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誦讀

《老子莊子》經典誦讀全書的意思
1個回答2023-03-08 14:31
無為而無不為
《莊子》中最值得背誦的是哪篇?
3個回答2022-09-12 19:05
莊子內七篇都還不錯的
結合翻譯看看 還是不錯的
履莊少聰穎,讀書不數(shù)過,即能背誦,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29 14:23

譯文:

黃譽李家的孩子履裝從小聰明能干,讀書過目不忘。經常有新想法,并將其動手制作成小工藝品。七、八歲讀私塾時,他偷取了木匠的刀錐,雕鑿了一個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動,手腳都可以動,觀看的人都稱其為神。

黃履裝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無法一一全部給記載下來。我記得他做過一個小車有一個輪子,長三尺多,可以坐下一個人,拉就能走??梢杂檬挚刂?,可以去任何地方,一天行八十里路。

做一個木狗,放在門旁,可以進屋觸動機關就叫,叫的非常像,獨一無二.聰明的人都聽不出來是真的是假的。做木鳥,放在籠中,能飛能跳,能唱歌。做水器,水能上下能像線,高五尺多。這些都非常奇妙,我不能全不記下來。

原文:

黃子履莊,少聰穎,讀書不數(shù)過,即能背誦。尤喜出新意,作諸技巧。七八歲時。嘗背塾師,暗竊匠氏刀錐,鑿木人長寸許,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動,觀者異以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記。作木狗,置門側,卷臥如常,唯人入戶,觸機則立吠不止。吠之聲與真無二,雖黠者不能辨其為真與偽也。作木鳥,置竹籠中,能自跳舞飛鳴,鳴如畫眉,凄越可聽。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載。

出自明末清初張潮《虞初新志·黃履莊傳》。

具體特色

《虞初新志》二十卷,卷首有輯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自敘”及“凡例”,末為康熙三十九年(1700)“總跋”3。然據(jù)學者考證,跋時是書只有八卷,后陸續(xù)刊成二十卷,其時約在四十三年(1704)。先后歷時二十余年最終成書,說其耗費了張潮半生心血當不為過。

全書載文一百五十篇左右,所收皆出自明末清初時人之手,以錢謙益、吳偉業(yè)、魏禧、周亮工、侯方域、李漁、余懷、王士禛等名人居多;體裁包括傳奇、志怪和志人各類,然以情節(jié)曲折、富于文采、篇幅較長的傳奇為主。

傳奇諸篇,多以塑造人物見長,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無不有栩栩如生的刻畫和呼之欲出的描狀。該書之問世,在文言小說編纂史上自呈一亮虛逗種別開生面的嶄新容貌,創(chuàng)立了一種獨具品格的小說體類,標志著“虞初”體小說的正式誕生。

《虞初新志》所收篇章與以前各家選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盡是子虛烏有。是明末清初出現(xiàn)的一種比較獨特的文體。如秦松齡《過百齡傳》魏禧《姜貞毅先生傳》﹑王思任《徐霞客傳》﹑吳偉業(yè)《柳敬亭傳》都是實有其人其事。

至如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銘》就更是真實記載﹐敬賣《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題材很廣泛﹐一般都帶有一些奇異的情節(jié)或不尋常的事件和人物﹐如王士禛的《劍俠傳》﹑彭士望的《九牛壩觀觝戲記》等﹐最為突出。

履莊少聰穎,讀書不數(shù)過,即能背誦。
1個回答2024-01-27 06:41

譯文:

黃譽李家的孩子履裝從小聰明能干,讀書過目不忘。經常有新想法,并將其動手制作成小工藝品。七、八歲讀私塾時,他偷取了木匠的刀錐,雕鑿了一個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動,手腳都可以動,觀看的人都稱其為神。

黃履裝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無法一一全部給記載下來。我記得他做過一個小車有一個輪子,長三尺多,可以坐下一個人,拉就能走??梢杂檬挚刂疲梢匀ト魏蔚胤?,一天行八十里路。

做一個木狗,放在門旁,可以進屋觸動機關就叫,叫的非常像,獨一無二.聰明的人都聽不出來是真的是假的。做木鳥,放在籠中,能飛能跳,能唱歌。做水器,水能上下能像線,高五尺多。這些都非常奇妙,我不能全不記下來。

原文:

黃子履莊,少聰穎,讀書不數(shù)過,即能背誦。尤喜出新意,作諸技巧。七八歲時。嘗背塾師,暗竊匠氏刀錐,鑿木人長寸許,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動,觀者異以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記。作木狗,置門側,卷臥如常,唯人入戶,觸機則立吠不止。吠之聲與真無二,雖黠者不能辨其為真與偽也。作木鳥,置竹籠中,能自跳舞飛鳴,鳴如畫眉,凄越可聽。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載。

出自明末清初張潮《虞初新志·黃履莊傳》。

具體特色

《虞初新志》二十卷,卷首有輯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自敘”及“凡例”,末為康熙三十九年(1700)“總跋”3。然據(jù)學者考證,跋時是書只有八卷,后陸續(xù)刊成二十卷,其時約在四十三年(1704)。先后歷時二十余年最終成書,說其耗費了張潮半生心血當不為過。

全書載文一百五十篇左右,所收皆出自明末清初時人之手,以錢謙益、吳偉業(yè)、魏禧、周亮工、侯方域、李漁、余懷、王士禛等名人居多;體裁包括傳奇、志怪和志人各類,然以情節(jié)曲折、富于文采、篇幅較長的傳奇為主。

傳奇諸篇,多以塑造人物見長,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無不有栩栩如生的刻畫和呼之欲出的描狀。該書之問世,在文言小說編纂史上自呈一亮虛逗種別開生面的嶄新容貌,創(chuàng)立了一種獨具品格的小說體類,標志著“虞初”體小說的正式誕生。

