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啊3個
1個回答2024-03-15 16:03
其中可以被稱為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就是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飛還有宋代的文天祥等等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是誰
1個回答2024-03-14 03:25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1-3],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lǐng)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shù)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朝廷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后又追謚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飛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字,以期岳飛日后能夠為國竭盡忠誠。這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典故之一,常用以教育,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精忠報國是對岳飛的評價。


忠心報國的歷史人物有誰?
1個回答2024-03-29 10:22
文天祥、辛棄疾、陸游、岳飛、祖逖、戚繼光、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馬援、羊牯、于謙太多了。
歷史上精忠報國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17 15:57
  《楊家將》

  提起楊家將,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楊業(yè)。歷史上,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將,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漢政權(quán),受到北漢皇帝的信任,任侍衛(wèi)新軍都虞侯。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jīng)奪取后周政權(quán),建立大宋王朝,全國統(tǒng)一大局已定。楊業(yè)向北漢皇帝劉繼元提出了“奉國歸宋”的建議,遭到反對。但他深感劉氏厚遇之恩,并未變心投宋,而是舍命保衛(wèi)北漢政權(quán)。后來,北漢戰(zhàn)敗,楊業(yè)卻仍在城南與宋軍苦戰(zhàn)。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yè)是一員勇將,便派北漢亡國皇帝劉繼元的親信前去勸降。見到劉繼元派來的勸降使者,楊業(yè)悲憤地大哭了一場,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邊事,洞曉邊情”,任命他為左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與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擔負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實際上,潘美只是掛了個虛銜,重擔全部壓在代州前線楊業(yè)的身上。



  楊業(yè)從小就擅長騎射,愛好打獵,武藝也高,每次打獵,收獲總比別人多一倍。他對同伴說:“我將來帶兵打仗,也如同獵鷹追逐野兔一般?!?br>


  楊業(yè)不負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軍出入的各個要道口,連續(xù)修建了陽武寨、崞寨、西陘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縣、繁峙境內(nèi))6個兵寨。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三月,契丹十萬軍馬來攻雁門,楊業(yè)率部用堵截和奇襲辦法,大敗契丹軍,殺死他們的節(jié)度使、駙馬、侍中肖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從此,敵兵一見“楊”字大旗,便嚇得心驚膽戰(zhàn)而不戰(zhàn)自退,稱楊業(yè)為“楊無敵”。朝廷由此提升他為云州觀察使,仍知代州。楊業(yè)駐守雁門關(guān)八年之久,契丹軍始終不敢侵入一步。



  楊業(yè)的顯赫戰(zhàn)功,使得一些心胸狹窄的同僚妒火中燒。一些人給宋太宗寫匿名信,詆毀楊業(yè)。宋太宗沒有輕信,而是把這些謗書封好交給楊業(yè),表示了對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宋太宗為了徹底解決契丹對邊境的騷擾,執(zhí)意全面進攻契丹,下詔分兵三路進行北伐:東路由大將曹彬、崔彥進率主力從雄州出發(fā)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進統(tǒng)率,由定州攻飛狐;西路由潘美、楊業(yè)統(tǒng)率,出雁門關(guān),攻朔(今山西朔縣)、寰(今山西朔縣東)、云(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等四州,最終目標是三路大軍會師幽州,與契丹進行決戰(zhàn)。三路大軍同時前進,東路軍剛出擊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擊,大敗于歧溝關(guān);中路軍聞聽東路敗北,也就不戰(zhàn)而潰;只有潘美、楊業(yè)的西路軍,出師僅兩個月,便戰(zhàn)果累累,收復了朔、寰、云、應四州之地,兵鋒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東、中兩路守軍的潰敗,他們卻成了孤軍深入。契丹在打敗東路和中路兩路宋軍后,調(diào)集十萬精銳,全力向潘、楊部占領(lǐng)的寰州壓來。朝廷命令潘、楊率軍護送朔、寰、云、應四州百姓立即遷回代州。在當時大兵壓境的時刻,要完成這一任務(wù)非常艱巨。楊業(yè)經(jīng)過周密思考,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將,等我軍離代州北上時,令云州民眾先出,我軍到達應州時,契丹必定會派兵迎戰(zhàn),這時,命令朔州民眾再出城,同時派騎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這樣百姓就可安全內(nèi)遷。



