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廣義相對論淺談

2015-12-11 18:00:39旭崠叨科學52:17 86.2萬
聲音簡介

淺淺地談一下博弈論

看到這些天許多朋友在談論博弈論,無論是贊美也好,批評也罷,大家似乎說的都有道理。而這篇文章里也想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1.當許多人在批評博弈論的時候,他們在批評什么 其實一些針對博弈論的批評文章對博弈論的批評事實上是針對絕大多數經濟學數理模型的批評。例如,博弈論和大多數微觀經濟學模型一樣,都試圖客觀化、基數化地去衡量不同個體間的“效用”。只不過在大多數博弈論的分析中,這種“客觀效用”的假設普遍隱含在參與個體的報酬(payoff)中。對于分析者來說,他必須針對他的分析對象(參與者)作出“先驗”或者“主觀”的報酬假設,即便這種報酬是二元(Binary)的。比如在囚徒困境中,分析者需要假設參與博弈的囚徒和他自己一樣,都厭惡被出賣,或者厭惡更久的監(jiān)牢之災。 或許有人會說,個體報酬只是貨幣數量或者其他什么東西,但事實上我們在進行博弈分析時,都將報酬當做了效用。因為博弈論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參與個體會最大化自己的報酬,這和效用最大化的假設事實上是一回事。 2.多次博弈,合作博弈還有信息不完備不應當被用來批評博弈論 我看到一些文章試圖改變類似囚徒困境那樣最簡化的博弈模型的前提條件來批評或者挑戰(zhàn)博弈論本身,這其實是有問題的。這事實上是在用博弈論來批評博弈論,又或者說,用一個特殊情景來反駁另一個特殊情景。 我們都知道最簡化的囚徒困境是一個單次的非合作博弈。而的確,現在的主流經濟學也已經將這個簡化的博弈模型衍伸出各種復雜的多次或者合作博弈情景。 例如,當囚徒們的博弈次數是100次,且囚徒間使用的是“以牙還牙”的博弈策略(也就是說,囚徒可以在被捕入獄之前就商量好被捕后的對答策略),這樣囚徒困境的博弈結果就會與單純的單次非合作博弈之結果完全不同——即囚徒們會相互合作,而不是背叛,因為只要第一次選擇了背叛,則之后的99次都會是互相背叛的結果。因此在有限次的多次博弈中,囚徒間的納什均衡就是(或者至少是接近)帕累托最優(yōu)。 如果我們用上述的博弈結果來反駁最簡化的囚徒困境,這看起來似乎有那么一點道理,但這只是因為前提條件改變了而已。而上述博弈結果恰恰又是在博弈論本身的理論框架里得出的,因此,這種反駁事實上卻是證明了博弈論的有效。 同樣,類似古諾雙寡頭反應曲線這樣的早期博弈模型也受到了一些批評。這些批評主要是針對反應曲線或者反應函數的其中一個基本假設——即參與者擁有完備的信息。也就是說,參與者相互知道彼此的策略含義以及后果。 比如有這么一個博弈: 在這個博弈中,有A和B兩家公司。對于他們來說,有兩種策略供他們選擇:參加促銷或者不參加促銷。括號內分別為A,B的報酬(Payoff),比如(2,0)表示A參加促銷并且報酬為2,B不促銷并且報酬為0。這時我們可以用博弈論常用到的“逆向歸納法”來求解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 我們先從公司B開始。當B在左邊時,B會選擇不促銷,因為對于B來說,(2,0)> (-2,-2);當B在右邊時,B會選擇促銷,因為對于B來說,(0,2)> (0,0)。 此時A與我們一樣,都對B的這些“反應”決策了如指掌,所以對于A來說,現在只有兩個選擇,即整個博弈可以降為: 很簡單,此時A將會選擇“促銷”,因為對于A來說,(2,0)> (0,2)。所以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會是A選擇促銷,而B選擇不促銷,均衡報酬(equilibrium payoff)為(2,0)。 為什么筆者要在此處花費筆墨來解釋這個博弈?因為事實上很多批評正是針對這種博弈的“完備信息”假設,即A可以完全掌握B的報酬情況以及B的反應策略。“完全信息”當然是一個很嚴格的假設,使得這種博弈離現實實在太遠。但主流博弈論的發(fā)展會忽視這個問題嗎? 其實現代博弈論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嚴重的缺陷,所以類似“貝葉斯博弈(Beyesian game)”這樣的新博弈理論正試圖在傳統博弈論中加入信息不完備(不完全與不完美)的前提。 但這并不是說貝葉斯博弈就是正確的,就是合格的經濟學理論。貝葉斯博弈中所涉及例如概率密度函數(PDF)、參與者的風險中性假設、參與者的期望效用函數,這些都使得貝葉斯博弈也存在一些基礎性的缺陷,它始終是數學模型,而不是經濟現實。因此,博弈論事實上就是一個包裝著經濟學外衣的數學研究,貝葉斯博弈論也一樣。 3.“逆向歸納法”可能是博弈論分析中隱含的最大問題 我們在上文求解納什均衡用到的方法其實就是所謂的“逆向歸納法”或者“倒推法” (Backward Induction),是博弈論分析中非常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而正是這種方法本身,卻隱含著一些不容易被發(fā)現的邏輯問題(或者說是其本身的數學問題)。 我們不妨來考慮這么一個故事: 在某個周日,法庭上,法官正在宣讀其對某罪犯A的刑罰:“我現在宣判你將在7天之內被執(zhí)行死刑。” 罪犯A問:“那究竟是哪一天呢?!” 法官答道:“只有等到執(zhí)行死刑那天的早上你才會知道。” 罪犯A回到監(jiān)牢里,因為即將奔赴黃泉所以表現得心神不寧,旁邊的另一位囚徒B看到了,問:“你在為何事煩悶不安?” 答:“我將在7天內被執(zhí)行死刑,而我只有等到執(zhí)行死刑那天的早上才會知道,我好害怕?!? 囚徒B:“別擔心,他們一定不會在下周日殺你?!? 罪犯A:“為什么?” 囚徒B開始了他的“逆向推理”:“因為如果周六你還活著,你就會知道死刑執(zhí)行日將一定會在周日,這顯然違背了法官的承諾(即還沒有等到執(zhí)行死刑那天的早上,罪犯A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死期)?!? 罪犯A:“對啊!” 囚徒B:“所以周日可以排除了。同樣,他們也一定不會在周六殺你,因為你在周五會知道自己的死期要么是周六要么是周日,既然周日已經被排除了,當然就只剩下周六了。而如果你提前知道了自己周六將會被處死,這又違背了法官的承諾?!? 罪犯A:“我知道了!所以周五周四周三周二都可以被同樣的思路給排除掉!當然,他們也不可能在明天將我處死,因為此時此刻我已經發(fā)現了這個計劃!太好了,我其實不會被處死!” 結果在周三的早上,罪犯A被告知這天將會是他的死期,下午,罪犯A帶著疑問被處死了。 這個逆推過程的問題出在哪里?你能看出來嗎? 其實許多復雜的博弈論的逆推分析過程中都涉及這種問題,然而這種問題卻因為經過復雜的數理包裝和改變之后,變得更加難以發(fā)現,這就使得逆推法不僅受到經濟學家關于信息完備性的批評,同時也正遭受越來越多來自數學家的質疑。 電影《七宗罪》的結尾有段對白,老警官引用了海明威的一段話,他說:“海明威曾經說:‘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人們?yōu)橹畩^斗?!抑煌夂蟀刖??!? 許多人說:“博弈無處不在,所以你們不應該批評博弈論?!?而我只同意這句話的前半句。博弈不是博弈論,同樣,批評博弈論并不是試圖否認博弈的存在。正如我們可以看到代表著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為一些基礎理論和互相批的死去活來。就拿貨幣理論來說,當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在批評芝加哥學派的貨幣理論時,他們難道是在試圖否認“貨幣”的存在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廣播劇 淺華篇 開場一直到白淺和九師兄談論墨淵時背景歌是什么

