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閱讀答案

誰有陸游《游山西村》《書憤》的精品教案
1個回答2024-08-21 09:43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一、注釋:1、書憤:抒發(fā)義憤。書:寫2、樓船:戰(zhàn)艦3、瓜洲渡:地名,今在鎮(zhèn)江對岸。4、大散關:地名,在陜西寶雞縣西南,為宋金交界處。5、塞上長城:作者自比。6、堪:可以。伯仲間:兄弟之間。意為相差無幾



二、討論問題:陸游詩作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本詩哪兩句最能體現這個特點,試加以分析。



明確:“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最能體現這個特點。這兩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兩次勝利的戰(zhàn)斗: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衛(wèi)自己國土的偉大力量,也使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可以想見他當年投身戰(zhàn)斗恢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三、學生思考:如何理解“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兩句詩?



明確:這是詩的表達方式,實際上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由此可見,《書憤》的基調雖然是壯志未酬所帶來的悲憤,然而并不絕望,其中還蘊藉著豪壯的感情。



四、探究課題:關于“中原北望氣如山”中的“氣”的理解。



觀點一:“氣如山”即“積憤如山之重”?!皻狻奔幢瘧崱?br>
觀點二:“氣”為“豪壯之氣”,理由是:①從前后詩意看。首句言早年不知道恢復中原之事甚為艱難,所以在北望淪陷的中原時,不禁豪氣干云,如山般壯偉堅強,前后兩句構成因果關系。如果把此“氣”解為“悲憤”,則割裂了兩句詩間的語意聯(lián)系。頷聯(lián)“承”首聯(lián)而來,寫南宋軍隊抗擊金兵侵犯而水陸俱勝的史實,同時也回顧了自己的特殊經歷,大有一展抱負之勢,是“所如山”的形象再現。②從表現手法上看?!皻狻贬尀椤氨瘧崱?,表面上點明詩題中的“憤”字,其實這樣反使詩意直白淺露,不夠含蓄蘊藉。同時,與“塞上長城空自許”無法構成照應和對比?!皻狻贬尀楹缐阎畾?,與“塞上長城”之志相互輝映,詩人昔日之“氣”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許”,在今昔對比中更強烈地抒發(fā)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深沉感慨?!皻狻弊骱缐阎畾庵v,不僅使上下詩意貫通,結構謹嚴,而且更有力地抒發(fā)了詩人胸中郁積的“悲憤”之氣。



五、點評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閑在鄉(xiāng),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皶鴳崱闭撸惆l(fā)胸中郁憤之情也。

“國仇未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碑斢⑿蹮o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里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么國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于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郁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游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后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fā)生遭遇戰(zhàn)。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傲紩r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毕虢袢栈謴椭性畽C不再,詩人之心何啻于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皹谴保ㄐ蹅サ膽?zhàn)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zhàn)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陸游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再看尾聯(lián)。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歸名滿天宇,“長使英雄淚滿襟”。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并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閑的業(yè)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六、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

曾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

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

有誰能像諸葛孔明那樣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一題答案
1個回答2024-01-31 05:02
讀書游歷充實積累;牢記父志研讀整理——橫禍飛意欲輕;忍辱負重發(fā)憤寫作——十三完巨著;部〈〈史記〉〉畢血
有用的閱讀和無用的閱讀的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4-03-15 15:48
第一題、文章中第二段有、第二題用自己的話概括、第三題、文中有、 第四題、隨便想想就可以、 你加我Q、我告訴你
跪求: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閱讀答案
2個回答2022-12-14 14:55
司馬遷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他忍辱負重,完成了父親交代給他的史書,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讓我們學習。
春之懷古的閱讀答案,急啊。豌豆上的公主的閱讀答案和水珠的教訓的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2-08-07 12:48
不知道?。。?/div>
重拾閱讀精神 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4-04-25 15:50
重拾閱讀精神

①中華民族無疑是一個有著良好閱讀傳統(tǒng)的民族,有關名人與書的趣事不勝枚舉: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書數百卷,連給女兒嫁妝時,亦是用滿滿一箱書;《資本論》首位翻譯者、經濟學家王亞南,在乘船遭遇風浪、海輪顛簸不止時,要求服務員將其綁在椅子上以聚精會神地讀書;詩人聞一多在結婚當日的早上不見蹤影,后被友人發(fā)現在書房中如癡如醉地讀書……

②然而,近些年來,我們更多地聽到這樣的故事。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開設幼兒經典誦讀班,由專家?guī)ьIl0歲以下的小朋友誦讀《三字經》、《論語》等經典作品。結果在短短3個月中,學員由原先的20人減至3人。有記者采訪退班孩子的家長,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學時又不看這些,還是把時間花在學英語、電腦、鋼琴上更為實惠,這些可都是升學加分的?!?br>
③從什么時候開始,書籍已經不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淪為“耽誤孩子升學的滑梯”?家長對于經典閱讀先入為主的拒絕態(tài)度,不僅沒收了孩子享受人類豐盛文化大餐的入場券,還間接導致了這些孩子長大后偏于功利的閱讀習慣。在許多書店里,你看那“最暢銷圖書排行榜”上,顯眼位置處凈是些炒股、基金、管理類的書籍。

