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之善察

2023-12-04 14:00

2023-12-04 14:01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這句話通俗的解釋就是:大家都厭惡他,一定要考察;大家都喜歡他,一定要考察。對人的評價不能從眾,孔子這里用了一個“必”字,強調(diào)了越是一面倒的評價,越是要考察。我們先來看看古人的做法。

一匹馬正拉著鹽車,吃力地爬坡,馬累得呼呼喘氣,耷拉著腦袋。馬夫站在馬的左邊,不時用馬鞭抽打它,并自言自語道:沒用的東西,光吃不干活。孫陽上前,頻頻點頭,面色興奮:這真是一匹難得的好馬?。∧氵€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先是一驚,然后面露微笑,頭頂?shù)纳戏匠霈F(xiàn)一個思想泡:這人一定是個大傻瓜,這分明就是匹沒用的馬!駕車人干脆地說道:“好,沒問題!”

半個月后……一匹精神抖擻,高大彪壯的馬出現(xiàn),它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孫陽站在右邊。楚王站在這匹馬的左邊上,面色大好,連連點頭:不愧是千里馬,孫卿家,你真的是伯樂也!說完,哈哈大笑。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伯樂識馬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車夫認為這匹馬不行,而孫陽卻善于觀察,看出這是一匹難得的好馬,這正是“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的道理。不被表面所迷惑,對待身邊的事物和人做到善察,才是真正的智者。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