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小故事兒童

郭守敬什么人物
1個回答2024-02-12 16:13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制造專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jiān),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歷法,經(jīng)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
郭守敬
1個回答2024-02-29 00:17


是元代卓越的天文學家,研制了十余種天文儀器,在北京建立了天文臺,又是我國地理學上用海拔測量地形的第一人。

從郭守敬身上學到了
1個回答2024-03-15 16:10
在邢臺縣的北郊,有一座石橋。金元戰(zhàn)爭的時候,這座橋被破壞了,橋身陷在泥淖里。日子一久,競沒有人說得清它的所在了。這給來往的人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而且嚴重影響了當時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郭守敬查勘了河道上下游的地形,對舊橋基就有了一個估計。根據(jù)他的指點,居然一下子就挖出了這久被埋沒的橋基。從這可以看出,要對地理現(xiàn)象作較為細致的觀察了。
你從郭守敬 身上學到了什么精神?
1個回答2024-03-11 12:30
首先說說郭守敬這個人物,在說能從他身上學到什么。郭守敬,現(xiàn)邢臺的故里,從小家境貧寒,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一心有遠大的報復,著名的思想家。有著不可磨滅的精神支柱??梢詫W習的。
郭守敬是誰?
1個回答2024-05-12 01:01

(1231年~1316年),字若思,順德邢臺人,是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制專家。他研究制訂出來的《授時歷》已經(jīng)通行了360多年,是當時最先進的一種歷法。

郭守敬都做了是什么事?
1個回答2024-02-07 23:15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制造專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二年。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jiān),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歷法,經(jīng)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
郭守敬小學的天文
1個回答2024-01-20 21:20
迎著新世紀的曙光,沐浴著課程改革的春風,邢臺市郭守敬小學如同一顆散發(fā)著誘人芬芳的蓓蕾,在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qū)冶金北路76號徐徐綻放。本校師資隊伍強大,學課建設合理,學校文化濃厚, 學校堅持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辦學實踐,打造人民滿意的優(yōu)質(zhì)教育的理念.熱忱歡迎社會各界光臨指導,同邢臺市郭守敬小學一起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才而努力.
郭守敬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8 08:50
勤奮少年

我國元朝大科學家郭守敬生于1231年(元太宗三年、金哀宗正大八年)。家鄉(xiāng)在今河北省邢臺縣。

邢臺地方本來屬宋朝,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被金朝奪去,到1220年 (金宣宗興定四年)又為后來建立元朝的蒙古貴族占領。所以郭守敬是在元朝統(tǒng)治時期出生的。后來元朝在1234年滅金,到1279年又滅了宋,統(tǒng)一中國,郭守敬也逐漸成長為一位杰出的科學家。

早些時候,金朝北邊的蒙古人還過著游牧的生活,處在奴隸社會階段。那時他們在金朝北方一帶騷擾,進行的戰(zhàn)爭具有極大的掠奪性和破壞性。當?shù)氐霓r(nóng)田水利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口大量減少,生產(chǎn)急劇下降。這種狀況對于元朝的建立統(tǒng)治是十分不利的。以元世祖為首的蒙古統(tǒng)治集團覺察了這一點,于是在華北地區(qū)封建勢力代表人物的支持下,逐步進行了一些改革,改變了一些野蠻的殺掠方式,實行了一些鼓勵農(nóng)桑增產(chǎn)的措施。因此,在元世祖的時代,華北一帶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才逐漸恢復起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必須適應天時,農(nóng)田排灌需要水利建設,于是對天文歷法和水利工程的研究,就成為迫切的要求。同時,國家統(tǒng)一了,中外交通范圍比以前擴大了,更給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因素。因此,元朝的天文學和水利學,在金、宋兩朝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郭守敬正是在這個時期,在這兩門科學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

