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沖動:中學生跳橋與妻子捅死丈夫20190422

2019-04-22 05:49:19聆心心理08:26 321
聲音簡介
新聞事件1:4月17日,上海浦東新區(qū),一個17歲的男孩在盧浦大橋跳橋身亡。據(jù)悉,男孩系職業(yè)學校二年級學生,跳橋前曾與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
新聞事件2:4月13日晚,廬江縣的一位妻子要求丈夫回家時給她帶雞腿吃,但丈夫未能如其所愿,竟然用刀將丈夫捅死


沖動這一經(jīng)常見到心理現(xiàn)象,讓我跨越時空地把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新聞事件扯在了一起。我把沖動視為跳橋和捅死丈夫的悲劇之源,它生動鮮活地給我詮釋了那句警世恒言:沖動是魔鬼!
在我的眼中,沖動的常態(tài)屬于普通心理學的“激情”(intense emotion),病態(tài)則是變態(tài)心理學中的“易激惹”(irritability)。我所學的教科書上說,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fā)式的、持續(xù)時間較短的情緒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具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和外部行為表現(xiàn),在激情狀態(tài)下,人能作出平常做不出來的事情,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也能使人的意識范圍變得狹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因此,在消極的激情狀態(tài)下,人的行為可能失控,甚至會因魯莽造成惡劣后果。易激惹盡管被劃為“腦器質(zhì)性損害的情緒障礙”之列,并認為這類患者很容易因為一些細小的事情而引起生氣、激動、憤怒甚至大發(fā)雷霆等強烈的情緒反應,一般持續(xù)的時間較短,但臨床上除了常見于腦氣質(zhì)性精神障礙諸如腦動脈硬化性精神障礙之外,也可見于躁狂狀態(tài)的功能性精神病。

知道以上關于沖動的心理學知識當然很重要,它能讓我從一個來訪者的直接言談或其他人的間接描述當中迅速作出現(xiàn)象學的專業(yè)判斷。一個心理工作者的專業(yè)水平,主要首先取決于他在面對一個現(xiàn)象——比如跳橋和捅死丈夫——時,是否能夠作出專業(yè)判斷(是什么),其次才是對這種現(xiàn)象的分析(為什么)和應對策略(怎么辦)。從一個專業(yè)人員口中說出的任何話語,盡管不一定句句都要引經(jīng)據(jù)典,但自己必須知道之所以如此說的理論依據(jù),否則就是瞎說或胡說。當下,被稱為“專家”卻不能用自己的專業(yè)說話的人實在太多,也有專家所說的超出了自己的專業(yè),成了不折不扣的“磚家”。
我的專業(yè)領域在心理咨詢而不是心理研究,就像一個開車的司機,其實我對于汽車的構(gòu)造和原理知之甚少。因此,盡管我每天都在面對包括“沖動控制障礙”在內(nèi)的各種情緒問題,但我對情緒的科學認識,基本上也就限于教科書。
在心理咨詢過程當中,我看待情緒經(jīng)常是動力學的而非現(xiàn)象學的,這就難免有時候是非科學的。比如當聽到那位中學生因和母親爭吵就義無反顧地跳橋,或直接面對那位因丈夫沒給自己買雞腿吃就兇狠出手的妻子時,我會立馬想到彼時彼刻他們倆產(chǎn)生了極度的恐懼——這是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我,一種近乎本能地、共情式的理解。
教科書上把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列為情緒的基本形式,稱之為基本情緒或原始情緒,即所謂喜、怒、悲、恐。憑我的自我體驗和臨床經(jīng)驗,深感這四種情緒在起源和程度上還是有差異的,具體而言,恐懼應該是最原始或最基本的。
我覺得,臨床上的一切情緒問題都始于恐懼,盡管并非以消除或減緩恐懼來解決一切情緒問題。正因為如此,當年看到郭士全老師寫的《不無自我現(xiàn)代中醫(yī)心理療法》一書時,便深為認同,因為他說“凡是順著病人的感覺采取的消除行為,結(jié)果都只能時長期維持而不能消除”,并提出心理問題的解決從改變對“怕死”的恐懼起始。

恐懼有很多種,種類的不同主要反映在恐懼程度的輕重。按照動力心理學的心理發(fā)展理論,越重的恐懼在內(nèi)心的發(fā)源地埋藏越深,或表明其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的時間越早,比如那位中學生跳橋和那位妻子捅死丈夫時的恐懼,極可能源于他們的母子共生階段或口欲期。這是一種對自我將被另一個自我壓制和吞沒,并感到自我不再存在而產(chǎn)生的恐懼,專業(yè)術語稱之為“毀滅焦慮”(annihilation anxiety)。
這種焦慮有多么強烈?由于我們都有著強大的心理防御來避免這種原始的恐懼感,因此難以理解那些防御無效者的表現(xiàn)。我曾見過一位沒有經(jīng)過藥物治療的精神分裂癥病人,她那躲在墻角瑟瑟發(fā)抖的樣子,看起來就讓我心驚膽戰(zhàn),更遑論親身感受了。情緒心理學認為,這種對毀滅的恐懼是因為激活了大腦中的恐懼系統(tǒng)(FEAR system)而非驚恐系統(tǒng)(PANIC system),前者是大腦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應對捕食者的保護機制,后者則是人類早期依戀關系所必須的,其驚恐的程度自然無法與前者相提并論。



