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看守所調查5

2020-04-24 15:58:32醉山戀23:14 3.4萬
聲音簡介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查問題

1、每周有跟父母通電話嗎? 2、最想去的地方是那里? 3、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

誰有留守兒童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你好!這是一份有關留守兒童的目前狀況的問卷調查.你的意見相當寶貴,就你的個人情況和感受如實填答.此問卷不記姓名,調查結果僅供學術研究使用,絕對保密,謝謝參與! 1、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誰生活在一起? ( ) A (外)祖父母 B 親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 2、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平時是否和他們有矛盾? ( ) A 經常有 B 偶爾有 C 幾乎沒有 D 沒有 3、平時和他們有矛盾時,你怎樣處理? ( ) A 吵架 B 悶不吭聲 C 向父母訴苦 D 采取某種行為發(fā)泄 4、平時你是否有零花錢? ( ) A 有 B 沒有 5、每個月生活費是多少?( ) A 少于50 B 50 C 100 D 100以上 6、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 ) A 明白 B 不明白 7、你多久和父母聯(lián)系一次? ( ) A 平均一周一次 B 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時的經常聯(lián)系 D 很少聯(lián)系 8、你是否擔心父母在外打工的人生安全? ( ) A很擔心 B有點擔心 C不擔心 9、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來一次? ( ) A 一個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10、平時學習上是否有困難? ( ) A 有 B 沒有 11、如果遇到困難,你會采取什么方式解決? ( ) A 求助老師 B 求助同學 C 求助親戚 D 自己解決 12、如果考試沒考好,大多情況下,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 A自己平時不夠努力 B沒有老師或家長指導 C客觀原因 D自己本來就不行 13、你在學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學多不多? ( ) A 很多 B 一般 C 很少 D 沒有 14、午飯是否葷素搭配?( ) A 葷多素少 B 葷少素多 C 全是素的 D 全是葷的 15、平時經常生病嗎?( ) A 經常生病 B 偶爾生病 C 不生病 16、你平時做家務嗎?( ) A 經常做 B 偶爾做 C 不做 17、會做飯,洗衣服嗎?( ) A 會做飯,不會洗衣服 B 會洗衣服,不會做飯 C 兩個都會 D 兩個都不會 18、平時有時間玩嗎?( ) A 有 B 沒有 19、你覺得身邊的人關心你嗎?( ) A 很關心 B 很少關心 C 不關心 20、你覺得學校,社會對你的關心程度如何?( ) A很關心 B很少關心 C不關心 本問卷到此結束,謝謝參與!

關于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

一句話: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矛盾在于父母一方面要掙錢養(yǎng)家,孩子又不能待在身邊。只能希望以后當地多創(chuàng)造些就業(yè)機會,在家門口上班,這才是解決的根本。小孩子心理和生活那都是需要人去料理的,都重要。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查問卷

