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苦衷的三歲孩子,還是有吃手的壞習慣?

2023-11-18 15:37

5個回答
父母總是溺愛孩子太多孩子想要的東西,爺爺奶奶都會第一時間給他沒有養(yǎng)成非常好的一些自律性的習慣。比如說隨便拿起什么東西就往嘴里面吃,這些都是吃手的壞習慣之一因素。

母嬰群里有一位寶媽為孩子吃手的事情頗為發(fā)愁,一通牢騷后,更多深有同感的寶媽跳了出來,紛紛表示對吃手行為的無措。

甚至有的孩子已經(jīng)三歲了還改不掉吃手的習慣,什么方法都嘗試過,要么當下有效,其實只是改在父母看不到的時候吃;要么一直大哭大鬧根本執(zhí)行不下去。

這樣可不行!

吃手看似事小,其實細細道來你會發(fā)現(xiàn)這件事并非可以忽視不理或者隨意處置,孩子吃手不是單純的表面行為,是有很多“苦衷”的,父母的應對也要更加擁有智慧,更有針對性地選擇科學的方式。



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講講“吃手”行為背后的故事……


一.面對愛吃手的寶寶,這些做法不該有

1. 一味順其自然,長大就會好

民間有這種俗語“小孩手上三斤蜜。”確實,吃手這種行為對低齡的寶寶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因此很多父母起初都會不加重視。

但據(jù)專家研究表明,寶寶2個月后會普遍開始出現(xiàn)吃手的行為,這是智力發(fā)育正常的表現(xiàn)。但是如果1歲之后還是白天晚上頻繁吃手,就要引起重視了。而如果4 歲以后還有吃手的習慣,就可能要求助相關(guān)心理機構(gòu)了。

因此,吃手行為不可以一味的順其自然,必須根據(jù)年齡段區(qū)別對待。



2. 堅決不許,吃一次打一次

有的父母意識到孩子吃手是不小的問題,卻選擇了比較極端的方式應對。

比如有的父母會故意把苦味辣味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抹在寶寶的手指上,當寶寶吃手的時候就會被辣的哇哇大哭,想以此讓寶寶“長記性”改掉壞習慣,但這種行為不可能經(jīng)常去做,寶寶也就很難徹底改掉。

還有的父母會打罵寶寶,見一次打罵一次,寶寶當下確實會感到害怕而順從,但對寶寶心理其實是不小的傷害。


3. 連蒙帶騙,編故事高手

很多父母發(fā)現(xiàn)自從寶寶出生后,自己就變成了“編故事”高手,什么離譜的話都能很認真地說出來。

比如看到寶寶愛吃手,有的父母就會說“手里有蟲子,你再吃蟲子就會進到肚子里,就要去醫(yī)院打針開刀”;更有甚者,還會說“你再吃手就會爛了,就會掉下來!”……

這些荒唐的謊言可能暫時能唬住天真的孩子,但一旦謊言被證實無效,孩子就再也不會相信了,反而會更加瘋狂地吃手,適得其反。



父母想要阻止孩子吃手的心是沒有錯的,錯的只是方法。想要找到更科學更有效的方法,我們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愛吃手的原因所在,其實吃手背后的原因并非那么簡單:


二.寶寶吃手不是因為手好吃,其實是有“苦衷”的

1. 處在探索世界的“口欲期”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后的第一年稱為“口欲期”,指的就是一歲以內(nèi)的嬰兒主要是通過口部,包括吸吮/吃手等行為來獲得各種欲望的滿足,這也是人格發(fā)展的第一個基礎(chǔ)階段。

而醫(yī)學上也證實,寶寶的口唇觸覺神經(jīng)比手指的觸覺發(fā)育更早。因此我們要知道,“口”對于一歲以內(nèi)的寶寶來說,就是探索世界的工具,吃手也就變成了探索世界的一種重要途徑。



2. 正在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

在《兒童心理學,其實你不懂孩子》一書中有這樣的說法:孩子開始吃手,其實就是開始學習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我們可以這樣來剖析一下,因為手和嘴巴之間是有一定距離的,要想吃到手,寶寶就要練習自己的手臂。

使用口是需要手來配合的,當寶寶的口吮吸到手時,口對手的感覺和手對口的感覺需要被大腦統(tǒng)合起來。在兒童心理學上,這種認知被稱為“跨通道認知”。因此寶寶吃手其實可以非常好地練習和認識自己的身體。


3. 給自己的一種安慰

我們提倡,在寶寶出生后的半個小時后內(nèi),就要盡快讓他吸吮到母乳,這是因為寶寶的本能就是通過吸吮母乳來獲得能量和安慰的,不論是餓了還是無聊了困了,都會本能地想要吸吮母乳。