④書店里的人頭攢動,正和當代人填補不了的心靈饑荒形成反差——諷刺的是,往往我們功利書讀得愈多,便發(fā)現這種饑荒愈厲害。捧著教輔書、“快餐”書太久,我們的視野變得狹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進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會、思考人性的乏力。

⑤很難想象,一個精神乏力的民族,會有著什么樣的未來。當人們津津樂道“世界讀書日”——4月23日,也正是文豪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的辭世紀念日時,往往夸大了這其中的“巧合色彩”,而忽視了這些文豪們對于啟迪思想、豐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⑥若你想說,莎士比亞們離我們太遠,無論怎樣讀書,我也達不到他們的境界。那么就看看卡耐基吧,很多人在陷入人際糾紛、遭到解雇時,常常從他的《人性的弱點》中尋找“速效沖劑”。但卡耐基曾這樣寫道:人活著不只需要面包。有些百萬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而面臨人性的饑餓;相反,有些窮人卻在精神上十分富有,遠非百萬富翁所及——是一個人的精神令他的身體富有。

⑦還記得鄧清清嗎?那位在地震后的廢墟里打著手電筒看書的女孩,在被救出后,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

⑧讀書能緩解我們內心的恐懼,豐富我們的心靈,給我們精神的力量。就從今天開始,想一想我們?yōu)楹卧O立“世界讀書日”,重拾真正的閱讀精神吧。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5.從全文看,第②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6.揣摩第④節(jié)中“便發(fā)現這種饑荒愈厲害”這句話中“饑荒”的含義。(2分)

答:

17.說出第⑥節(jié)劃線句子運用的論證方法,并分析作用。(3分)

答:

18.結合文意,說說如何理解“重拾真正的閱讀精神”。(4分)

答:

參考答案:

15、(1)結構上,承上啟下。(2)內容上,與上文形成對比;(3)引起下文對重拾閱讀精神必要性的論述。(3分。每點1分。)

16、(1)視野狹窄(2)精神乏力,思考乏力。(2分。每點1分。)

17、對比論證。突出強調從閱讀中獲取精神滋養(yǎng)的重要性。(3分。論證方法1分,作用2分。)

18、(1)要保持中華民族良好的閱讀傳統(tǒng)。(2)倡導閱讀經典著作。(3)閱讀經典能給我們精神的滋養(yǎng)。(4分。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2分,答出三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
重拾閱讀精神 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4-03-08 21:33
重拾閱讀精神

①中華民族無疑是一個有著良好閱讀傳統(tǒng)的民族,有關名人與書的趣事不勝枚舉: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書數百卷,連給女兒嫁妝時,亦是用滿滿一箱書;《資本論》首位翻譯者、經濟學家王亞南,在乘船遭遇風浪、海輪顛簸不止時,要求服務員將其綁在椅子上以聚精會神地讀書;詩人聞一多在結婚當日的早上不見蹤影,后被友人發(fā)現在書房中如癡如醉地讀書……

②然而,近些年來,我們更多地聽到這樣的故事。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開設幼兒經典誦讀班,由專家?guī)ьIl0歲以下的小朋友誦讀《三字經》、《論語》等經典作品。結果在短短3個月中,學員由原先的20人減至3人。有記者采訪退班孩子的家長,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學時又不看這些,還是把時間花在學英語、電腦、鋼琴上更為實惠,這些可都是升學加分的?!?br>
③從什么時候開始,書籍已經不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淪為“耽誤孩子升學的滑梯”?家長對于經典閱讀先入為主的拒絕態(tài)度,不僅沒收了孩子享受人類豐盛文化大餐的入場券,還間接導致了這些孩子長大后偏于功利的閱讀習慣。在許多書店里,你看那“最暢銷圖書排行榜”上,顯眼位置處凈是些炒股、基金、管理類的書籍。

④書店里的人頭攢動,正和當代人填補不了的心靈饑荒形成反差——諷刺的是,往往我們功利書讀得愈多,便發(fā)現這種饑荒愈厲害。捧著教輔書、“快餐”書太久,我們的視野變得狹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進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會、思考人性的乏力。

⑤很難想象,一個精神乏力的民族,會有著什么樣的未來。當人們津津樂道“世界讀書日”——4月23日,也正是文豪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的辭世紀念日時,往往夸大了這其中的“巧合色彩”,而忽視了這些文豪們對于啟迪思想、豐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⑥若你想說,莎士比亞們離我們太遠,無論怎樣讀書,我也達不到他們的境界。那么就看看卡耐基吧,很多人在陷入人際糾紛、遭到解雇時,常常從他的《人性的弱點》中尋找“速效沖劑”。但卡耐基曾這樣寫道:人活著不只需要面包。有些百萬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而面臨人性的饑餓;相反,有些窮人卻在精神上十分富有,遠非百萬富翁所及——是一個人的精神令他的身體富有。