留守兒童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你好!這是一份有關留守兒童的目前狀況的問卷調查.你的意見相當寶貴, 就你的個人情況和感受如實填答.此問卷不記姓名,調查結果僅供學術研究使用,絕對保密,謝謝參與! 1、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誰生活在一起? ( ) A (外)祖父母 B 親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 2、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平時是否和他們有矛盾? ( ) A 經常有 B 偶爾有 C 幾乎沒有 D 沒有 3、平時和他們有矛盾時,你怎樣處理? ( ) A 吵架 B 悶不吭聲 C 向父母訴苦 D 采取某種行為發(fā)泄 4、平時你是否有零花錢? ( ) A 有 B 沒有 5、每個月生活費是多少?( ) A 少于50 B 50 C 100 D 100以上 6、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 ) A 明白 B 不明白 7、父母外出打工,你想不想和他們住在一起? ( ) A 想 B 不想 8、你多久和父母聯(lián)系一次? ( ) A 平均一周一次 B 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時的經常聯(lián)系 D 很少聯(lián)系 9、你是否擔心父母在外打工的人生安全? ( ) A很擔心 B有點擔心 C不擔心 10、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來一次? ( ) A 一個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11、平時學習上是否有困難? ( ) A 有 B 沒有 12、如果遇到困難,你會采取什么方式解決? ( ) A 求助老師 B 求助同學 C 求助親戚 D 自己解決 13、如果考試沒考好,大多情況下,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 A自己平時不夠努力 B沒有老師或家長指導 C客觀原因 D自己本來就不行 14、如果因為做錯一點小事而被老師和家長批評,你會怎么做? ( ) A承認錯誤,下次不再犯 B有點氣憤,但只在心里想 C無所謂,聽完就算 D當面頂撞,對著干 15、你在學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學多不多? ( ) A 很多 B 一般 C 很少 D 沒有 16、 每天是否按時吃飯?( ) A 按時 B 不按時 17、午飯是否葷素搭配?( ) A 葷多素少 B 葷少素多 C 全是素的 D 全是葷的 18、是否經常吃到新鮮水果?( ) A 經常吃到 B 偶爾吃到 C基本吃不到 19、平時經常生病嗎?( ) A 經常生病 B 偶爾生病 C 不生病 20、你平時做家務嗎?( ) A 經常做 B 偶爾做 C 不做 21、會做飯,洗衣服嗎?( ) A 會做飯,不會洗衣服 B 會洗衣服,不會做飯 C 兩個都會 D 兩個都不會 22、平時有時間玩嗎?( ) A 有 B 沒有 23、你覺得身邊的人關心你嗎?( ) A 很關心 B 很少關心 C 不關心 24、父母不在身邊,你覺得自己性格變了嗎?( ) A 變了 B 沒變 25、你覺得學校,社會對你的關心程度如何?( ) A很關心 B很少關心 C不關心 本問卷到此結束,謝謝參與!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二、我校留守兒童健康現狀 1、學生基本概況 我校地處隆昌縣的偏遠農村。這個地方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父母或者親戚來照顧!我?,F有學生224人,其中有留守學生121人,占學生總數的57%。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作業(yè)不按時完成、完成的質量差、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愿與其他同學和小朋友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2、監(jiān)護人狀況 監(jiān)護類型以隔代監(jiān)護為主,隨公婆外公外婆生活的占79%,隨父輩生活的占12.4%,隨旁第親屬的占7.7%,隨其他生活的占了0.9%。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低,識字少或是小學文化水平的占77.6%。在輔導留守兒童學習的情況方面,只有20%的能夠每天或者經常輔導學生學習,有42%的輔導不了或不輔導學生學習。有20%的監(jiān)護人經常和留守兒童談心、溝通,有28.7%的人從未與留守兒童談心或沒想過這個問題。在與學校聯(lián)系方面,有11.7%的監(jiān)護人經常到校與老師交換意見;有42.3%的偶爾去,有43.4%的監(jiān)護人從來沒有去過,認為不關他的事。 3、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63%的留守兒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自己感覺孤單,但性格沒變,43 %的留守兒童經常做家務,82%的留守兒童最擔心父母安全,勝過學習成績下降。在學習和生活中,80%的留守兒童是和朋友玩耍。在受到批評時,87%的留守兒童表示會承認錯誤。 4、留守兒童類型 (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能力低的家庭。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jié),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挨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里部分家務事。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婆或外公外婆管理。爺爺奶奶更溺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寧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于生活細節(jié)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這樣,孩子養(yǎng)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寵壞的孩子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有少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yǎng)在親戚家或朋友家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里畢竟沒有在自己家里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和監(jiān)管,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說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5、留守兒童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 (1)、學習成績方面: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yōu)。 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中,一是學習自覺性型,這部分學生占到20-30%;二是任務趨動型,他們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但學習自覺性不高,學習上是被動的,成績一般,這部分學生占50%左右;三是懶惰型,長期不按時完成或不完成或無法完成作業(yè)占20%左右。這個比列比較穩(wěn)定,說明小學階段學生成績受學生性格影響不大,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于習慣的養(yǎng)成。 (2)、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 外出務工的父母由于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采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這種愛的方式,導致兒童的心理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jié)約與艱苦奮斗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人生取向與價值取向。 (3)、心理方面:親情缺失嚴重,心理發(fā)展異常。 留守兒童中,父母在外打工時間達到3-5年和5年以上的占到38%。父母回家的頻率則較低,有36%的父母半年至一年回來一次,26%的父母則是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而孩子與父母主要通過電話聯(lián)系,與父母打電話一周一次的為29.2%,一月一次的為16.4%,一年一次的有6%,不定時的46.2%,還有1.75%的孩子與父母沒有聯(lián)系過。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為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癥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與人交流,在調查發(fā)現,有16%的兒童在學校里的朋友很少,甚至有4.4%的兒童在學校中沒有朋友;二是脆弱、脾氣暴躁、沖動易怒。這個現象也有規(guī)律性,即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表現越來越明顯。 (4)、生活習慣、行為習慣方面: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調查中發(fā)現,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監(jiān)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里,他們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早上不洗臉不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里鉆的同學占很大比例;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不遵守校紀校規(guī),自由散漫,遲到、早退現象經常發(fā)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 (5)、身體健康、安全方面:生活貧困,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證。 少部分留守兒童家長外出打工收入微薄,或家長責任意識淡薄,很少寄錢回家,孩子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部分留守兒童營養(yǎng)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有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或是自身安全意識淡薄,有的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也有學生被燙傷、燒傷,甚至有溺水死亡的。