10音社在新浪微博里說:《三生》7期第一幕整幕的BGM都是 常靜的《落花飛》

淺談孫武唯物論思想的時代價值

………………

淺談經濟理論的演變

其實我們并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因為經濟理論的演變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所以說并不能做過多的解釋,這種經濟理論是非常復雜的

淺談英漢廣告翻譯中的文化差異 怎么翻譯

On culture differenc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

關于相對論的疑問淺談

狹義相對論指出運動會導致時間相對變慢,廣義相對論指出引力會導致時間絕對變慢。衛(wèi)星是同時存在這兩個效應的。相對地球上的人衛(wèi)星是運動的,所以時間相對變慢。但地面引力大地面時間絕對變慢,也就是對于地面的人衛(wèi)星高度是時間變快的。 這兩個效果綜合起來時間還是變慢的,因為引力導致的時間變快幾乎可以忽略,一般只需要考慮狹義相對論運動導致的時間變慢。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guang光.時間空間的關系.時間是物質的運動.所以物質反向的運動,可以說時間倒流,在微觀世界

求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是2006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美)愛因斯坦,譯者是楊潤殷。本書是愛因斯坦豐富博大的科學成果中一部比較淺顯的著述。

試結合你所熟悉的廣告案例,談談USP理論的理論要點

學生必須談及一個廣告案例,并由舉出的案例結合USP理論分析。要點要有:USP理論是由羅瑟?瑞夫斯提出來的一種廣告創(chuàng)意方法,意思是“獨特銷售主張或銷售點”理論該理論認為: (1)在廣告宣傳中,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利益點或銷售主張,也就是告訴受眾,買這一產品您將得到的利益(2)任何商品都有很多特性,但消費者能記住的東西很有限,所以廣告中必須找出什么是消費者最喜歡的特性進行傳播。 (3)要找出競爭對手不能提出或忽略了的特性在廣告中加以強調。

淺談老師與孩子如何進行心靈對話

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流,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傾注滿腔的愛,師生關系平等和諧,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探索語言溝通藝術才是務實的、有效的。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睕]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還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見,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