但是并非任何時候?qū)殞毝寄芗皶r獲得這種安慰,也就使得他在無法得到充分滿足的時候,學會了吃手來進行自我安慰。

所以不要輕易剝奪寶寶吃手的權(quán)利,他可能只是在單純地安慰自己。



4. 為了緩解出牙的不適

大部分寶寶在出生6個月的時候會開始出牙,這也是可以添加輔食的時候。在出牙的時候,必然會牙齦癢痛,使得寶寶異常煩躁。

這時他就可能會選擇吃手來緩解不適的感覺。


這下你是否有些明白了呢,寶寶吃手其實是有各種“苦衷”的,大人不要輕易否定和打斷,以免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而且有專家研究表明,吃手對大腦發(fā)育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以啃大拇指的作用最大,會直接刺激腦細胞的發(fā)育,另外四個手指則可以刺激大腦周邊運動神經(jīng)的連接。可見吃手的好處還是不一般的。

可是父母們一定還會擔心,關(guān)于吃手是否衛(wèi)生會不會引起疾病的問題,別急,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如何更加健康地讓寶寶吃手。


三.讓寶寶健康吃手,父母需要這樣做

1. 保證衛(wèi)生的情況下允許吃手

尤其是對于1歲以內(nèi)的寶寶,父母要允許他們吃手。但是一定注意要把他的小手洗干凈,防止病從口入。

到外面玩的時候要隨身攜帶濕紙巾,以便能隨時滿足他吃手的愿望。


2. 用愛來糾正吃手問題

對于低齡的孩子,父母一定不要用極端的方式,盡量用更溫柔更委婉的方式來感化寶寶。

當寶寶吃手時,輕輕地幫他拿開,然后立刻用玩具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在陪寶寶玩耍的時候,為了防止他吃手,可以握住他的手。

而對于年齡稍長的寶寶,可以經(jīng)常將吃手的壞處,讓孩子慢慢地理解。



3. 多表揚鼓勵

習慣不是短期內(nèi)能改變的,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制定一個計劃,哪一天做到了半天或者一天不吃手,就獎勵一個小星星或者陪他做點什么,多用表揚和鼓勵的方式讓寶寶更愿意改正,以此來改掉吃手的壞習慣。

孩子缺乏安全感,感到恐懼時會讓他不自主的吃手,還有的孩子長牙時牙床癢也會吃手緩解,孩子在吃手時,家長需要了解清楚孩子吃手原因進行合理引導。
三歲孩子還在吃手是因為一歲時孩子進入口欲期,口欲期的孩子通過吃手行為獲得各種欲望的滿足,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孩子通過吃手來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或者是給自己一種安慰。
相關(guān)問答
家長不能慣著孩子哪些壞習慣?該怎樣糾正這些壞習慣?
1個回答2024-03-02 16:04
在評判別人家的孩子好不好,是否懂事時,可以說人們總能說得頭頭是道,往往還都是有理有據(jù)的,說的那叫一個“客觀準確”。但是到自家孩子時,不自主又會放寬標準,沒辦法,父母看自家孩子總是越看越好,有時候缺點...
全文
孩子打人壞習慣如何糾正孩子動手打人的壞習慣
1個回答2024-02-12 17:47
小孩子動手打人是怎么回事?小孩子好動手打人,這是兒童在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逐漸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經(jīng)常性的有意的向別人的攻擊行為,并成為一種固定的反應模式。像這么小的孩子打人,還不是什么“異常行為“或...
全文
什么是好習慣,什么是壞習慣?
2個回答2022-12-04 15:17
好習慣是不影響他人,不影響自己健康的,,反之壞習慣
什么是好習慣,什么是壞習慣
4個回答2023-05-18 03:35
讓自己心情好,對長遠看,是對自己的成長有積極 作用的,是好習慣。個人觀點。
關(guān)于好習慣或壞習慣的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28 07:16
孟母擇鄰 ??? 孟子的母親十分注重環(huán)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影響作用,孟子小時候,孟母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遷居三次。 ??? 據(jù)說,孟母起初帶著年幼的孟軻,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軻看見人...
全文
關(guān)于好習慣或壞習慣的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29 18:08
孟母擇鄰 ??? 孟子的母親十分注重環(huán)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影響作用曾先后遷居三次。 ??? 據(jù)說,孟母起初帶著年幼的孟軻,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軻看見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學著玩。孟母見了,...
全文
關(guān)于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小故事,在線等~
1個回答2024-02-19 05:04
魯迅“愛書” 魯迅先生從少年時代起就養(yǎng)成了愛護圖書的好習慣。每次看書,他總是先洗手,一旦發(fā)現(xiàn)書臟了,就小心地把它擦干凈;他還學會了釘書、補書的本領(lǐng),備有一套工具,如發(fā)現(xiàn)書有破損,便及時細心整理...
全文
媽媽的壞習慣
1個回答2024-02-03 12:14
樓主你好,可以委婉的告訴她你的想法或者把不好的一點給直接講出來,希望早點改善。祝樓主生活愉快!
孩子壞習慣
1個回答2024-02-11 14:07
你好,孩子小的時候就是有一些毛病的,這些都是正常的。等長大了就會自然好了。
我有一個壞習慣
1個回答2024-02-09 13:06
想說的憋住 別說 先想想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