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讀后感

2023-12-06 19:38

1個回答

  《牛虻》讀后感【一】

  翻開這本書,一起追隨伏尼契的腳步……

  亞瑟成長在佛羅倫薩一個富有的家庭里,母親是兩個孩子的繼母,而他的親生父親是神學院院長蒙泰尼里,也就是說亞瑟是個私生子。然而他的母親在他17歲得冬天里去世,他也開始在大學里參加了秘密革命組織——青年意大利黨。瓊瑪是他兒時的玩伴,他對她的愛純潔得像一朵盛開的百合,同時瓊也是組織里的一員。在一次對話中,亞瑟對神甫蒙泰尼里透露了他參加革命組織的事,神甫為此開始感到了不安。后來,蒙泰尼里赴羅馬任主教之職,而卡爾狄神甫接任神學院院長一職,當亞瑟向卡爾狄神甫懺悔時受騙說出秘密革命組織的名稱和自己偷運政治書籍的事實。卡爾狄神甫隨即告密,亞瑟和一黨同志被捕。

  亞瑟出獄后,告知瓊是他將組織的秘密說出去時,受到了瓊的鄙棄,深受打擊,恰在此時,他又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之謎,在雙重打擊之下,亞瑟精神崩潰,他砸碎神像,留下字條偽稱自盡,然后潛出海關(guān),偷渡到了南美洲,然而這一年他才19歲。

  在南美,他墜入了“真正的地獄之中”,他到處漂泊流浪,做過雜工和賭窟仆人,在他21歲那年被一名水手打成殘廢,傷愈后到雜耍班子充當小丑,受盡恥笑和侮辱。非人的遭遇極大地改變了亞瑟的性格和面貌,以致十三年后,當年的戀人瓊和他的親生父親面對他竟然也沒認出他來。

  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他的傳奇一生給了我強烈的震撼。

  學會堅強,無論你我,挺起胸膛,直面困難,向困難挑戰(zhàn)——這是《牛虻》給我的啟示!

  主人公牛虻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曾經(jīng)天真地以為這個世界是多么地美好。名義上是富豪之子,但實則是受異母兄嫂的歧視的私生子的他,精神上很受挫傷,卻始終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把淵博學識蒙太尼里神甫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他對自己的關(guān)懷。但是,當他接觸了青年意大利黨人,看到了自己懺悔神父的間諜行經(jīng)、認清了教會和反動當局狼狽為奸、鎮(zhèn)壓革命的殘酷現(xiàn)實之后,他大徹大悟,從而走上了與他們進行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斗爭的道路。

  我深深震撼于這驚心動魄的故事,《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為主線。牛虻因誤會被認為出賣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為里瓦雷士。在那里,牛虻成了殘疾人:跛腳,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參加了革命,在偷運軍火時由于疏忽被捕,最后被殺。大筆勾勒和細致描繪了牛虻飽受壓抑和摧殘后,背叛了他曾篤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熱的革命斗爭,錘煉成一個為統(tǒng)一和獨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戰(zhàn)斗的革命者。

  人的靈魂,系在那個扭曲的身軀里,被迫為它所奴役,想想它在眾人的面前瑟瑟發(fā)抖,羞辱和苦難使它透不過氣來當時的意大利正遭到奧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吸引著熱血青年。牛虻決定獻身于這項事業(yè)。然而,在遭遇崇拜的父親的欺騙,心愛之人的誤解時,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苦之中,幾乎要發(fā)狂。這次挫折對亞瑟來說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同時又是火中鳳凰的新生,從此之后,亞瑟再也不是舊“亞瑟”了,他變成了“牛虻”。

  流浪生活磨煉了亞瑟,回到意大利時,他已經(jīng)是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牛虻了。此時,他又遇見了瓊瑪,但瓊瑪已認不出他了。牛虻和他的戰(zhàn)友們積極準備著起義。在一次偷運軍火的行動中被敵人突然包圍,牛虻掩護其他人突圍,自己卻因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現(xiàn)而垂下了手中的槍,不幸被捕。牛虻的戰(zhàn)友們設法營救他,但牛虻身負重傷,暈倒在越獄途中。敵人決定迅速將他處死。前來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圖以父子之情和放棄主教的條件勸他歸降;而牛虻卻企圖打動蒙太尼里,要他在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做出抉擇,但他們誰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簽了字,自己也痛苦地發(fā)瘋致死。

