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四川民歌兒歌

四川有哪些經(jīng)典的民歌?
1個回答2024-03-13 15:56
康定情歌

黃楊扁擔

太陽出來喜洋洋
四川有哪些民歌
1個回答2024-04-25 09:40

1、太陽出來喜洋洋——四川民歌

《太陽出來喜洋洋》是一首渝東民歌,詞和曲均出自于音樂家金鼓先生之筆。歌曲誕生地為重慶沙坪壩,是金鼓先生于1942年在重慶從事地下黨工作期間創(chuàng)作完成的。歌曲形式簡單,情緒樂觀爽朗,表達了山民們熱愛勞動、熱愛山區(qū)生活的情感,廣泛傳唱于國內(nèi)外。

2、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康定情歌》又叫《跑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民歌,經(jīng)吳文季、江定仙編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國流傳,而且聲名遠揚海外,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3、盼紅軍——四川民歌

是指中國紅軍在特定條件下用真實戰(zhàn)爭生活所感覺到的,進行編輯傳唱的歌謠。是以歌頌在那一時期中紅軍珍愛、贊美的人和事,并且鼓勵紅軍的戰(zhàn)爭精神,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心系人民,為解放中國的決心。

4、槐花幾時開——四川民歌

《槐花幾時開》是四川民歌中的經(jīng)典之作,它實際上是宜賓地區(qū)的一首傳統(tǒng)山歌,形成年代久遠。

清光緒年間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載有它的歌詞?!痘被◣讜r開》歌詞雖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寥寥數(shù)語就把一個墜入愛河、伶俐而羞澀的農(nóng)村姑娘形象,活脫脫地托現(xiàn)在我們眼前。

5、我隨紅軍鬧革命——四川民歌

中國1919年“五四”運動至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工農(nóng)運動中所涌現(xiàn)的革命歌曲,以及在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各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產(chǎn)生的民歌和紅軍歌曲。

6、采花——四川民歌

7、八月桂花遍地開——四川民歌

8、晾衣裳——四川小調(diào)
9、繡荷包——四川民歌

10、快四幺妹子——四川民歌

四川民間傳說
1個回答2024-02-09 06:13
四川民間傳說:忘憂谷  傳說當年竹海里居住有曾姓和杜姓兩大姓,祖上因山林地界交惡進而世代為仇,已是第九代。曾姓這一代的子女中有一小兒子名為曾男,而杜家也有一女,小名杜鵑。曾男自幼聰明活潑,三歲即識鳥音,五歲便懂獸語,等長到十八歲時,已成為方圓百里姑娘們傾慕美男子;而杜鵑從小心靈手巧,三歲就能繡出能引來蜜蜂的花,五歲就能織出會發(fā)出七色光彩的云錦,到十六歲時,已是遠近男子爭相渴求的俏姑娘。按理說,曾男完全可以在那千個百個的女子中挑一個稱心的妻子,杜鵑也完全可以在那百個千個的男子中選一個如意的郎君。也許是天定緣份,他們卻不約而同地深深愛戀著世代不相往來的對方。如此一來,美好的事情就有了痛苦的過程。曾姓和杜姓這兩個從來就一直針鋒相對的家族,卻為扼殺一對青年的戀情站到了共同的立場。軟禁嚴守,棍棒相逼,固執(zhí)地遵從著祖輩已飽嘗苦楚的古訓。然而,真心的種子,即便是經(jīng)過千百年的滄海桑田也終究會發(fā)芽;真心的花,即便是經(jīng)過千百次的風雨霜雪也終究會綻放;真心的愛,即便是經(jīng)過千百回的劫難,也終究會天遂人愿。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只白額大虎咆哮著沖進曾家大院,嚇退家丁,咬破牢門,馱起曾男飄然而去。也就是那天晚上,一陣雷鳴電閃之后,杜家的族人也發(fā)現(xiàn)軟囚在繡花樓上的杜鵑不知所蹤。據(jù)說后來瑤箐仙子給兩姓的族長托夢,說是被二人的苦戀所感動,派使者把他們接云當侍童了,曾、杜兩姓在自責中也終于拋棄前嫌,長相友好了。后來就有進山砍柴的人,常常在一條幽谷中看見一個道姑帶著一男一女兩個弟子采藥摘果。那兩個弟子嘻戲打鬧,親密無間,其神態(tài)舉止極象曾男和杜鵑。后來又有人發(fā)現(xiàn)這條谷中和了一種高大偉岸的樹木,與之相依偎的是一種嬌柔清艷的灌木,開著一朵朵粉紅色的花,恰似少女的臉龐,人們都說,那是曾男和杜鵑,于是就叫這種樹為楨楠(曾男),稱這種花為杜鵑。并常常有翠色的鳥兒,形影不離,啼喚婉轉(zhuǎn)纏綿,于芳草鮮花中一唱一和,仔細一聽,原來是在叫“忘憂忘憂,有情人終將成眷屬!”“莫愁莫愁,千難萬險終會有盡頭!”  于是,有心事有憂愁的人,就愛到這個幽谷中看楨楠和杜鵑,聽鳥兒鳴唱,排憂解愁。后來,這個幽谷就叫作“忘憂谷”,那種鳥兒也被稱作“無愁鳥”。
經(jīng)典的四川民歌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3-11 04:21

1、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葉佩英) 2、維吾爾民歌〈大板城的姑娘〉(克里木) 3、臺灣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顧媚) 4、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吳碧霞) 5、《祝酒歌》(蒙古族) 6、《草原戀》(蒙古族)

