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的借景抒情特點(diǎn)是

虞美人李煜的創(chuàng)作背景
1個回答2024-03-06 01:59

這首詞是公元978年(北宋太祖趙匡胤太平興國三年)李煜歸宋后三年時所寫,當(dāng)時作者三十八歲。
開寶八年,宋軍攻至金陵城下。宋軍執(zhí)行宋太祖使自歸順,不須急擊的方針,包圍金陵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向金陵發(fā)起總攻,一舉占領(lǐng)金陵。宋軍破城,守將咼彥、馬誠信、馬承俊等在巷戰(zhàn)中戰(zhàn)死。李煜念完最后一首唐詩后,奉表投降,5000名南唐殘兵放棄武器停止巷戰(zhàn)南唐滅亡。
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dāng)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聞之大怒。據(jù)宋代王铚的《默記》記載,李煜最后因?qū)憽队菝廊恕范凰翁谟脿繖C(jī)毒殺。牽機(jī)藥一說是中藥馬錢子,服后破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狀極痛苦。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李煜怎么寫有2首虞美人
1個回答2024-03-08 23:57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背這個,這個是比較出名的詩。好幾個都是千古名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尤為著名。
虞美人 李煜
1個回答2024-05-20 07:50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全部注釋】
1李煜,史稱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dá)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這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后,賜酒將他毒死。 2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xiàn)在南京)。 3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桿和玉石鋪就的臺階。此泛指宮殿建筑。砌,臺階。 4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里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翻譯】
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了結(jié)?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夜又刮來了春天的東風(fēng),在月明中對已亡的本國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細(xì)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yīng)該還在,只是宮女的年齡已經(jīng)變老。問您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中"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
1個回答2022-11-14 20:56
往事指夫妻之事。
誰能幫我翻譯李煜的虞美人
1個回答2022-10-05 07:46
根本就是抄的
關(guān)于李煜的《虞美人》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31 04:40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diào)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yīng)。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shù)上確有獨(dú)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fēng)”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yàn)樗鼈兌脊窗l(fā)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dāng)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結(jié)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diào)》“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jié)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shí)內(nèi)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tài)——“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yīng),并借用它來抒發(fā)自已類似的情感。因?yàn)槿藗兊某钏茧m然內(nèi)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tài)。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關(guān)于李煜虞美人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19 13:02

? ? ? ?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兩年后,七夕之夜,看汴京車水馬龍,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吟出一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作此詞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復(fù)吟唱,這首詞不加掩飾地流露出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宋太宗聽聞后,認(rèn)為李煜是“人還在心不死”,想復(fù)辟變天,于是賜李煜“牽機(jī)藥”自斃。服藥后,李煜全身抽搐、腰不能直起不起,最后頭足相就,狀如牽機(jī)而死。可以說,《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


李煜的虞美人
1個回答2024-03-06 01:59
1、雕欄玉砌應(yīng)猶朱顏改2、春花秋月李煜主旋律躲避統(tǒng)治煩惱式趙匡胤掠封春花秋月夢懷胸并沒遺忘3、問君能幾愁恰似江春水向東流家情懷甚至囚徒?jīng)]放棄毫使宋太宗趙光義誅懾服目徹底失敗讓氣極敗壞更怕種情緒傳染于誅誅…
李煜的相見歡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情
1個回答2022-12-18 14:30
哀之痛 思之切
虞美人李煜
1個回答2023-11-03 18:40

唐朝詩人李煜的詩歌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虞美人》。這首詩以虞美人的悲劇愛情為主題,描繪了她與李煜之間的愛情故事。虞美人是一個美麗而又聰明的女子,她的美貌和才華令李煜為之傾倒。然而,這段愛情最終以悲劇收場,虞美人被迫嫁給了別人,而李煜也因?yàn)檫@段感情的痛苦而變得憂郁和消沉。

中間:

虞美人是李煜的妃子,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一直備受關(guān)注。李煜在詩歌中多次提到虞美人,贊美她的美貌和才華,表達(dá)自己的愛意。但是,這段愛情并沒有得到幸福的結(jié)局。虞美人被迫嫁給了別人,李煜也因?yàn)檫@段感情的痛苦而變得憂郁和消沉。

虞美人的悲劇愛情,讓人感受到了李煜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和無奈。他在詩歌中表達(dá)了自己的愛意,卻無法得到虞美人的回應(yīng)。最終,虞美人被迫嫁給了別人,李煜也因?yàn)檫@段感情的痛苦而變得憂郁和消沉。他在詩歌中表達(dá)了自己的痛苦和無奈,讓人感受到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悲傷。

結(jié)尾:

虞美人的悲劇愛情,讓人感受到了李煜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和無奈。他在詩歌中表達(dá)了自己的愛意,卻無法得到虞美人的回應(yīng)。最終,虞美人被迫嫁給了別人,李煜也因?yàn)檫@段感情的痛苦而變得憂郁和消沉。虞美人的故事,成為了李煜詩歌中最為著名的主題之一,也成為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虞美人的美麗和才華,以及她與李煜之間的愛情故事,將永遠(yuǎn)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