郭守敬父親的名字,從現(xiàn)有的歷史記載中已查不出來。他的祖父倒還留下名字,叫郭榮。郭榮是金元之際一位頗有名望的學者。他精通五經(jīng),熟知天文、算學,擅長水利技術。郭守敬就是在他祖父的教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

老祖父一面教郭守敬讀書,一面也領著他去觀察自然現(xiàn)象,體驗實際生活。郭守敬自小就喜歡自己動手制作各種器具。有人說他是“生來就有奇特的秉性,從小不貪玩耍”。其實,由于他把心思用到制作器具上,所以就不想玩耍了。

郭守敬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顯露出了科學才能。那時他得到了一幅“蓮花漏圖”。他對圖樣作了精細的研究,居然摸清了制作方法。

蓮花漏是一種計時器,是北宋科學家燕肅在古代漏壺的基礎上改進創(chuàng)制的。這器具由好幾個部分配制而成。上面有幾個漏水的水壺。這幾個水壺的水面高度配置得經(jīng)常不變。水面高度不變,往下漏水的速度也就保持均勻。水流速度保持均勻了,那就在一定時間內(nèi)漏下的水量一定不變,不會忽多忽少。這樣,就可以從漏下的水量指示出時間來了。燕肅留下的蓮花漏圖,就畫著這樣的一整套器具。

配制這套器具的原理不很淺顯。燕肅所畫的圖,構造也不很簡單。僅僅依據(jù)一幅圖就想掌握蓮花漏的制造方法和原理,對一般成年學者來說也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紀才十幾歲的郭守敬居然把它弄得一清二楚,這就足以證明郭守敬確是一個能夠刻苦鉆研的少年。

在邢臺縣的北郊,有一座石橋。金元戰(zhàn)爭的時候,這座橋被破壞了,橋身陷在泥淖里。日子一久,競沒有人說得清它的所在了。郭守敬查勘了河道上下游的地形,對舊橋基就有了一個估計。根據(jù)他的指點,居然一下子就挖出了這久被埋沒的橋基。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驚訝。石橋修復后,當時一位有名的文學家元好問還特意為此寫過一篇碑文。這時候,年青的郭守敬已經(jīng)能對地理現(xiàn)象作頗為細致的觀察了。那一年,他剛剛20歲。

郭榮為了讓他孫兒開闊眼界,得到深造,曾把郭守敬送到自己的同鄉(xiāng)老友劉秉忠門下去學習。劉秉忠精通經(jīng)學和天文學。當時他為父親守喪,在張有讀書。郭守敬在他那兒得到了很大的教益。更重要的是,郭守敬在他那兒結(jié)識了一位好朋友王恂。王恂比郭守敬小四五歲,后來也是一位杰出的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這一對好朋友后來在天文歷法工作中親密合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郭守敬
1個回答2024-03-11 11:26

元代大科學家。在天文、歷法、水利工程、數(shù)學、地理、機械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曾修成《授時歷》,是中國古代最優(yōu)良的一部歷法。

郭守敬
1個回答2024-04-16 14:28


(1231—1316)元順德邢臺(今屬河北)人,字若思。曾從劉秉忠學。中統(tǒng)三年(1262)以張文謙薦,任提舉諸路河渠,次年升副河渠使。至元元年(1264)從張文謙行省西夏,治復唐來、漢延等大渠。二年,為都水少監(jiān),掌河渠、堤防、水利、橋梁、閘堰等事。十三年起,參與制訂《授時歷》,創(chuàng)制天文儀器十余種,所制簡儀系世上最早之大赤道儀,高表比原來八尺之表高五倍,使測影更精密;在全國設27個觀測站,主持從北緯15度(今14.8度)至65度(今64.1度)的大規(guī)模緯度測量,推算一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測定黃赤交角為23度33分34秒;與王恂共創(chuàng)招差術,為中國獨特而先進的球面三角學。二十三年,任太史令。二十八年,領都水監(jiān)。其后主持修成通惠河。三十一年,任知太史院事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