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六講有聲書

相关问答
孤獨六講的介紹
1个回答2024-02-21 09:42

《孤獨六講》是2009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勛。主要講述了作者通過對六種孤獨的描述,最終得出“美學的本質(zhì)或許就是孤獨”這樣一個結(jié)論。

一個人的孤獨不叫孤獨兩個人的孤獨才叫孤獨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8-26 01:20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孤獨六講》這本書講了什么?
1个回答2022-06-06 23:47

【一】

你的孤獨在第幾級?

有一段時間,網(wǎng)絡上流傳一個帖子叫“孤獨的十個等級”,里面把孤獨分為了十個級別,具體如下:

第一級:一個人逛超市
第二級:一個人去快餐廳
第三級:一個人去咖啡廳
第四級:一個人看電影
第五級:一個人吃火鍋
第六級:一個人去KTV
第七級:一個人去看海
第八級:一個人去游樂園
第九級:一個人搬家
第十級:一個人動手術(shù)

各位讀友們曾一個人做過這些事嗎?如果按這種標準劃分,你的孤獨是幾級呢?



在這個等級表里,“一個人”似乎就是孤獨的代名詞,其實對于孤獨的感受因人而異,因此就有了許許多多的人談論它。今天,精讀君就推薦一本關(guān)于孤獨的散文集《孤獨六講》。

書摘《孤獨六講》
1个回答2023-12-09 19:35
美學的本質(zhì)或許就是孤獨。

孤獨沒有什么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是一種沉淀。

每個人都急著講話,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

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nèi)心里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

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寫下的寓言:每一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卻不一定能找到,因為被劈開的人太多了。

幸好,我們還有老莊。老莊是比較鼓勵個人孤獨、走出去的思想,在莊子的哲學里,明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一個人活著,孤獨地與天地精神對話,不是和人對話。這是在巨大的儒學傳統(tǒng)中的異端,不過這個了不起的聲音始終無法成為正統(tǒng),只成為文人在辭官、失意、遭遇政治挫折而走向山水時某一種心靈上的瀟灑而已,并沒有辦法形成一種完整的時代氛圍。

我們都曾經(jīng)很喜歡武俠小說,因為當小說中的人物走向高峰絕頂時,其實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和荒涼。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鼓勵特立獨行,讓每一種特立獨行都能找到存在的價值,當群體對特立獨行做最大的壓抑時,人性便無法彰顯了。我們貢獻自己的勞動力給這個社會,同時也把生命價值的多元性犧牲了。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fā)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jīng)到了最完美的狀態(tài)。

我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語言里面是羞于見人的,所以它都是偽裝過的,隨著時間、空間、環(huán)境、角色而改變。語言本身沒有絕對的意義,它必須放到一個情境里去解讀,而所有對語言的倚賴,最后都會變成語言的障礙。

我們可以用類似西方符號學的方法,把語言重新界定為“既精確又誤導的工具”,語言本來就是兩面的刀,存在一種吊詭:一方面在傳達,一方面在造成傳達的障礙。所以最好的文學就是在語言的精準度里制造語言的暖昧。

托爾斯泰給沙皇的信是他最了不起的作品,他讓我們看到革命是對自己的革命,他所要顛覆的不是外在的體制或階級,而是顛覆內(nèi)在的道德不安感。

這么說好了,你的生命里有沒有什么不切實際的夢想?沒錯,就是不切實際,因為青春如果太切合實際,就不配叫做青春了。

因為青春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夢想的嘉年華。

經(jīng)由教育、文化、媒體,不斷去壓抑另外一個人或一個族群,就是暴力。

存在主義說,存在先于本質(zhì),不應該先對人的本質(zhì)下定論以后再去搜羅存在的狀態(tài),存在的本身應該是觀察的起點,即使荒謬,都應該去觀察,而不能將其排除在外。

人性對“惡”有更充足的了解,才能有“善”的發(fā)揚,所以我一直覺得很遺憾,荀子的性惡論沒有繼續(xù)發(fā)展,使得孟子的性善論就像小說里的大學生,變得不切實際。我們一定要知道,性善論和性惡論單獨存在時都沒有意義,必須讓兩者互動,引導到思辨、思維,才能對人性有最更深層、更高層次的探討。

從極端的兩邊向中間靠近,就是黑格爾說的“正反合”,正與反是兩極,你提出一個最右邊的看法,我提出一個最左邊的看法,最后兩者相合。正反合是一種辯證法,從希臘的邏輯學慢慢演化出來,是我們的教育中非常缺乏的一種訓練。當前教育仍是以考試為導向,而試題上是非題、選擇題愈來愈多,學生不需要思辨,整個教育系統(tǒng)也沒有耐心讓一個受教育的人不立刻下結(jié)論。

思維最大的敵人大概就是結(jié)論吧!任何一種結(jié)論,來的太快的時候,就會變成思維的敵人。

思辨的過程是什么?就是一個人在做周密的思考前,不會立刻下結(jié)論,他會從各種角度探討,再從推論的過程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跟看法。