《虞初新志》所收篇章與以前各家選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盡是子虛烏有。是明末清初出現(xiàn)的一種比較獨特的文體。如秦松齡《過百齡傳》魏禧《姜貞毅先生傳》﹑王思任《徐霞客傳》﹑吳偉業(yè)《柳敬亭傳》都是實有其人其事。

至如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銘》就更是真實記載﹐敬賣《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題材很廣泛﹐一般都帶有一些奇異的情節(jié)或不尋常的事件和人物﹐如王士禛的《劍俠傳》﹑彭士望的《九牛壩觀觝戲記》等﹐最為突出。

誰有《道德經》和《莊子》的朗誦版啊~~~
1個回答2022-05-25 11:51
上verycd搜一下‘白云出岫’就有很多了啊。全是古文的朗誦。
5?背誦一詞中誦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9-25 22:39

誦 sòng 本義:背誦、朗讀。

1. 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念:誦讀。背誦。誦詩。

2. 稱述,述說:“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誦之”。

3. 詩歌:作誦(作詩)。(根據(jù)《漢典》的解釋,‘誦’就是‘朗讀、’‘誦讀’的意思。)

誦讀的誦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2-20 08:27

誦就是感情飽滿地抑揚頓挫地讀,是我們小學時必用的方法,比如我們在小學時的朗誦,背誦。進入中學以后這樣的方法就少用了,尤其是在高中,但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誦,不管是朗誦,背誦,在我們的人生路上需要誦來伴隨著我們。

其它釋義:

1、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念;

2、稱述,述說;

3、詩歌;

4、怨謗;

5、讀出聲音來;

6、背誦。

擴展資料

誦組詞:

吟誦、告誦、傳誦、默誦、記誦、諷誦、背誦、誦讀、披誦、討誦、贊誦、熟誦、誦諍、誦呪、口誦、誦吟、覆誦、作誦、精誦、肄誦、念誦、晦誦、弦誦、諳誦、誦說、沮誦、梵誦、倍誦、演誦、誦詠。

一、吟誦吟誦?[ yín sòng ]?

基本釋義 :吟詠誦讀。

二、傳誦?[ chuán sòng ]?

基本釋義:流傳開來,被很多人誦讀或稱贊。

三、諷誦?[ fěng sòng ]?

基本釋義 :抑揚頓挫地誦讀。

四、熟誦?[ shú sòng ]?

基本釋義:反復誦讀。

五、贊誦?[ zàn sòng ]?

基本釋義:贊嘆稱頌。

六、口誦?[ kǒu sòng ]?

基本釋義:讀出聲音來;朗讀。

寫一篇關于莊子的故事,并說明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莊子哪些性格特點。
1個回答2024-01-22 08:42
惠子相梁



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于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xiàn)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tài)度。這則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其一,故事發(fā)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做了大官,好朋友來看望自己,這是令人高興的事情,惠子對莊子來梁國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墒窃趧e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里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氣氛驟然緊張。莊子對此的反應呢?他沒有躲,沒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莊子是不是要破口大罵呢?不是。他遠遠地從奇鳥“”講起,直到最后勾連一句,才讓惠子意識到原來“”的故事是在罵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鮮明對照?;葑右宰约旱男乃疾露惹f子的心思,以為莊子像他—樣,貪圖高官厚位,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關于莊子對爵祿的態(tài)度,《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莊子卻借烏龜?shù)墓适卤硎?,他寧愿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個故事可從正面給本文的故事以補充。其三,比喻巧妙貼切,收到言簡義豐的效果。以比喻志向高潔之士,以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銳深刻。尤其是寫鴟衛(wèi)護“腐鼠”的丑態(tài),更是傳神。劉鳳苞說:“一赫(即 “嚇”)字,且護且拒。如見其狀,如聞其聲,真?zhèn)魃裰畼O筆。結句徑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絕高。孰為腐鼠?孰為?可想見其胸中寄托?;葑臃钦嬗写耸拢厍f子寓言以醒世耳。”(《南華雪心編》)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這個故事在《莊子》一書里顯得別具一格,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



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關于這一點,歷來爭論不休。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一)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結尾處,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后,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fā)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能)知道”。



(二)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guī)則的,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



(三)從邏輯上看,莊子其實并不應該輸,只是他沒找準方向,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惠子最初的發(fā)問是這樣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里暗含有這樣的判斷:惠子能夠知道莊子“非魚”。因此,莊子完全可以這樣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魚,我當然也可以知道魚快樂。



以上是從邏輯角度對二人的辯論進行分析,其實,就這段充滿機智的文字描寫而言,我們不必斤斤計較于邏輯,而可以從二人的思想、性格、氣質差異上來看待這段對話。惠子是名家,好辯,對于事物更多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缺乏美學意義上的欣賞與關照,對于在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悅的莊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與認同了。



另外,莊子的一些思想對我們理解他所說的“魚之樂”也不無啟發(fā)。莊子追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認為魚“樂”,其實也就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這是符合莊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斷定魚兒“樂”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寫一個關于莊子的故事,并寫出體現(xiàn)了莊子怎樣的性格特點
1個回答2024-05-18 03:20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道家的超脫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有一個關于莊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他一邊拍打瓦盆,一邊按著節(jié)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興地批評他:“你不但不哭,居然還這麼做?”莊子回答說,他并非沒有悲傷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這是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為什麼還要哭呢?在莊子的思想里,具備理性的知識,就可以擺脫情感的束縛,達到靈魂的自由。在這一點上,莊子和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觀點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