  刑場上,牛虻從容不迫,慷慨就義。在獄中給瓊瑪?shù)囊环庑爬?,他寫上了他們兒時熟稔的一首小詩:不管我活著,還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鞓返娘w虻!至此,瓊瑪才豁然領(lǐng)悟:牛虻就是她曾經(jīng)愛過而又冤屈過的亞瑟。他,牛虻——一個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運折磨的人。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成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就好像大草原上的一群小鹿,誰有勇氣,誰跑得快,誰就活下來;否則,就被淘汰。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坦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后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nèi)心承受了非人的煉獄般的折磨。他給我們留下的思索是:人到底該為什么活著,該怎樣活著。挫折中是難免要流眼淚的,擦干了,站起來,就長大了,堅強了。用牛虻自己的話說,他從死亡那里走來,也就不怕死亡了,他對人民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對朋友的坦誠、對愛情的忠貞、對生活的投入、對死亡的蔑視,永遠是我們可以借鑒的一個楷模。雖然生命已盡,但愛與希望永存!對于牛虻來說,他所面臨問題的根本就是宗教,一些對權(quán)貴如饑似渴的人利用了宗教,而他應該破除這層羊皮,直刺狼的心臟。

  牛虻是個強者,他意志堅強、機智勇敢,是真正的強者!

  《牛虻》讀后感【二】

  意大利青年亞瑟·伯爾頓,出身富商家庭。成年后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亞瑟在懺悔時不小心泄露了機密,使得戰(zhàn)友被捕,令青梅竹馬的女友瓊瑪誤會。亞瑟還痛苦地發(fā)現(xiàn)自己竟是無限崇拜的蒙泰里尼神父的私生子。一連串的打擊粉碎了亞瑟的心,他一錘子雜碎了心愛的耶穌神像,在書桌上放了一條偽裝自殺的紙條,毅然離去,來到了南美洲。

  在南美洲漂泊的13年,他受盡屈辱,歷盡艱辛。他化名為牛虻回到意大利時,他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堅定、冷酷、老練的人了。牛虻回國組織武裝,偷運軍火,積極準備起義。但最后本能逃生的牛虻卻因為蒙泰里尼站在面前猶豫沒有開槍而被捕。生父的勸降沒能打動牛虻,牛虻也沒能說動蒙泰里尼加入他們的組織。蒙泰里尼痛苦地在兒子的死刑判決書上簽上了字,牛虻從容就義,倒在槍下。

  蒙泰里尼是一個對基督教徒們來說算得上仁慈的紅衣主教,他對亞瑟的感情也有著濃濃的父愛。13年后,他們再次相遇,可是父子兩人都有著自己的信仰。蒙泰里尼在要上帝(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作出抉擇。對他來說,上帝是創(chuàng)造一切美好事物的神靈,是上帝讓亞瑟沒有淹死,是上帝把失散了13年的孩子還給了他……他無法舍棄他心中的上帝,又無法將他的愛分出一半來給兒子。蒙泰里尼最后目睹了兒子的死亡,但他很快也隨兒子而去。

  當蒙泰里尼痛苦地在上帝與兒子之間作出了選擇時,他覺得以血贖罪的事應該在兒子身上實現(xiàn);當兒子再也醒不過來的時候,他又后悔自己作出的選擇,因思念兒子而精神失常。

  在蒙泰里尼看來,他一時間作出的選擇是對的,可等心愛的兒子再也不能回到他身邊時,他又無比悲傷,他在當時沒有認識到兒子對他的重要性,雖然當時他也愛著兒子,但他不能背叛他的天主。一段悲劇是因為當時作出了錯誤的選擇就上演了。

  有人曾說:“選擇就意味著失去。因為任何一種選擇,必須以放棄和推動某種事物為前提,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選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边@說的不也是這么一種道理嗎?選擇是多么的重要,它關(guān)系著未來事物的發(fā)展。我們無法后悔自己的選擇,更無法改變當初的選擇。面對著一道道人生中數(shù)不盡的選擇題,如果因為一時的糊涂而誤了大事,釀成了嚴重的后果,那今后的人生又該何去何從呢?

  所以要學會選擇,學會放棄?!皩櫲璨惑@,閑看亭前花開花落; 去留隨意,漫隨天際云卷云舒?!边@才是人生的徹悟境界。

  《牛虻》讀后感【三】

  在暑假期間,我還看了另外一本書,叫做《牛虻》。

  《牛虻》是女作家艾 麗 伏尼鍥的長篇小說,艾 麗 伏尼鍥是愛爾蘭女作家,柏林音樂學院畢業(yè),年輕時僑居俄國。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牛虻》。

  本篇文章描述了純真,優(yōu)質(zhì)的熱血青年亞瑟,經(jīng)過血與火的洗禮逐漸成為一名為了意大利的獨立和統(tǒng)一而頑強戰(zhàn)斗的剛強,無畏的愛國志士——牛虻的動人故事。

  作為一個性格鮮明的愛國志士的形象,牛虻是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意大利革命者的典型。

  我認為小說最動人心魄的篇章是牛虻為了崇高事業(yè)忍受各種苦命最后英勇犧牲的部分。

  牛虻的剛強與無畏,他那鋼鐵般的堅韌之力,他對敵人的憎恨與輕蔑,他那不為任何拷打凌辱所屈的堅貞品質(zhì),是使得幾代年輕人受到心靈的震撼!

