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慧遠(yuǎn)

釋慧遠(yuǎn)的師從道安
1個回答2024-03-02 16:56

當(dāng)時,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建立寺院,弘贊佛法,名聲很大,于是慧遠(yuǎn)前往歸附道安。見面敬禮之后,慧遠(yuǎn)就認(rèn)為,道安才是他真正的師父。后來又聽道安講(波若經(jīng)),豁然而悟,感嘆道:“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九流的學(xué)問,不過是糠批。”于是慧遠(yuǎn)和弟弟慧持一起,棄世俗入佛門,跟從道安學(xué)習(xí)佛經(jīng)。
既入佛門之后,慧遠(yuǎn)就表現(xiàn)的卓然不群,常欲總攝綱維。以大乘佛教深妙之法為己任。慧遠(yuǎn)精心誦經(jīng),夜以繼日。生活上很清貧,常缺衣食,但兄弟兩人恭敬相處,始終努力學(xué)習(xí),堅持不懈。沙門曇翼常給他們兄弟一些資助,道安聽說后很高興地說道:“和尚誠知人啊!”
由于慧遠(yuǎn)有當(dāng)儒生時讀書的功底,修行之心深遠(yuǎn),故能神明英越,對佛學(xué)有深刻的認(rèn)識和理解。道安常常感嘆道:“使佛法流布中國,只有慧遠(yuǎn)可以勝任。”

慧遠(yuǎn) 是什么意思,佛學(xué)如何解釋
1個回答2022-12-15 09:46
慧遠(yuǎn),東晉時期著名佛教大師,居廬山,創(chuàng)建廬山東林寺,率眾在東林寺建"蓮社",提倡西方阿彌陀佛的凈土信仰,與劉遺民等123人在阿彌陀佛像前立誓,共期往生西方凈土,此即為凈土宗成立之始?;圻h(yuǎn)大師則被后人奉為凈土宗初祖。
慧遠(yuǎn)的故事一則
1個回答2024-02-11 21:33

遠(yuǎn)公(慧遠(yuǎn)高僧)住在廬山(東林寺)時,雖然年紀(jì)已經(jīng)老了,但講解談?wù)摲谭鸾?jīng),從不間斷。他的學(xué)生中有偷懶不用心的,遠(yuǎn)公說:“照射在桑榆間的夕陽之光(比春轎李喻年老),照理是照不遠(yuǎn)的;但我希望朝陽的光輝(比喻青年),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扒遲來越明亮?!闭f罷,手拿經(jīng)書登上座位,教誨朗讀,聲音洪亮而流暢,言辭神色十分殷勤懇切,高材們對他更加肅然起敬了。

成語解釋:外秀慧中
1個回答2024-02-24 19:16
秀外慧中
發(fā)音 xiù wài huì zhōng
釋義 秀:秀麗;慧:聯(lián)逗拍盟。外表秀枯指迅麗,內(nèi)心聰明。
出處 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沒此而便體,秀外而慧中。”
示例 卿~,令人愛而忘死。(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香玉》)

同樣的意思
“長安何如日遠(yuǎn)”的解釋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5 02:41

“長安何如日遠(yuǎn)”的解釋是:長安與太陽相比,哪個更遠(yuǎn)。

原文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①來,元帝問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③。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④問明帝:“汝意謂⑤長安何如日遠(yuǎn)?”答曰:“日遠(yuǎn)。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⑥。”元帝異⑦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⑧重問之,乃答曰:“日近?!痹凼?,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⑨?”答曰?!芭e⑩目見日,不見長安?!?/p>

翻譯

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當(dāng)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起洛陽的情況,不覺傷心流淚。明帝問父親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過江來的意圖一五一十地告訴他。于是問明帝:“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yuǎn)?”明帝回答說:“太陽遠(yuǎn)。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痹蹖λ幕卮鸶械襟@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飲,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并且再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痹垠@愕失色,問他:“你為什么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現(xiàn)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p>

作品名稱:長安何如日遠(yuǎn)

創(chuàng)作年代:南北朝

作品出處:《世說新語·夙惠》

文學(xué)體裁:文言文

作????者:劉義慶

智慧的解釋
1個回答2023-01-07 01:45
無關(guān)生智,局外生慧。智慧就是進(jìn)入無關(guān)和局外,掌握事物運(yùn)行的根本規(guī)律就是智慧。
解釋“智慧”的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9-20 23:12
所謂大智慧就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聽到別人聽不到的,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東西
智慧的解釋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9-26 16:02
正解“智慧” 照見名智,解了為慧。
智慧怎么解釋?
1個回答2023-08-08 16:47
智慧就是聰明程度。智慧其實(shí)可以通過人的行為和言辭表現(xiàn)出來。
王戎早慧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6-08 04:48
原文
[編輯本段]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

譯文
[編輯本段]
王戎七歲時曾經(jīng)和其他小孩兒一起出去玩,看見路旁李樹上有許多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眾小孩兒相繼跑著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著不動。別人問他為何如此,他答道:“李樹在路邊生長而且結(jié)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李子。”后來別人摘來李子一嘗,果然如此.

注釋
[編輯本段]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弧?br/>王戎:本文選自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第六》。王戎,字沖,晉初任荊州刺史,因平吳有功,封安豐侯。 本文又名“王戎不取道旁李”。
嘗:曾經(jīng)。
唯:只有。
此:這。
然 :如此,這樣。
諸:許多。
游:漫步、閑逛。
競走:爭相奔跑。
信:確實(shí)、真的。

寓意
[編輯本段]
此文贊揚(yáng)王戎早慧。
王戎幼年就善于觀察、推理,通過表面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冷眼觀物,當(dāng)眾人蜂擁趨之,迷失了平和心去思考時,都以為會獲利,最后得到的卻是苦果。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