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登鶴雀樓

王之渙 登黃鶴樓
3個回答2023-09-27 23:35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是王之渙的還是李白的詩
1個回答2022-05-03 19:31
是王之渙的詩。
《登鶴雀樓》
1個回答2023-11-02 12:58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鶴雀樓》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20 13:36
那個你字打錯了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登鶴雀樓,代詩人是誰?
1個回答2024-06-20 12:45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鶴雀樓故事
1個回答2024-02-13 00:36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yuǎn)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fù),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jìn)取精神。 其中,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yuǎn)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jìn)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后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yuǎn)方景、西望景。   次句寫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yuǎn)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yuǎn),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yuǎn)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jìn)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yuǎn)。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yuǎn)去天邊而產(chǎn)生的意中景,是把當(dāng)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diào)。落日銜山,云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黃河”。當(dāng)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于層巒疊嶂之間。   詩人眼前所呈現(xiàn)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于瞬息多變的動態(tài)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恒的運動。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鶴雀樓》的詩句。
4個回答2022-11-12 09:37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的作者是王之渙嗎?
1個回答2023-03-01 23:48

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鶴雀樓的哲理
1個回答2024-05-04 01:24
是鸛雀樓



呵呵 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yuǎn)】這一生活哲理



ps

“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寫得景象壯闊,氣勢雄渾。……從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jìn)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yuǎn)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和一登樓的過程,而含義深遠(yuǎn),耐人思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jìn)取的精神、高瞻遠(yuǎn)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的遠(yuǎn)的哲理?!薄?



這是直接把這首詩歸入哲理詩的見解。賞析文字中這樣贊嘆:

“像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jù)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顯示生活哲理的典范?!薄?

“此詩不僅刻畫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寫出了登高遠(yuǎn)望的襟懷。向西遠(yuǎn)看,夕陽貼著高山落下,黃河滾滾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遠(yuǎn),就得再登上一層高樓。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yuǎn)這一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5

“《登鸛雀樓》它不僅僅是一首詩,可以讓人領(lǐng)略昔日大唐王朝詩人王之渙壯志凌云的胸懷走進(jìn)他的夢幻世界,和他一起感受世間的蒼穹;名而它更像一幅不老的國畫:西下夕陽的余暉、奔騰黃河的水流、迭宕起伏的山脈、水天一色的景象。那樣富有感染力,那樣迷人,讓人流連忘返;它也是一壇千年老酒,喝一口品下,醇香四溢回味無窮,陶醉在其中,其樂無窮;更像人生一個前行的座右銘,是自勤勉勵,奮發(fā)向上,登高望遠(yuǎn)的一曲華章。”○6



再看看文學(xué)史研究專家的意見:

“前兩句在遼闊無垠的畫面上,以白日運轉(zhuǎn)、河海奔流為生生不息的世界灌注了無限生氣。后兩句由實入虛,升華為不懈追求、進(jìn)取不息的感情境界。通篇對偶而不覺其偶,用筆疏朗而氣勢恢宏?!薄?

想想也是,當(dāng)下許多人不都是這么熱中于引用這首詩的后面兩句嗎?“更上一層樓”幾乎已經(jīng)成為“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的同義語了。然而,這真的就是我國哲理詩的開山之作嗎?沒有誰可以告訴我們,作為詩的形象主體,“白日”和“黃河”是怎么與詩歌的哲理聯(lián)系起來的,是用這宏大的景象起興嗎?作者又是為什么無端地發(fā)起這樣的議論來了呢?

我相信,只要我們肯耐下心來,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念頭去讀這首詩,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這哪里是什么哲理詩,分明就是一首邊塞將士思念家鄉(xiāng)的抒情詩杰作!



開頭兩句的句眼是什么?是“依”字,是“入”字。太陽那么自在地依偎在大山的懷抱,黃河那么急迫地向著大海奔流,因為那山就是太陽的家,大海就是黃河的家啊!“白日”與“黃河”都在昭示著歸家的喜悅與激動,也都在強(qiáng)烈地觸動著遠(yuǎn)在邊塞的將士們那渴盼著歸家的心弦。



“千里目”也是個容易喚起讀者聯(lián)想的詞匯?!澳繕O千里兮傷春心”○8家園何在,在千里萬里之外,那里也許有鬢發(fā)蒼蒼的雙親在倚閭盼望,那里也許有樓頭少婦在殷殷盼望,那里也許有閨中少女在佇立守候,那里也許還有牙牙學(xué)語的子女在等待著父親的歸來。邊塞的戰(zhàn)士何嘗不是這樣的思念著家鄉(xiāng)的親人啊?“欲窮千里目”,這正是思鄉(xiāng)情的真切流露。目中盡處是青山,家園更在青山外,青山還被暮云遮……種種難堪的情懷,都在這“欲窮”的凝眸之中。于是,“更上一層樓”,希望能把遠(yuǎn)在千里之外的家園納入自己的視野。鸛雀樓啊,這邊塞之上高聳的建筑,寄托著多少戰(zhàn)士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依戀和思念!
《登鸛雀樓》填成語 唐·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你能用它...
1個回答2024-01-22 23:40
白駒過隙 日新月異 依樣畫葫蘆 山清水秀 盡善盡美 黃粱一夢 河?xùn)|獅吼 入不敷出 ??菔癄€ 流芳百世 欲擒故縱 窮途末路千方百計 里應(yīng)外合 目無全法 更深夜靜 上行下效 一心一意 層出不窮 樓臺亭閣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