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完整注釋版

相关问答
莊子完整版原文及翻譯注釋
1个回答2024-02-07 06:25

莊子完整版原文及翻譯注釋如下: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而鵬,鵬之背裂塵,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稱叫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掛在天上的云。這只鳥,海動風(fēng)起時就將遷往南海。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齊諧》是記載怪異的?!洱R諧》中的話說:“當(dāng)鵬遷往南海的時候,振翼拍水,水浪遠達幾千里。它乘著旋風(fēng)環(huán)旋飛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六月的大風(fēng)離開北海?!鄙揭爸械撵F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jié)果。

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這樣罷了。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貼地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

完整的初中文言文注釋
1个回答2022-04-20 12:41
你要翻譯的文言文都沒有 ,怎么幫你翻譯呢
世說新語或古代寓言的 原文 翻譯 注釋 急!一定要有: 原文 翻譯 注釋謝謝
1个回答2024-01-18 02:44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 其人弗能應(yīng)也 .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夸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么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文言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注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長:生長、發(fā)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謂:告訴.?。簞诶?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趨:趕去.非徒:不僅只是.
:戰(zhàn)國時候,宋國有個農(nóng)民種了一塊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jié)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里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艷陽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對家里人說:“累死我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的兒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長:原作“揠苗助長”,后作“拔苗助長”.
評點: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磨杵成針
“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zāi)ヨ?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yè).”
寓意:沒有~的毅力,學(xué)問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詣.
四字成語注釋及注音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7 04:44

四字成語,均是以漢語拼音標注(含四個聲調(diào))。多數(shù)成語先解釋每個字的意思,再融合成一個有特定意思的成語,亦或是給出典故、造句、打比方、圖片等,用生動的例子,以這些作為有效的解釋。 比如: 1、紙上談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哀鴻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zāi)民.(打比方) 3、安步當(dāng)車[ ān bù dāng chē ]: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xiàn)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閑.(具體解釋) 4、城下之盟[ chéng xià zhī méng ]:出 自 《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睌耻姷搅顺窍?抵抗不了,跟敵人訂的盟約.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典故)

