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解釋詩句的意思

村居的譯文和注釋
1個回答2023-12-05 16:58

村居的譯文和注釋如下:

一、譯文

農(nóng)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jīng)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fā)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二、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三、注釋

1.村居:住在農(nóng)村。

2.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fā)出來的霧氣。

3.散學:放學。

4.紙鳶:風箏。鳶,老鷹。

四、相關(guān)介紹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于上饒地區(qū)、閑居農(nóng)村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nóng)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村居很簡單的解釋
1個回答2022-05-23 02:51
村居:在鄉(xiāng)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清平樂·村居的詩意和注釋
1個回答2023-01-30 02:30
《清平樂·村居》的詩意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里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注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翁媼(ǎo):老翁、老婦。
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亡(wú)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臥:趴。
村居的意思是?
1個回答2022-04-14 15:09
一家一戶,聚族而居的小農(nóng)生活.多分布于大河文明流域
《村居》
1個回答2024-01-04 17:01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⑵醉⑶春煙。

兒童散學⑷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⑸。



【注釋】

⑴ 村居:住在農(nóng)村。

⑵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學:放學。

⑸ 紙鳶: 鳶:老鷹。紙鳶:風箏。



【題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方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村居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22 18:58
居住在村里,村里的房舍,鄉(xiāng)村居民委員會



以“村居”為題的詩比較著名的有兩首,一首是宋代詩人張舜民的作品,詩里所描寫的是一幅靜謐談雅,又帶有一縷清寂氣息的秋日村居圖;另一首是清代詩人高鼎所作,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村居中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27 04:50
千村萬落:形容眾多的村落。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樵村漁浦:指山村水鄉(xiāng)。泛指鄉(xiāng)村。

三家村:指偏僻的小鄉(xiāng)村。宋·蘇軾《用舊韻送魯遠翰知洛州》:“永謝十年舊,老死三家村。
村居這首詩
1個回答2024-03-04 01:09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nóng)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jīng)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fā)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村居》這首詩的內(nèi)容
1個回答2024-03-06 06:02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⑵醉⑶春煙。
兒童散學⑷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⑸。
【注釋】

村居:住在農(nóng)村。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散學:放學。

紙鳶:
鳶:老鷹。紙鳶:風箏。
【題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方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譯文】
農(nóng)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fā)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nóng)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農(nóng)村的美麗春景,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