  讀這部小說時,除了讓我感動和受激勵外,也讓我感到了一絲凄涼:受盡磨難的牛虻對自己曾經(jīng)最心愛的人冷嘲熱諷,對自己最崇拜的神父——親生父親,也如同見了仇人一般,到了最后,一切真相大白時,不知有多少人流下了懺悔的眼淚,都在為當初的不應該而自責。但一切都太晚了,牛虻死了,含著滿腔的幽怨死去了,最終留給了世人一具軀體,一種精神,

  一段故事和無限的思考。。。。。。

  不知你在讀過此書后,是否想過,為什么亞瑟會變成牛虻?為什么牛虻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以最冷漠的態(tài)度來對待?為什么蒙太尼里的秘密,知道牛虻將死時才吐露?為什么他不早些以父親的身份站出來?為什么。。。。。。太多太多的疑問,一時間充滿了我的大腦。原來,答案就是——教會,使他們拆散了一對對情侶,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作者以牛虻的身份抒發(fā)了對當時社會制度的不滿,以及對當時世態(tài)炎涼的慨嘆。這就是《牛虻》

   我精心推薦

相關(guān)問答
牛虻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12-06 04:05
一種昆蟲 虻科昆蟲屬雙翅目,為中形到大形的種類,強壯而有軟毛,通常稱為牛虹。東北林區(qū)俗稱“瞎碰”或“瞎虻”
虻牛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11 21:47
故:原來的.這里指牛依舊低頭吃草. 聞:聽到. 犢:小牛. 奮:有提起,舉起的意思,這里可以理解為牛豎起耳朵. 古代有個很有名的音樂家公明儀,能彈得一手好琴,但輕易不給人彈。在城里住著太過嘈雜,...
全文
牛虻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2-12 18:11
上帝和兒子 ——《牛虻》讀后感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這首小詩,是牛虻最后的字跡,寫完它,他就上了行刑場,然后他死了。 他死...
全文
《牛虻》的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2-24 21:21
1)牛虻(亞瑟·勃爾頓)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他在革命斗爭中學會了堅強,并支撐了他的事業(yè)。 《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為主線,大筆勾勒和細致描繪了牛虻飽受壓抑和摧殘后,背叛了他曾篤信的上帝...
全文
牛虻 讀后感
1個回答2022-05-19 08:35
自己寫吧,努力
《牛虻》這本書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07 04:02
無論我活著,或者我死去,我永遠都是只快樂的飛虻,這是伏尼契的小說《牛虻》中的最后一句話。 牛虻是本革命性的小說,完成與18幾幾年,雖然很久遠,但仍然影響了前蘇聯(lián)和社會主義中國的很多人???!-- -->...
全文
牛虻的劇情
1個回答2024-03-22 00:27
影片主人公牛虻(即亞瑟),開始由于他的幼稚、無知,受了教會的欺騙,連自己的情人瓊瑪也因出于誤會而和他螞螞決絕。后來,他逐漸成熟,成州逗為一個革命者。當瓊瑪于十三年后重會牛虻時,依稀認出他就是當年的亞...
全文
《牛虻》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4-21 18:49
一個外號叫牛虻的男主人故事,一個堅強的硬漢,(The Gadfly)是英國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出版于1897年的歌頌意大利革命黨人牛虻的小說。他參與了反對奧地利統(tǒng)治者、爭取國家獨立統(tǒng)一的斗...
全文
牛虻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5-04 05:45
牛虻 解釋: 1/一種昆蟲 2/艾捷爾.麗蓮.伏尼契的一本著作的名稱 1. 牛虻(horse flies) 虻的俗稱. 昆蟲綱(Isecta)雙翅目(Diptera)虻科 ...
全文
牛虻讀音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4-09 23:53
牛虻讀音是什么 牛虻拼音 [niú méng] [釋義]:咬或騷擾牲畜的任何一種虻。身體長橢圓形,有灰黑黃褐等色,胸部和腹部有花紋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