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佛教繪畫藝術

2024-05-02 23:10

1個回答
怎樣欣賞佛教繪畫藝術

作者:行者李斐
怎樣欣賞佛教繪畫藝術
佛教繪畫藝術就其內容來分,可以有七類:(一)佛類,(二)菩薩類,(三)明王類,(四)羅漢類(包括緣覺類),(五)天龍八部類,(六)高僧類,(七)曼陀羅類。佛圖就其內容來分,也可以有六類:(一)佛傳類,(二)本生類,(三)經(jīng)變類,(四)故事類,(五)山寺類,(六)雜類。此外還有「水陸畫」一種,是由像和圖混合組成的佛畫集。
佛是梵語「佛陀」的略稱,義為「覺者」,是佛教對徹底覺悟真理者的尊稱。人人都可以達致對真理的徹底覺悟,因此人人都可以成佛。成佛之后所作的事業(yè)就是教化眾生。佛教認為在一世界之中同時只能有一佛教化,所以一世界又稱為一佛土。佛教又認為時間是無始終的,空間是無邊際的 。因此就空間來說,世界既是無邊,十方佛也就是無數(shù)的;就時間來說,世界可以反復的由成而壞,一佛的教化也有其始起終盡的時期。一佛的教化終盡以后,又有他佛繼而教化,于是三世,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佛也是無數(shù)的。在這十方三世無數(shù)佛之中,宗教家、繪畫家便選擇佛經(jīng)中所常稱道的佛而繪畫出來,以供瞻覲禮拜之用,這便是佛像畫的由來。經(jīng)常繪畫的有現(xiàn)在世的釋迦牟尼佛,也就是此世界中現(xiàn)在世的教主;未來世的彌勒佛;過去世的燃燈佛(一名定光佛);此世界現(xiàn)階段的賢劫千佛,其中包括釋迦佛(第四佛)和彌勒佛(第五佛);根據(jù)《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jīng)》中所說的此世界過去世的五十三佛;根據(jù)「決定毗尼經(jīng)」中所說的現(xiàn)在十方世界中三十五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

佛教中有兩大派別,所謂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注重在大悲救世,所以要敘述大悲救世的種種方法,也就是十方三世佛土的情況。小乘佛教注重在個人修養(yǎng),所以在空間上只須要談此世界的釋迦佛,在時間上只談釋迦佛以前的六佛,即所謂「七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是也。一般小乘寺院中只塑有一尊釋迦佛像,別無其他尊像。大乘佛教的寺院中便有種種不同的佛像、菩薩像、天人像等。小乘佛教以為佛是由其形體和道德品質相結合的,其形體稱為生身,其道德品質稱為法身。在繪畫上便要求從形容上能體現(xiàn)佛的道德品質。大乘佛教的本質是徹底體證了絕對真理(真如),絕對真理和佛的智慧是一致的,從而說佛有三身:絕對真理是佛的法身;體驗真如的智慧(如如智)是佛的報身;教化世間的尊勝儀容是佛的應身。這佛的三身都要能從形容上表達出來,于是有三個不同的佛名和三種不同形態(tài),就是:毗盧遮那佛(法身佛)、盧舍那佛(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應身佛)。無論其為小乘佛教的釋迦牟尼佛做腔昌,或者犬乘佛教的三身佛,在雕塑上或繪畫上都要求具有能體現(xiàn)佛的道德品質的儀容形貌,這便是「三十二相」和「八十隨形好」之說。這些相好是繪畫佛像所必須注意的。填在大乘佛教中又有顯教和密教之分。顯教注重理論,密教注重事相。密教把所有佛教理論都用形象表達出來。顯教中對某一理論問題的系統(tǒng)解釋,密教便用有一定組織的形象來表達,這種形象名為「曼陀羅」,譯為「壇城」。例如顯教中「轉識成智」的問題,在密教中便用五方佛(中東南西北)來表達。中央毗盧遮那佛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或妙聲佛表成所作智。此外,密教還有消除純扒一切災難的熾盛光如來,布施餓鬼令得安樂的甘露王如來(即阿彌陀佛的異名)。自宋代以后,佛教中頗多不見經(jīng)傳的附會之談,它也反映在繪畫之中。如清王毓賢《繪事備考》中記載宋蘇漢臣、顧師顏所繪的佛像,有旃檀香佛、日月珠幢佛、龍步鸞音佛等。這些佛像畫已不存在,不能知其內容如何,但是這些佛名是不見于佛經(jīng)而出于杜撰,肯定其所繪的內容也是不符合佛畫原則的。