  對于楊業(yè)這個切實可行的方案,監(jiān)軍王詵和主帥潘美卻堅決反對。他們?yōu)榱藸幑?,硬要楊業(yè)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說:“你有幾萬精兵為什么還這樣膽怯?應當直接出雁門關(guān)北上!”楊業(yè)說:“不行,這樣做,只有失敗?!蓖跸汝庪U地說:“你不是號稱‘楊天敵’嗎,為什么不敢與敵人正面交鋒,難道你還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楊業(yè)氣忿地說:“我這樣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這樣責問我,那好吧,我現(xiàn)在就遵命前往?!背霭l(fā)時,楊業(yè)流著眼淚對潘美說:“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漢降將,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報國?!彼钟檬种钢惣夜龋ń裆轿魉房h南)說:“你們務(wù)必在兩翼布置強有力的弓箭手,我轉(zhuǎn)戰(zhàn)到這里,你們就出兵夾擊,不然我們將會全軍覆沒。”說罷,楊業(yè)就率兵出發(fā)了。經(jīng)過兩場惡戰(zhàn),因寡不敵眾,楊業(yè)戰(zhàn)敗。退到陳家谷時,王先、潘美卻率軍早已離開了谷口,楊業(yè)得不到接應,陷入重圍。雖然他奮不顧身,英勇作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最后不屈絕食而死。他的兒子七郎也在這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啊
1個回答2024-06-02 22:08
岳飛,文天祥,楊家將 鄭成功,史可法,袁崇煥,林則徐 王安石,于謙,李廣,張謙.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有哪些?知道就救下我``
1個回答2024-05-22 01:04
岳飛,文天祥,楊家將
盡忠報國是什么意思以及出處是什么?盡忠報國?
1個回答2024-04-21 07:27

詞目精忠報國使用頻率常用 發(fā)音jīnɡzhōnɡbàoɡuó 釋義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出處《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示例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岳飛~,父子就戮?!?近義詞盡忠報國 反義詞賣國求榮 歇后語岳飛背上刻金字 故事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大金國,直接威脅北宋的生存。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送19歲的岳飛從軍。岳飛在抗金19年戰(zhàn)斗中,打了許許多多勝仗,讓金兵聞風喪膽。北宋滅亡后,他繼續(xù)堅持抗金直到被害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愛國

精忠報國還是盡忠
1個回答2024-04-26 22:39

盡忠報國和精忠報國都是正確的寫法,在清朝之前,“精忠報國”為“盡忠保國”(也有版本“盡忠報國”),后演化為“精忠報國”。

1、盡忠報國

讀音: jìn zhōng bào guó。

釋義:忠:赤誠無私,竭誠盡力。報:報效。竭盡忠心,報效國家。

出處:元·脫脫《宋史·岳飛傳》: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翻譯:岳飛撕開衣服以后背示人,上面有“盡忠報國”四大字,刻入皮膚。

例句:軍人的工作,盡忠報國,軍人的使命,捍衛(wèi)和平,軍人的舉止,英姿颯爽,軍人的生日,祝福此時,八一建軍節(jié)到,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敬禮,你們辛苦了,祝愿你們開心快樂,永遠年輕。

2、精忠報國

讀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翻譯:出自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時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出處:唐·李延壽《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精忠報國?!?/p>

例句:一顆赤子之心,精忠報國矢志不渝,一雙勤勞之手,任勞任怨愛崗敬業(yè),一生正氣之歌,友情互助弘揚美德,一幅璀璨之畫,繪制藍圖錦繡中華!

誰精忠報國歷史人物
1個回答2023-01-08 15:10
歷史人物,岳飛是精忠報國。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是誰?
3個回答2022-10-31 00:31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寫的是宋朝的岳飛,這個典故是從岳飛母親在岳飛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