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皇陵】043 解開孝陵空棺之謎(1)

2024-10-17 07:02:27聲聲孤兮04:24 150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0.20 喜點/集
聲音簡介

清東陵中皇陵多次被盜,為何只有孝陵最終可以幸免于難?

之所以清東陵中皇陵被盜了很多次,只有其中的孝陵幸免遇難了。原因也是很簡單的,就是孝陵當中根本就沒有什么東西,沒有什么值錢的陪葬品,自然就讓孝陵在盜墓賊手中幸免遇難了。 在孝陵大大碑樓上就有著這樣的一句話: “皇考遺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 這句話簡單來說意思就是說這里面沒啥值錢的東西,沒有埋藏金玉這一些寶器。當然光是這樣的一句話也是很難讓人相信里面是沒什么值錢的東西的。要知道孝陵可是順治帝的皇陵。這樣的一座皇陵說里面沒有值錢的陪葬品自然是讓人難以置信的。 其實孝陵之所以說里面沒什么值錢的東西也是有著歷史依據的。順治帝身為清朝入關的第一位帝王。他的下葬也是采用的關外的方式的。就是將人連同這些陪葬品一起火葬了,再將這些全都裝進壇子里埋葬在地宮當中。 一直等到康熙上位之后,為了讓漢族和滿族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就將下葬的方式改為了土葬。這樣也就導致了順治帝之后的帝王的皇陵都存在陪葬品,也讓皇陵當中除了孝陵都被盜墓賊光顧過。 而且當時為了讓順治帝更快的入土為安,孝陵建造得是非常的快的,再加上當時國庫開始空虛,就把建造的經費都用在了一些關鍵的地方,就是地宮了。孝陵的地宮是非常的嚴實的,而且也還有好幾十層,一般的炸藥都是炸不開的。

說,明孝陵的故事

有人說,南京景點就是大小墳墓,明孝陵、中山陵、雨花臺、將軍山……綜合年代之久、規(guī)模之大、分量之重等諸多特點,明孝陵有獨一無二的地位,2003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聞名中外。 前兩天去明孝陵,起因是小娃最近看了《三國演義》,帶他去尋孫權墓。孫權墓正在明孝陵內。據說,修陵之初,本要遷走孫權墓,但太祖朱元璋稱“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他守門吧”,因此才留了下來。在我看來,看門是假,惺惺相惜之情是真吧。 簡單介紹一下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墓,據說因馬皇后謚號“孝慈”,故得“孝陵”之名。孝陵修建自洪武十四年至大約永樂十一年,歷時30余年,為現今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孝陵有歷史的永恒,有也季節(jié)的變換。 秋天,金黃的梧桐葉零落飄散,鋪滿神道的時候,很多專業(yè)、業(yè)余的攝影者舉著大炮小炮來賞景拍照。南京梧桐滿城盡是,為什么大家獨愛孝陵神道呢? 因為神道兩旁,600年風雨不改,始終靜穆、巋然守候的12對石獸。 依次為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每種2對兩跪兩立。這些石獸既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又有各自的寓意: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它既是皇權的象征,又起到鎮(zhèn)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種神獸,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觸有罪的人;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zhèn)四方;大象是獸中巨物,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wěn)固;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即麟、龜、龍、鳳之首,它是披的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江山的重要坐騎。 神獸皆以整石雕刻,象為最大,重達 80 噸。據說是冬季時,在路面上灑水結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滾軸,一路上用人力推滾的辦法來完成運輸的。 有時候參觀歷時古跡,就格外強烈地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渺小,當然這是悲觀的。樂觀的大概就是來神道拍梧桐葉的人,在某事某刻同時感受季節(jié)短暫的更替,和歷史不變的永恒,仿佛穿越數百年,生命因此得到了延長和豐滿。 春天,乍暖還寒,暗香浮動,孝陵內最受寵愛的則是孫權墓旁的梅花山。如今城市紛紛擴建,公園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美,為何大家又獨愛梅花山? 因為梅花山旁的孫權。 對歷史下意識的眷戀,其實又何嘗不是一種精神家園的寄托。 孫悟空也會為自己沒有母親而傷心難過,每一個人每一顆心每一個靈魂都期盼有自己的歸屬。 在明孝陵看到一個燙著卷發(fā)的年輕時尚的爸爸,帶著一對小兒女,朝朱元璋墓的方向跪拜磕頭。隱約聽到小孩調侃,說媽媽不用跪,媽媽又不姓朱。原來年輕的爸爸是默認了600年前,姓朱的是一家啊。 當天還遇到一個韓國旅游團,一個歐美旅游團。文化無國界,故事無國界,英雄情結無國界。外國友人,肯定不是來看梧桐葉落,也不是來賞梅花開的,一定是來領略明代陵墓文化,或者是來緬懷英雄孫權和朱元璋的吧?