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二、我校留守兒童健康現狀 1、學生基本概況 我校地處隆昌縣的偏遠農村。這個地方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父母或者親戚來照顧!我?,F有學生224人,其中有留守學生121人,占學生總數的57%。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作業(yè)不按時完成、完成的質量差、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愿與其他同學和小朋友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2、監(jiān)護人狀況 監(jiān)護類型以隔代監(jiān)護為主,隨公婆外公外婆生活的占79%,隨父輩生活的占12.4%,隨旁第親屬的占7.7%,隨其他生活的占了0.9%。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低,識字少或是小學文化水平的占77.6%。在輔導留守兒童學習的情況方面,只有20%的能夠每天或者經常輔導學生學習,有42%的輔導不了或不輔導學生學習。有20%的監(jiān)護人經常和留守兒童談心、溝通,有28.7%的人從未與留守兒童談心或沒想過這個問題。在與學校聯(lián)系方面,有11.7%的監(jiān)護人經常到校與老師交換意見;有42.3%的偶爾去,有43.4%的監(jiān)護人從來沒有去過,認為不關他的事。 3、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63%的留守兒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自己感覺孤單,但性格沒變,43 %的留守兒童兄逗簡經常做家務,82%的留守兒童最擔心父母安全,勝過學習成績下降。在學習和生活中,80%的留守兒童是和朋友玩耍。在受到批評時,87%的留守兒童表示會承認錯誤。 4、留守兒童類型 (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能力低的家庭。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jié),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挨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里部分家務事。 (2)隔代教育,指蠢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婆或外公外婆管理。爺爺奶奶更溺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寧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于生活細節(jié)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這樣,孩子養(yǎng)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寵壞的孩子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有少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yǎng)在親戚家或朋友家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里畢竟沒有在自己家里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和監(jiān)管,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說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5、留守兒童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 (1)、學習成績方面: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yōu)。 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中,一是學習自覺性型,這部分學生占到20-30%;二是任務趨動型,他們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但學習自覺性不高,學習上是被動的,成績一般,這部分學生占50%左右;三是懶惰型,長期不按時完成或不完成或無法完成作業(yè)占20%左右。這個比列比較穩(wěn)定,說明小學階段學生成績受學生性格影響不大,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于習慣的養(yǎng)成。 (2)、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 外出務工的父母由于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采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這種愛的方式,導致兒童的心理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jié)約與艱苦奮斗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人生取向與價值取向。 (3)、心理方面:親情缺失嚴重,心理發(fā)展異常。 留守兒童中,父母在外打工時間達到3-5年和5年以上的占到38%。父母回家的頻率則較低,有36%的父母半年至一年回來一次,26%的父母則是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而孩子與父母主要通過電話聯(lián)系,與父母打電話一周一次的為29.2%,一月一次的為16.4%,一年一次的有6%,不定時的46.2%,還有1.75%的孩子與父母沒有聯(lián)系過。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為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癥狀”:一是性羨褲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與人交流,在調查發(fā)現,有16%的兒童在學校里的朋友很少,甚至有4.4%的兒童在學校中沒有朋友;二是脆弱、脾氣暴躁、沖動易怒。這個現象也有規(guī)律性,即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表現越來越明顯。 (4)、生活習慣、行為習慣方面: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調查中發(fā)現,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監(jiān)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里,他們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早上不洗臉不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里鉆的同學占很大比例;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不遵守校紀校規(guī),自由散漫,遲到、早退現象經常發(fā)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 (5)、身體健康、安全方面:生活貧困,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證。 少部分留守兒童家長外出打工收入微薄,或家長責任意識淡薄,很少寄錢回家,孩子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部分留守兒童營養(yǎng)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有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或是自身安全意識淡薄,有的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也有學生被燙傷、燒傷,甚至有溺水死亡的。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是啊··呵呵呵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想要知道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調查完畢后,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那么什么樣的調查報告才合適呢?下面是我?guī)痛蠹艺淼牧羰貎和{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朱寨村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條連接市區(qū)與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種植業(yè)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較為特殊的農村。該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務工人員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農民土地較少(每人約7分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該地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和建設盡綿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zhèn)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xiāng)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為情感方面。父母與子女長時間分離,導致他們之間產生交流障礙。這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jiān)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fā)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jiān)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   一是生活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yǎng)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yǎng)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jiān)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于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jiān)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甚至有的監(jiān)護人放任自流這些孩子,最終使這些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小學階段入學率相對高一點,初中階段則呈下降趨勢。