藍采和的民間傳說
1個回答2024-03-20 04:48

藍采和,四川省,大英縣人,他是大英縣卓筒井鎮(zhèn)石馬村藍氏家族的祖先.《藍氏族譜》,記載了漢族神話傳說中八仙過海神仙之一藍采和,實為唐高宗開德元年癸酉科進士,系大英縣卓筒井鎮(zhèn)石馬村藍氏家族的祖先。四川省博物館歷史研究部有關專家已對這部嚴重腐爛的族譜修補完畢,其鑒定工作有待進一步展開。族譜為證 藍采和子孫躬耕大英. 據(jù)遂寧市美術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成朝根介紹,大英縣卓筒井鎮(zhèn)石馬村400多戶人全部姓藍,在獲悉該村藍氏家族族譜記載了傳說中的八仙之一藍采和的相關情況后,由大英縣中國死海旅游區(qū)經(jīng)理陳知民、大英縣招商旅游局副局長何國華、遂寧市美術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成朝根等人組成的考察團專程來到該村考察。在該村四社農(nóng)民藍印文家中,考察團找到了兩本嚴重損壞的《藍氏族譜》,內(nèi)有一段文字專門記載了藍采和的簡歷、妻子李氏及其子孫的秘聞。據(jù)族譜記載:“藍采和,唐高宗開德元年癸酉科進士,受諫議大夫。因杵于權臣楊國遂,后解印別妻離子,修煉百日飛升,稱為大羅仙者,即公也。有歌曰:踏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何顏一椿樹,流年一拋梭……”這兩本族譜重點記載了藍氏家族從隋朝到民國時期所有家族成員的興衰歷史。藍印文為藍氏家族第21世后裔,石馬村一帶現(xiàn)有藍氏后裔2000余人。破損嚴重 族譜已有400多年歷史該族譜是從明朝時候開始記錄的,推出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族譜共有兩冊,一冊為正楷毛筆手抄16開本,據(jù)說此本為總譜;一冊破損已經(jīng)較為嚴重,為正楷毛筆手抄8開本,此為分譜。這兩本族譜一大一小,紙張都已經(jīng)泛黃,不少地方已經(jīng)腐化,但保留得較為完整。成朝根說,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八仙都是從真人演變而來的,“當前從國內(nèi)查到的資料來看,都能找到其中七仙真人的歷史背景,惟獨藍采和的真人背景無從考究?!彼?,這兩冊藍氏族譜對研究我國道教傳說有很大參考價值,精心修補 真實性有待權威鑒定這項發(fā)現(xiàn)引起了當?shù)赜嘘P部門的重視,并請四川省博物館歷史研究部的專家對該族譜做了復制和復原工作。昨日下午,記者與持有和保存這部族譜的大英縣中國死海旅游區(qū)的宋經(jīng)理取得聯(lián)系,宋經(jīng)理稱族譜復制和復原工作已經(jīng)完成,專家認為它確實有相當大的研究價值,但其真實性還有待于權威鑒定部門作進一步鑒定。

兒童歌曲或民歌《采茶歌》的歌詞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19 18:37
版本一:
采茶歌
湖南瀏陽
正月采茶青茶,
二月采茶綠茶,
青茶綠茶海棠子雙雙,
南京城內(nèi)也兒子喲,
郎要去姐要留哇,
荷花,
花是花正開哪,
喃哎子喲依喲!
三采茶青茶,
四月采茶綠茶,
青茶綠茶海棠子雙雙,
南京城內(nèi)也兒子喲,
郎要去姐要留哇,
荷花,
花是花正開哪,
喃哎子喲依喲!
版本二:
采茶復采茶,采采夕陽斜。朝來不盈把,夕歸滿大車。和尚載茶樂婆娑。請予為作采茶歌。采蓮歌有曲,采菱歌亦足。豈知余心如茶苗,歌喉正苦調(diào)局促。和尚前致辭,使君當聞之。此山摩空碧,仙人遺劍跡。云霧相與宅,虎豹蹲其室。仙人種茶不記年,干飽風霜葉迍邅。摧殘始成虬龍勢,青絲繚繞綠苔蘚。蟄蟲驚動雷吼怒,枯柯茁茁玉英吐。吐成一槍復一旗,千槍萬旗滿蹊路。
采茶復采茶,采采黃金芽。纖指摘翡翠,微煙散晚霞。美人耳中明月珥,古木屈曲臥寒鴉。龍爐獸巖燃澗水,蟹眼魚目參差起。須臾宛作松濤聲,長呼短吟誰家子。腹中隱隱生波浪,波浪不平聲不止。呼童掇茶投瓶中,無數(shù)槍旗皆發(fā)指。七碗兩腋清風生,腥膻滌蕩蛆蟲死。使君為作采茶歌,令我苦空之門氣象多。我聞此言心膽豪,浩歌一曲挽天河。挽天河,洗地軸,江山萬里今如何?
采紅菱是哪里民歌?
1個回答2024-05-18 00:52

《采紅菱》改編自江蘇民歌,它最早起源于江蘇高淳(也有說高淳只是源頭之一)。從上世紀初期流行音樂出現(xiàn)以來,采集民歌并重新創(chuàng)作非常盛行。

四川民歌童謠
1個回答2024-02-06 20:14
四川出名點的民歌有:康定情歌、黃楊扁擔、槐花幾時開、川江號子、太陽出來喜洋洋、八月桂花遍地開
四川有多少個少數(shù)民族?
1個回答2023-01-18 02:16
傣族,潑水節(jié)
誰知道四川民謠
1個回答2024-03-05 15:33
李伯伯要當紅軍 張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