關于情緒的動力學評估這套書說的比較明白,“兩個系統(tǒng)”在第59頁”。

面對恐懼,當事人會做出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依此再細分,我們便看到了:那位妻子將其因恐懼而攻擊的對象指向外部——殺死丈夫,而那位中學生卻將攻擊的對象內(nèi)指——殺死了自己!
后者,我們稱之為抑郁。
因此,假若那位中學生沒有死成而跟那位殺死丈夫的妻子一起求助于心理咨詢,咨詢師可能對兩者都作出“沖動控制障礙”的判斷,但所采用的咨詢方法卻因為一個是內(nèi)化性障礙(internalizing disorder),一個是外化性障礙(externalizing disorder)而很是不同。

丈夫打妻子反被妻子捅傷算自衛(wèi)嗎?

這就要看妻子是否處在被嚴重危害的狀態(tài) 如果涉及到嚴重危害的話,算是正常自衛(wèi) 如果不是,有可能會判定自衛(wèi)過當

夫妻間,妻子說的話,丈夫就當耳邊風,那丈夫是不是真的愛妻子呢?

你老公或許覺的你說的話和他的想法不一樣,不想爭執(zhí),這也是愛你的表現(xiàn),平淡中體會真情, 婚姻其實就是這樣,時間久了愛情變親情,就象左手摸右手的感覺.還是自己慢慢適應婚姻吧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剛結(jié)婚,妻子讓丈夫外出求學。丈夫出去不久變回來了,妻子問何故,

怎么變妻子了?是媽媽 典故出自《三字經(jīng)》昔孟母,擇鄰居;子不學,斷機杼 孟子當時還是很不懂事的小孩子,也十分好動貪玩,對專心致志的沉悶讀書生活,不久就產(chǎn)生了厭倦的情緒。有一天,他又一次偷偷的從學堂溜回家中,不想正遇到母親在織布機上織布,由大清早起來就開始辛苦的孟母,這個時候已經(jīng)織了好大一塊布了。見到孟子就問:你怎么不好好在學堂跟先生讀書,回家來做什么?孟子就向母親表示讀書很無趣,不愿意繼續(xù)讀下去了,學堂也不準備再去了。孟母一聽,從織布機邊站起來,拿了一把剪刀,將已經(jīng)織好的布匹一刀斬斷,那經(jīng)過一絲一縷的勞作馬上就可以完成的布,頓時全部作廢了,紛紛散散的落了一地??吹竭@一切,孟子十分心疼,也十分不解母親干啥要這么做。孟母說:我這么做,就是要你明白,學習知識道理靠的是日積月累,就如同這織了一半的布,半途而廢豈不是太可惜了,而且要成就一番事業(yè)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孟子深受感動,從此發(fā)奮用功,孜孜不倦,終成一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贊譽為一代偉人--亞圣。孟母也因孟子的學術偉績而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光輝照人的一筆。

為什么古人說“大丈夫何患無妻”?什么是“大丈夫”?這句話是真的嗎?

意思就是打光棍

妻子與丈夫的關系!

這種情況一般分為三種。 第一種:曾經(jīng)受傷型??赡芩苓^傷害,在經(jīng)濟上有過挫折,所以可能造成他對人有所保留,你在和他相處過程中,只要擺正你的位置,不要一味的計較這些,時間長了他也會不計較的。 第二種:天生自私型。他可能就是那樣比較自私的人,物質(zhì)上看得重,這可能與他的家庭背景和個人生活的情況又關系,這些很難改變。和這樣的人相處需要你付出很多。 第三種:感情程度不夠型。可能你們之間的感情還達不到讓他一心一意的程度,比如相處時間短,還缺乏必要的了解,即使已經(jīng)結(jié)婚。這樣就需要你們互相溝通,繼續(xù)培養(yǎng)感情,人心都是肉長的,人活一輩子不容易,真心對待總是快樂的。 像你就沒有必要計較這些,老人的東西,他愿意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給你你高興,不給你也沒有什么,本來那就不屬于你的??!

古代丈夫感謝妻子的文言文

林覺民的與妻書。

你見過別人的妻子和丈夫嗎?

見過自己的妻子跟別人

妻子和丈夫做了同樣的夢是什么意思?

這個也有可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吧、 也可能是巧合吧、 就是夫妻在一起時間長了、 互相有默契感了。

丈夫這個角色,應該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做!妻子呢,應該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做!

夫妻間應該相互包容和理解,相互關照

形容丈夫愛妻子的詞語

溫柔賢惠,落落大方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