更有孩子產生只想讀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yǎng)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該地留守兒童比例達百分之57,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jiān)護和隔代監(jiān)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fā)展,開辦臨時監(jiān)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jiān)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3、社會方面   凈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監(jiān)管力度,尤其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huán)境對自制力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隱患。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由自發(fā)、自覺到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2   隨著農村父母離鄉(xiāng)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留下了很多的留守兒童,由此引發(fā)了諸多社會問題,在暑假過程中走訪了一些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也有了一頂的了解!結合此次調查,現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提出如下調查意見。   一 、基本概況   這個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huán)境也較為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為了改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fā)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類型!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來源!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在調查中發(fā)現這些孩子由于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jiān)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   因此,這個群體的孩子通常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學生成績不佳。但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小學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yōu)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階段,情況就發(fā)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為優(yōu)秀,調查中發(fā)現,初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yōu)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兒童卻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占80%。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發(fā)展不全。農村留守兒童們由于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調查中,我們發(fā)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為53%,一年一次的為44%,兩年一次的有3%,還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六年未曾回過一次家。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于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采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什么,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邊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   4、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調查中發(fā)現,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監(jiān)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里,他們不講求個人衛(wèi)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里鉆;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yè)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guī),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fā)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他們中抽煙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網吧的更是不乏其人,還有談情說愛的,有些甚至還發(fā)生了性行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fā)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復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為。   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1、監(jiān)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jiān)護人眼里,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jiān)護責任不明確。監(jiān)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yǎng);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fā)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三是監(jiān)護精力跟不上。由于監(jiān)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jiān)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監(jiān)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衛(wèi)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滯后。當今,一方面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卻相對滯后,尤其是邊遠山村。因此,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孩子擺脫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脫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擇進城務工賺錢來養(yǎng)家糊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因此,我們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滯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4、復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復雜的社會信息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比如,抽煙酗酒好爽,奇裝異服好酷,哥們義氣拔刀相助是英雄,談情說愛老婆老公成必須品,等等一切。   三、思考與建議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單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從近期和長遠兩個方面提出我們的建議。   鑒于目前留守兒童群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建議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   2、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權益。   3、培養(yǎng)和扶持以民間組織為依托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構。   4、下大力氣優(yōu)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fā)展。   我們必須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發(fā)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要建設全面和諧的新農村,最終實現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目的。

調查調查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ㄒ唬祟}。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guī)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fā)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于××××的調查報告”、“關于××××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fā)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fā)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fā)出鼓舞和號召。

媒體調查調查者和被調查者是

是指已媒介為載體進行調查,調查者與調查對象,間接接觸,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