類植物的稱謂,非晉、秦、衛(wèi)國所據(jù)地區(qū)的稱謂。 在晉、秦、衛(wèi)國所據(jù)地區(qū),“杜”就是牡宰,亦稱灶宰,通“屠”字;“蒯”就是一種專門屠宰犧牲的刀劍。杜蒯,是春秋時期晉、秦、衛(wèi)諸國掌管膳食和祭祀犧牲的官吏,是官職稱謂,通稱宰夫。 后來戰(zhàn)國時期的魏、趙、韓、秦諸國仍以“杜蒯”為內(nèi)宮宰夫的官稱,歷史上著名的“杜蒯”有數(shù)人。在杜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省稱杜氏,世代相傳至今。 杜琪峰

杜姓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1-29 10:37
杜是由祁轉(zhuǎn)化邇來的 是一種貴族姓
杜氏家譜
1個回答2024-04-14 11:38
上海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收藏有上萬套的珍貴家譜,各種姓氏都有,不妨去查下看。



祝你好運!
誰知道杜氏的起源?
1個回答2024-01-29 18:43

出自祁姓,以邑為氏。周成王將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居者以地名“杜”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帝堯的后人先封于唐,建唐國,因不服從周朝號令,被周公旦所滅,改封于杜城,其后人以杜為姓。另一說,為南北朝時鮮卑族姓氏所改。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獨孤渾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改為漢字單姓杜氏。

巧切西瓜
1個回答2024-02-17 00:18
用刀由上向下橫著分三個等分切兩刀,再豎著切兩刀,就成了九塊,中間的那塊由于是兩頭是皮,吃完后就成兩塊皮,加上周邊的八塊就是十塊。
巧切西瓜
1個回答2024-02-19 08:25
先上面成120度3刀(就是鍵盤右方數(shù)字9右上的圖案那樣)(前3刀垂直鍵盤,最后1刀與鍵盤水平。)
然后打橫一刀
(就是前3到從頭下到腳部,最后1刀攔腰砍(西瓜是立體的!數(shù)學(xué)到實際要從平面思維跳到立體去。))

樓下的你寫得不錯,但是是我先想到的吧?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