明孝陵簡介呀

明孝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于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積達170余萬平方米,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chuàng)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文化與環(huán)境美學相結合的優(yōu)秀典范。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guī)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fā)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1961年3月,明孝陵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明孝陵及其明功臣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12月,又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明孝陵的重要地位

我也不知道??

明孝陵的介紹。

張德獅虎草原的門票是58元。高年級兒童沒有優(yōu)惠票。就是正常購票。彰武縣德力格爾草原景區(qū)位于彰武草原生態(tài)修復示范區(qū)腹地。占地4000畝,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這里到處是花,草纏綿,山清水秀,草長鶯飛。不僅擁有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景觀,還以“彰武治沙精神”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而聞名省內外。德格景區(qū)致力于打造草原休閑度假、蒙餐民宿、休閑體驗、康復療養(yǎng)等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景區(qū)建有蒙古營地、半拉山、千年古楓、元寶山、大黑山、綠色景觀、民宿、海盜船、游艇、沙灘摩托車、治沙體驗基地、房車營地、賽馬場、打造手指心島、七彩滑道、兒童游樂場、霍比特小鎮(zhèn)、萌寵動物園、青少年發(fā)展基地、牡丹園、玫瑰園、荷花池、觀鳥島。

求全本《金棺陵獸》電子書謝謝

怎么發(fā)給你啊

皇陵是誰的陵墓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另兩資料分別為:秦始皇陵位于臨潼以東5千米處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qū)境內,),它南依驪山的層戀疊嶂之中,山林蔥郁;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huán)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環(huán)境獨秀。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guī)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于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跡”中的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墓之謎

現在沒有那么好的保存技術,把挖出來的東西完整保存下來。兵馬俑就是技術不夠而掉色了

明孝陵和中山陵好玩嗎?

明孝陵不好玩,只有石象路秋天應該還不錯,其他問號臉,門票70問號臉,中山陵很值得去,但記得提前預約,看完中山陵覺得很有感觸,想著明孝陵門票70應該不至于太差,然后去了就,,,差得很,要不就先去明孝陵,不然心理落差超級大

我想問一下,誰寫過明孝陵的作文,可以指導下嗎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合葬于此。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規(guī)制和模式營建的。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馬皇后謚“孝慈”,故陵名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30余年。明孝陵也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寢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明孝陵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筑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qū)內的主體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特別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寢”和前后三進院落的陵寢制,反映的是禮制,但突出的是皇權和政治。明孝陵是現存建筑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chuàng)了陵寢建筑“前方后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guī)制,一直規(guī)范著明清兩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國帝陵發(fā)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guī)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鐘山環(huán)境優(yōu)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在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遺產成員。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tǒng)的建筑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xù)五百余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明清皇家陵寢分布于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等地,是中國明清兩朝皇帝陵寢建筑群,按照嚴格的等級規(guī)制營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體系,布局嚴謹,規(guī)模宏大,建筑華美,工藝精細,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的喪葬制度。200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其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并將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