⑦還記得鄧清清嗎?那位在地震后的廢墟里打著手電筒看書的女孩,在被救出后,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

⑧讀書能緩解我們內心的恐懼,豐富我們的心靈,給我們精神的力量。就從今天開始,想一想我們?yōu)楹卧O立“世界讀書日”,重拾真正的閱讀精神吧。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5.從全文看,第②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6.揣摩第④節(jié)中“便發(fā)現這種饑荒愈厲害”這句話中“饑荒”的含義。(2分)

答:

17.說出第⑥節(jié)劃線句子運用的論證方法,并分析作用。(3分)

答:

18.結合文意,說說如何理解“重拾真正的閱讀精神”。(4分)

答:

參考答案:

15、(1)結構上,承上啟下。(2)內容上,與上文形成對比;(3)引起下文對重拾閱讀精神必要性的論述。(3分。每點1分。)

16、(1)視野狹窄(2)精神乏力,思考乏力。(2分。每點1分。)

17、對比論證。突出強調從閱讀中獲取精神滋養(yǎng)的重要性。(3分。論證方法1分,作用2分。)

18、(1)要保持中華民族良好的閱讀傳統(tǒng)。(2)倡導閱讀經典著作。(3)閱讀經典能給我們精神的滋養(yǎng)。(4分。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2分,答出三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
為我唱首歌吧 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4-01-18 13:18
13.伙伴們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麗莎白“快活”?從中表現出他們怎樣的精神品質?(4分)

【參考答案】為伊麗莎白舉辦11歲生日音樂會(2分)。表現出6個孩子關愛同伴、堅強勇敢的精神品質。(2分,“關愛、堅強”各1分)



14.揣摩句中加點詞語,體會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4分)



(l)她看見了孩子們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動了:“好吧,我來幫助你們!”(2分)

【參考答案】表現了孩子們期盼得到指導的心情很迫切。(答到“心情迫切”即可)



(2)合唱隊員們十分自豪地歡呼起來,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絕癥的孩子。(2分)

【參考答案】表現出孩子們?yōu)橐魳窌臉O大成功而忘記了病痛、自豪快樂的情景。(“忘記了病痛”“自豪快樂”各1分。)



15.如何理解“它們是她曾經聽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聲音”這句話在文中的意思?(4)

【參考答案】“最美的聲音”是因為這聲音是歡樂的聲音,生命的聲音,給人力量的聲音。(2分)“最后的聲音”是因為伊麗莎白已失去聽力,6個同伴已長眠地下。(2分,“失去聽力”“長眠地下”各1分。)



16.第⑿段寫出了“我”怎樣的內心感受?請結合文章內容其體回答。(3分)

【參考答案】聽到6個身患絕癥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現出“我”內心無比的痛苦。(或:聽到6個身患絕癥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內心震顫,表現“我” 極為感動的心情。)(答出內心感受1分,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回答2分。)



17.請用橫線在③⑾兩段中劃出描寫伊麗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說說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



【參考答案】沉默的淚水偶爾才會漸漸地、漸漸地充滿兩眼,撲簌簌地流在蒼白的臉蛋兒上。 伊麗莎白欣喜若狂,一陣濃濃的、嬌美的紅暈在她蒼白的臉上閃閃發(fā)光,眼里閃耀出奇異的光彩。 由憂傷痛苦變得欣喜快樂(句子2分,心情變化2分)



18.請簡要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獲得的啟示。(3分)



【參考答案】圍繞文本,談出自己的一點感受即可。示例一: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們要積極樂觀,堅強不屈。示例二:人間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快樂王子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4-01-23 04:19
因為他看到了他的城市里的丑惡和貧苦.快樂王子不快樂的現實是:一個女裁縫沒錢給發(fā)燒的孩子買橘子、一個寫劇本的年輕人的手凍得無法寫字、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小心把火柴掉進陰溝了,正在廣場上哭、一座橋的橋洞里的相互摟抱著想使彼此溫暖些的兩個饑餓的孩子.
我愛孩子的十個理由 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4-01-26 16:05
1.孩子是弱小的,他們懼怕一些容易傷害他們的事物,他們希望家長不要動不動就傷害他們弱小的心靈。

2.孩子的理想雖然有點虛幻而不現實,但是他們有一顆追求理想的心,所以不能嘲笑孩子,應該支持他們,他們就對生活有信心。

3.孩子面對世界的認識不如大人多,大人總是有貪念的希望獲得有價值的食物,得不到就不放手,而孩子一旦滿足了小小的心愿,就會開心的咧開嘴笑。 從孩子身上,我們知道知足常樂的道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