思辨本身并沒有很困難,只要你不把每個問題都變成了是非題或者選擇題。

哲學是面對現(xiàn)象的思考。如果你讀很多莊子的寓言故事,卻不能分析你當前的現(xiàn)象,我不覺得這是哲學。希臘所謂的 philosophy,哲學,是“愛智”的意思。熱愛智慧、熱愛思辨叫做哲學,如果你只是讀別人講過的東西,本身沒有思辨,只是繼承或模仿別人的想法,就不能稱之為哲學。

因為,哲學的起點是懷疑。

孔子說:“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句話對不對?我應該想想看,從正面想、從反面想,最后即使我同意孔子說的是對的,可是我有過一個思辨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我就照做,它就不叫哲學,也不叫做思維。

如果人人都覺得“理所當然”,它就是一個暴力,而這個暴力沒有思考。等到真相水落石出,所有人都不敢講話,嚇了一大跳,心想:“我那天怎么會相信這個人一定做了這件事情。”

所以,我認為思維孤獨,是六種孤獨里面最大的孤獨。作為一個不思考的社會里的一個思考者,他的心靈是最寂寞、最孤獨的。因為他必須要先能夠忍受,他所發(fā)出來的語言,可能是別人聽不懂的、無法接受的,甚至是別人立刻要去指責的。作為一個孤獨者,他能不能堅持著自己的思維性?這是很大的考驗。

大家都在講一樣的話,電視里面的東西一直重復,既沒沉淀也沒有思維。通常對立會產(chǎn)生思辨,但社會對立有了,思辨卻無法產(chǎn)生,我們的對立只是為了打敗對方,得到一個一致的結(jié)論,結(jié)果就是兩敗俱傷。

秩序應該是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意見,但彼此尊重。 harmonious,和諧,是源于音樂的概念,將各種不同的聲音融合成最美的“和聲( harmony),而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只有對立,沒有思辨,都想把自己的聲音變成唯一的聲音,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沒有一種聲音是絕對百分之百的好。任何一種聲音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有其存在的理由,可是它也必須與其對立的聲音產(chǎn)生互動,那才是好的現(xiàn)象。

思維,不應該是學院里空洞的理論,而且生活在一個城市、一個社會里的人對一個事件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成見包括你既有的知識,你的知識就是你思維的阻礙,因為知識本身是已經(jīng)形成的觀念,放在思維的過程中就變成了“成見”。我們說這個人有成見,就是指他已經(jīng)有預設立場,已經(jīng)有結(jié)論了,所以他的思維也停止了。

特立獨行的困難在于只要一點點不堅持,就放棄了。因為這個社會里,有一個耶和華,一個無形的巨大的權(quán)威,你不知道他在哪里如果你希望自己受到耶和華的恩寵,他摸摸頭你就很高興,你自然會開始放棄身上跟他不同的地方。

任何一種教育如果不能讓你的思維徹底破碎都不夠力量;讓自己在一張畫、一首音樂、一部電影、一件文學作品前徹底破碎,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信仰里重整,如果你無法回到原有的信仰里重整,那么這個信仰不值得信仰,不如丟了算了。
蔣勛的《孤獨六講》有音頻嗎?
1个回答2024-02-15 20:51
據(jù)說近期會跟著《蔣勛細說紅樓夢》的光盤一起出來,大陸第一次出。
孤獨六講的介紹
1个回答2022-06-16 14:47

《孤獨六講》是2009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勛。主要講述了作者通過對六種孤獨的描述,最終得出“美學的本質(zhì)或許就是孤獨”這樣一個結(jié)論。

蔣勛的《孤獨六講》有音頻嗎?
1个回答2024-02-11 14:51
據(jù)說近期會跟著《蔣勛細說紅樓夢》的光盤一起出來,大陸第一次出。
《獨孤天下》、《獨孤皇后》、《獨孤傳奇》都講了些什么?
1个回答2024-02-06 23:29
獨孤天下看起來更舒服,獨孤皇后這部劇,我的感覺是,導演腦子有泡泡,不只有水,不造是什么審美觀!??!成年楊麗華以后出場的女角是一個比一個粗獷,那鼻子比男子的更豐隆,顯得比男子都英武!??!這導演真是牛批,啥都吃得下?。?!40集左右開始惡心人!??!太惡心了?。?!妝也化的不正常!?。±献右彩亲砹耍。?!惡心?。。。?!
一個人的孤獨越孤獨越好。
1个回答2024-03-06 11:12
孤獨是一種體驗
一種能夠催人奮發(fā)向上的力量
孤獨的城市,孤獨的人
1个回答2024-08-01 02:34
我們在這個,車水馬龍,周而復始的城市

在千千萬萬的人潮中,獨自行走在彼此互不交際的軌道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