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集-前代得失 可為明鑒

2021-11-12 00:00:04崇賢館08:03 9022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29 喜點
聲音簡介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的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意思是:把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原文:(唐太宗)嘆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 ,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征逝,一鑒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書一紙,始半稿,其可識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弊。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唯見其惡,愛者止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猜,可以興矣。’其大略如此。朕顧思之,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可書之于笏(hù),知而必諫也?!?譯文:唐太宗嘆息說:“把銅作為鏡子,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把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朝以來,存亡興替;把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本身的得失,我曾經(jīng)保持這三面鏡子,來防止自己的過錯。如今魏征已經(jīng)死了,我丟失了一面鏡啊。我最近派人到他家,尋得一本文稿,才寫了一半,那些可以認識的是‘天下的事情有好有壞。任用好人那么國家就安定,任用壞人那么國家就衰敗。愛憎之間,應該仔細謹慎。假如喜愛而能了解缺點,憎惡而能了解長處,去除邪惡不遲疑,任用賢能不猜疑,可以興盛了?!蹦潜緯拇笾聝热菥拖襁@樣。我總是思考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錯。公卿侍臣,可以書寫在笏(hù)板上,知道可以進諫的一定要進諫?!?/p>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就是聽取別人的意見,可以看到自己的得失,要積極聽取寬數(shù)陸別人的建議,意見 出自唐太宗的名畢宴言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慎頃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是誰說的?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庇纱丝梢月?lián)想到《十則》中孔子的話:“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被颉皳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意思是:把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該句話出自《舊唐書·魏徵傳》。 原文: 舊唐書·魏徵傳 作者:劉昫 朝代:晉 嘆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 ,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征逝,一鑒亡矣?!?譯文: 譯文:唐太宗嘆息說:“把銅作為鏡子,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把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朝以來,存亡興替;把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本身的得失,我曾經(jīng)保持這三面鏡子,來防止自己的過錯。如今魏征已經(jīng)死了,我丟失了一面鏡啊?!?擴展資料: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更多的是強調唐太宗的主動性,更多的是強調本人的主觀能動性,而非強調人的被動性。以銅為鑒而正衣冠,是人去照鏡子,而非鏡子來照我;以史為鑒而知興替,是人去學習歷史,而非歷史知識主動找人。 同樣道理,同樣邏輯,以人為鑒而明得失,是人主動地去“以人為鑒”,主動地去明得失。前面二點是講主動性,是講自覺,“以人為鑒”當然更多地是強調主動性、自覺性了。 總體而言,唐太宗所強調的,更多的指向內省,更多的指向“明心見性”,更多的指向孔子的“克己復禮為之仁”,更多的指向孔子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也”,更多地指向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更多的指向孟子的“反求諸己”,更多的指向朱熹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這是誰說的

李世民說魏征的!

當皇后失去記憶58章?

周六那個節(jié)日快樂快樂的時候,打電話的時候自然就會啊,然后你在草原上奔跑就行了。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什么意思?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以上為全句,鑒指古代的鏡子。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主要意思就是對比他人的作為和后果可以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去做!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的作者是誰

原話為"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作者是李世民

以人為鑒(鏡),可以知得失。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十二章》之中的哪一句

以人為鑒(鏡),可以知得失??梢月?lián)想到《十二章》之中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天若有情一家之主58

網(wǎng)上一搜就有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