有什么四字成語是有“注釋,解釋說明”的意思的
1个回答2024-01-20 07:56
【依經(jīng)傍注】依照經(jīng)典及其注釋.指說話有根有據(jù).
【等因奉此】等因:舊公文用以結(jié)束表示理由說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樣文章.
【發(fā)凡舉例】發(fā)凡:揭示全書的通例;舉:提出.指舉例以闡明要點.說明全書通例.
【發(fā)凡起例】發(fā)凡:提示全書的通例.指說明全書要旨,擬定編寫體例.
【發(fā)凡言例】發(fā)凡:揭示全書的通例.分類舉例以說明書的體例.
【更令明號】重新申明號令.說明賢明君主應(yīng)當(dāng)取信于民.
【畫地成圖】在地上畫出地圖,來說明山川河流等地理形勢.形容信手拈來,才能出眾.
【舉例發(fā)凡】發(fā)凡:揭示全書的通例.指分類舉例,說明全書的體例.
【可想而知】不用說明就能想象得到.
【開宗明義】開宗:闡發(fā)宗旨;明義:說明意思.指說話、寫文章一開始就講明主要意思.
【連類引譬】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
【難以理喻】喻:明白;理:道理.很難用道理去說明.
【旁搜遠紹】旁:廣泛;搜:搜集;紹:繼承.廣泛地搜集引證資料,窮本溯源地說明來歷,以進行論證.
【前目后凡】目:細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種筆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復(fù)出現(xiàn),對前者詳加說明,后者概略敘述.
【起例發(fā)凡】發(fā)凡:提示全書的通例.指說明全書要旨,擬定編寫體例.
【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說明道理.
【輕敲緩擊】比喻婉轉(zhuǎn)地表達意思和說明問題.
【如此這般】虛指沒有詳細說明或不要求詳細說明的某種事物.
【文以載道】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忘言之契】忘言:無需語言說明;契:意氣相投.指彼此以心相知,不拘形跡.
【現(xiàn)身說法】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xiàn)出種種人相,向人說法.現(xiàn)指以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顯微闡幽】顯示細微之事,說明隱幽之理,使之顯見著明.
【以古喻今】喻:說明.借用古代的事來說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引譬援類】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
【一言而喻】喻:明白.一句話就使人了解或說明白.
【引喻失義】引喻:引用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義: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說話不恰當(dāng),不合道理.
【溢于言表】超出言語以外,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
【言之不預(yù)】沒有預(yù)先說明.
【寓莊于諧】諧:風(fēng)趣;莊:嚴肅莊重.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說明事理,使人在輕松和愉悅中感其深刻的蘊含.
【張本繼末】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
【百喙難辭】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縱有眾多百口也很難解釋.
【不容分說】分說:辯白,解說.不容人分辯解釋.
【不由分說】由:聽從,順便;分說:辯白,解說.不容人分辯解釋.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說:言論;遂:完成;諫:勸說.已做過的事不必再解釋,已經(jīng)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說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穿鑿傅會】生拉硬扯,牽強解釋.
【穿鑿附會】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
【附會穿鑿】將無關(guān)之事硬扯在一起牽強地解釋.
【構(gòu)會甄釋】構(gòu):組成;會:聚合;甄:審查鑒定;釋:解釋.將眾說匯集到一起進行比較考核,擇善而從.指妥善地進行解說.
【金風(fēng)送爽】金風(fēng):指秋天的風(fēng).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jié),秋為金.秋風(fēng)帶來了涼意.
【金風(fēng)未動蟬先覺】金風(fēng):指秋風(fēng),古代以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jié),秋為金;覺:察覺.秋風(fēng)還未來到,蟬卻早已察覺.比喻事先覺察到將要發(fā)生的變故.
【解惑釋疑】解釋;釋:消除.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
【解疑釋惑】解釋;釋:消除.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
【解疑釋結(jié)】解釋;釋:消除.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
【開釋左右】開釋:開導(dǎo)解釋;左右:用于信札,尊稱對方.指用勸慰、開導(dǎo)的話消除對方的憂愁、疑慮和煩惱.
【六經(jīng)注我】注:解釋;我:自己的觀點.牽強地用各種經(jīng)典著作中的論斷來解釋和證明自己的觀點,為自己的議論服務(wù).
【龍首豕足】猶言牛頭不對馬嘴.指對書義的解釋與原旨相去甚遠,風(fēng)馬牛不相及.
【六藝經(jīng)傳】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傳:解釋經(jīng)書的書.泛指古代典籍.
【強作解事】比喻本不明事情的真意而妄加解釋、議論.
【隨文釋義】隨:順著;釋:解釋.指依據(jù)一段話或前后文,對某個不懂的概念做出解釋.
【失之穿鑿】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
【山陬海筮】【解釋】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示例】【故事】
【鐵板注腳】注腳:解釋字句的文字.指最具權(quán)威,不可動搖的注解.
【望文生訓(xùn)】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同“望文生義”.
【望文生義】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小兒強解事】強:勉強.小孩子對事物并不理解卻強作解釋.比喻對事物并無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卻一味以自己的意愿曲解這一事物.
【郢書燕說】郢: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
【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語解釋.
哪里能看《世界第一初戀》完整版?注意是完整版!
1个回答2023-02-13 00:31
在動漫網(wǎng)里面看
買書的時候有個注釋本?什么叫做注釋本,帶拼音的?
1个回答2024-03-02 08:10
注釋本一般是指帶有編輯者注釋的版本(非作者自注)
比如說你看史書現(xiàn)代漢語注釋本的時候,會看到每一頁下面有很多小字,上面寫滿了對于書中某部分內(nèi)容的解釋,那就是注釋。
一般給幼兒看的書會帶有拼音,在大多數(shù)作品中則只有生僻字會注音。
給我三篇簡單完整的文言文,并解釋!
1个回答2024-03-03 19:58
《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庇肿u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無不陷也 ?!被蛟?“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應(yīng)也 。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夸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庇朱乓约旱拿f:“我的矛十分鋒利,什么東西都能穿透?!庇腥藛?“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買櫝還珠》

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譯文:

有一個楚國商人在鄭國賣珍珠,做了一個木蘭的匣子,這匣子用桂、椒熏過,用珠子和寶玉點綴,用紅色的美玉裝飾,用翠鳥的羽毛連綴。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卻還給他珍珠。這個楚國人可以說是善于賣匣子,不能說是善于賣珍珠啊。買櫝還珠》



《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

宋國有個農(nóng)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見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nóng)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彼嘀米右贿呁易撸贿叺靡獾叵?“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jié)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守株待兔”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成語大全加注釋
1个回答2024-01-22 15:24

喙長三尺】喙:嘴。嘴長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說。

家長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瑣事。

截長補短】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絕長補短】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七長八短】形容高矮、長短不齊。也指不幸的事。

取長補短】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日長一線】指冬至以后白晝漸長。

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zāi)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山長水遠】比喻道路遙遠艱險。

說長道短】議論別人的好壞是非。

天長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天長日久】時間長,日子久。

注音并解釋少
1个回答2024-02-14 18:42
1.shào 年輕

2.shào 歲數(shù)小

3.shao(三聲)比…年輕

4.shao(三聲)不多



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