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相觀人,以相取心,以心鑒人,以心識人,相法之法,善緣善心,達摩祖師之相法,相出如來,相非相也,相即是空,

2022-09-15 22:06

以相觀人,以相取心,以心鑒人,以心識人,相法之法,善緣善心,達摩祖師之相法,相出如來,相非相也,相即是空,空即是相.
2個回答
初學佛子,于相學一道還是少碰為上。世人之相,本來虛幻,本來空寂,而凡夫執(zhí)著不舍,故慈悲之心難生,無上菩提之心難發(fā)。若是體真達道者,了知空有不二,方能于相道有大用而又不妨礙于已。
相即是空,又為何以相觀人,以相取心?
諸相非相,五蘊皆空,又何必鑒人、識人?
相關問答
名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最后取得成就的,勵志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2-02 00:02
雜談  “孔孟朱王”,朱熹和王陽明是與孔子孟子并列的人物。王陽明的王學是直接在批判朱熹的朱學基礎上建立的。這似乎必須提及那個有名的“庭前格竹”的故事。據(jù)王陽明的《年譜》記載,他二十一歲時“一日思...
全文
名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最后取得成就的,勵志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2-09 10:38
雜談  “孔孟朱王”,朱熹和王陽明是與孔子孟子并列的人物。王陽明的王學是直接在批判朱熹的朱學基礎上建立的。這似乎必須提及那個有名的“庭前格竹”的故事。據(jù)王陽明的《年譜》記載,他二十一歲時“一日思先儒...
全文
名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最后取得成就的,勵志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4-08 07:11
朱熹“致知”思想中的“知”,或間接地從書本上讀書窮理。朱熹的格物致知的途徑包括直接地“接物”窮理,即人的良心?! ‖F(xiàn)代人已經(jīng)很難理解其中的一些詞語了。這似乎必須提及那個有名的“庭前格竹”的故事,猶識也...
全文
達摩祖師傳觀后有什么感悟
1個回答2024-03-02 02:30
達摩祖師生于南印度,婆羅門種姓,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從般若多羅大師。于南朝蕭梁時期,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又北行至北魏,到處以禪法教人。據(jù)說他在洛陽看見永寧寺寶塔建筑的精美...
全文
有關善于借鑒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20 01:28
現(xiàn)在仍提倡除弊納諫做法,因為一個國家只有興利除弊,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國家才能興旺發(fā)達,民族才能繁榮富強。
非善之善者也
1個回答2024-03-07 13:45
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是非善惡觀念
1個回答2022-12-27 01:20
善惡之分看你怎么想了。是惡,,你不計較的話,也可在你眼里是善,是善,可傷害你了,令你不滿,也是惡
你所認為的是非善惡觀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8-12 02:36
因人而異,或許你是跟說那句話的人有點共鳴,不過話說回來。對不對,還是取決于自己!
哲學之是非觀,善惡觀
1個回答2022-12-24 04:35
想隨心所欲,為何要拋棄是非對錯?隨心所欲是想拋就拋,想要就要。超脫自我,這樣的我還是我嗎?我就是我,何必超脫,超脫以后還不是一樣是我。做自己,已經(jīng)足夠了。
人非善不交 物非義不取
1個回答2023-01-15 18:51
你的: 人不善良不一定不交 不道德的錢也不一定不要 原句明明只有兩重否定 你怎么弄出三重否定來了? 我覺得應該理解為: 不結交不善良的人 不接受不義之財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