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是什么民族的民歌

《敕勒歌》是哪個民族的歌?
1個回答2023-09-03 16:02
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歌
《敕勒歌》出自哪個民族
2個回答2022-12-09 00:08
敕勒族。中國古代民族,屬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稱赤勒、高車、狄歷、鐵勒、丁零(丁靈)。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匈奴人稱其為丁零,鮮卑人因其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漢朝擊潰北匈奴之后,敕勒的地域開始南移,與中原的漢人交往。公元 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后,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動于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qū)。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4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敕勒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后被翻譯成漢語。
敕勒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現(xiàn)在在哪里呢?
2個回答2023-02-04 13:31
這是一個游牧民族,終日與牛羊草原為伴,現(xiàn)如今在西藏以北地區(qū)。
敕勒歌是哪朝民歌
1個回答2024-01-30 07:23

南北朝。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歌》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擴展資料

創(chuàng)始背景:

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公元546年,北齊開國皇帝高歡率兵十萬從晉陽南向進攻西魏的軍事重鎮(zhèn)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縣西南),折兵七萬,返回晉陽途中,軍中謠傳其中箭將亡,高歡帶病強自設宴面會大臣。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誰,各界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認為作者就是斛律金。而有人認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敕勒川中的敕勒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12-29 05:48

敕勒川交代的是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陰山下。

詩中描寫的景物有:蔚藍的天空,遼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

全文: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翻譯: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整個原野。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擴展資料: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zhì)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zhàn)、彪悍豪邁的情懷。

《敕勒歌》在布局、結構、風格和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許多杰特之處。但這首詩的價值絕不僅僅在于文學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間互相影響、南北詩風互相融合的實例。

也是中華境內(nèi)各族從征戰(zhàn)對抗走向和解交融的歷史見證,是一元主體、多元格局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典型個案。其史學和文化學乃至民族學上價值絕不低于文學創(chuàng)作。

敕勒歌(敕勒川)
1個回答2024-02-01 22:00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敕勒歌(敕勒川)
1個回答2024-04-02 21:09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匐防沾èD―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個游牧民族,活動在今甘肅、內(nèi)蒙一帶。

 ?、陉幧建D―就是大青山,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東西走向。

 ?、垴窂]――游牧人住的圓頂氈帳,形狀像蒙古包。

 ?、芤姩D―同“現(xiàn)”,呈現(xiàn)。

  這首古代民歌,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亙?nèi)獾拇笊?,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疤焖岂窂],籠蓋四野”,環(huán)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疤焐n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tài)的勾畫,沒有什么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由表蒼一色變?yōu)槎嗖识嘧耍麄€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lián)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于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的事物 ,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xiāng),贊美生活;我們并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
請問民族民間舞的四大民族八大民間指的是?
1個回答2022-11-12 14:20
同意上樓的說法
敕勒歌的詩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15 22:44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作者:樂府詩集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注釋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nèi)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③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④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⑤籠蓋四野(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⑦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⑧見(xiàn):同“現(xiàn)”,顯露。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