一切佛像從其形體容貌的相好來說,都是相同的。所以區(qū)別各各不同的佛,主要是從其手的姿勢;所謂「手印」來分辨的。例如釋迦牟尼佛像就有說法像、降魔像、禪定像之不同。右手上舉,以食指與大指作環(huán)形,余三指微伸,是說法像。右手平伸圓頌五指,撫右膝上是降魔像。以右掌壓左掌,仰置足上當臍前,是禪定像。彌陀佛像是以右掌壓左掌置足上,掌中置寶瓶。藥師佛像是垂伸右手,掌向外,以食指與大指夾一藥丸。在漢地相傳有所謂「旃檀佛像」,是釋迦牟尼佛立像的一種,右手施無畏印(右手上舉,伸五指,掌向外),左手與愿?。ㄗ笫窒麓梗煳逯?,掌向外),衣紋作水波紋形。相傳這是佛在世時,印度優(yōu)填王用檀木所造佛像的形式,是最初的佛像。
繪畫佛像,除了相好和手印外,還應注意度量。就立像而言,以全身之長為一百二十分。其肉髻高四分,就是佛頂上有肉塊高起如髻,狀如積粟覆甌,名為無見頂相;由肉髻之根下至發(fā)際也長四分;面長十二分;頸長四分;頸下列心窩與兩乳平,為十二分;由心窩到臍為十二分;由臍至胯為十二分。以上是上身量,共為六十分,當全身之半??韫情L四分;股長二十四分;膝骨長四分;脛長二十四分;足踵長四分。以上是下身量,也是六十分,亦當全身之半。形象寬廣的量度,由心窩向上六分處橫量至腋為十二分;由此向下量至肘為二十分;由肘向下量至于腕為十六分;由腕向下量至中指尖為十二分。共為六十分,當全身之半。左右合計,等于全身之量。坐像的量度,上身與立像相同。由胯下更加四分結跏雙趺交會處。由此向下再加四分是寶座的上邊。由趺會向上量至眉間白毫,即以其長為兩膝外邊的寬度。兩踵相距是四分。這是畫佛像的量度。
菩薩像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略稱?!钙刑帷沽x是覺悟,「薩埵」義是有情,凡是求覺悟的有情都可以稱為菩薩。在佛教中一般習慣對于印度弘揚佛法、建教立宗的大德法師都稱為菩薩,如馬鳴菩薩、龍樹菩薩、護法菩薩等。因為這些菩薩是印度佛教歷史上的具體人物,所以這些菩薩的畫像都屬于高僧像之類。這里所說的菩薩像是指佛經(jīng)中所提出的,與佛同時共弘教化的菩薩的畫像。

菩薩像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總的用形象來表達菩薩修行階次的畫像。根據(jù)佛教的理論,自凡夫而修行到達佛界,中間要經(jīng)過四十二個階次,就是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覺、妙覺共四十二階次。住、行、向三十位又總稱為三賢位,十地又稱為十圣位。等覺是等同于佛的菩薩,妙覺就是佛位。用四十二個不同形狀的人像來表達這四十二位,便是四十二賢圣像,又可以分開各各單畫,如等覺菩薩像之類。
第二類是佛經(jīng)中具體提出名號的菩薩畫像。這些菩薩都是等覺位的菩薩,輔助釋迦弘揚教化的。此中常畫的有文殊善薩(又名妙吉祥善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又稱慈氏菩薩)、地藏菩薩、大勢至菩薩、藥上菩薩、維摩居士,以及姚奏鳩摩羅什譯《仁王般若經(jīng)·受持品》所說的五大力菩薩(又稱仁王菩薩或大力菩薩)等。此外還有宋人所繪或宋人畫錄中所記,其名稱不見經(jīng)傳的菩薩像,如《宣和畫譜》有唐吳道子的如意菩薩(疑是如意輪菩薩之誤),唐宋人畫的寶印菩薩(疑是寶印手菩薩之誤)、寶檀菩薩(疑即寶檀華菩薩之誤)等。其原卷今已不傳,不能知其內容如何,應亦屬于此類。
相關問答
藝術欣賞的西方藝術欣賞
1個回答2024-02-20 05:26
如何欣賞美術作品與雕塑 藝術欣賞,就像藝術家播下的一株花、播種、成長,開花,欣賞花的人,先看到了花的本身,是如何的嬌艷、唯美,然后才聞到花的香味,往深了想,才會感嘆這花從一顆小小的種子到今天的美艷,...
全文
什么是藝術欣賞?藝術欣賞和藝術鑒賞有什么區(qū)別
1個回答2022-12-30 22:43
藝術欣賞的定義包括人們的感官接觸到藝術作品產(chǎn)生審美愉悅: 是對藝術作品的“接受”——感知、體驗、理解、想象、再創(chuàng)造等綜合心理活動,是人們以藝術形象為對象的通過藝術作品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愉悅的審美活動。...
全文
佛教人物白描繪畫欣賞
1個回答2024-03-16 01:50
古代人物的畫法不在于人物的面部手腳,而在于服飾和發(fā)髻,這些畫好是關鍵。鉛筆畫只有白描畫法。白描法畫法:白描畫法是人類最早,最簡潔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我國古代稱為「白畫」,也有人稱為「線描」,如戰(zhàn)國楚墓...
全文
如何欣賞西方繪畫藝術?
2個回答2023-08-13 10:41
審美。西方作畫有很多都是簡約風格,讓人看了很舒服。
幼兒如何欣賞藝術作品?
1個回答2024-01-27 10:18
可以加以簡單的圖畫 、有助于幼兒理解 -_,-
欣賞藝術感受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2 18:34
  1、巧奪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技藝十分巧妙;   2、引人入勝:引人進入佳境。現(xiàn)多用來指風景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3、余音繞梁:形容歌聲優(yōu)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
全文
大學生人文藝術欣賞課學什么
1個回答2024-01-21 00:42
大學生人文藝術欣賞課學什么: 1、審美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也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大學生人生的整個過程,而審美教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 藝術鑒賞通識課程的開設在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全文
對藝術欣賞的感受或文章
1個回答2022-07-31 05:40
說不出的感覺。
藝術欣賞和藝術鑒賞,哪個層次更高?
3個回答2022-08-28 12:30
  不能說哪個層次高哪個低,因為兩個對藝術的觀察角度不同。   藝術欣賞的定義:包括人們的感官接觸到藝術作品產(chǎn)生審美愉悅: 是對藝術作品的“接受”——感知、體驗、理解、想象、再創(chuàng)造等綜合心理活動,...
全文
怎樣通過美工區(qū)作品的欣賞,促進幼兒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藝術能力發(fā)展
1個回答2024-02-22 15:19
從小應該讓孩子認識一些有關美工作品,習慣性的讓他們去認識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