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白夜城兒歌

除夕之夜除的到底是夕還是年?
1個回答2023-03-21 21:27
先"夕"后"年"
除夕夜的由來
1個回答2022-06-11 23:56
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
除夕夜的傳說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18 23:54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

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

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擴展資料

除夕夜習俗:

1、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2、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除夕夜的傳說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25 10:27
除夕節(jié)的來歷: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于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 除夕的來歷 除夕的由來 除夕之夜的傳說習俗故事
什么是除夕夜
1個回答2024-01-29 18:35

除夕通常又被稱作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jié)日。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除夕之夜,最為熱鬧、喧闐,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著香火,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著耳朵,遠遠地探著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著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看。

歲歲除夕夜打一字
1個回答2023-02-17 15:15
我還以為是山呢。
除夕之夜作文
1個回答2024-02-02 02:33
大年三十的下午三多鐘,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吃過了精心制作的年夜飯,過去吃年夜飯都必須要有四大件,如今有了改變,保留了過去年夜飯的習俗,其它則多了海鮮和新鮮菜。過年的飲料和酒類品種增多了,而且是隨心所欲。一頓飯吃的時間比較長,就是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在邊品嘗佳肴、喝酒,邊嘮嘮家常,品嘗合家團圓的天倫之樂……
吃過了年飯,趕往弟弟那里,看望母親。正趕上他們吃飯,就是接著這吃,接著喝酒,喝了白酒、啤酒,和前來的親人聊起了一年的事情,身為鐵路工作者的妹夫,三十晚上還要上班,將他送上了車,如今正趕上春運,鐵路工人還是連夜值班,保證行人安全回家。
八點鐘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觀看央視的春晚。今年的春晚早在報紙上炒得很熱了,但是看了還可以,進入較色很快,小品不少,還算精品。全家人在一起看春晚,也是一種享受,相互評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我一直看到了難忘今宵然后才睡覺。
對于春晚的節(jié)目,我一向是寬容的,春晚每年都要辦,一年當中就是這些事,演員就是那么多,可選的余地也不會很大,讓誰編輯導演都很難,所以不要要求那么高,什么思想性、藝術性、求全責備,春晚就是一種喜慶、歡快。沒有春晚之前不也過春節(jié)嗎?有了春晚打開了一扇娛樂的大門,開闊的視野,豐富了年的生活,有什么不好。所以要用支持扶持的眼光去看,心態(tài)就會好的。
不要說春晚怎樣,愿意看就多看,不愿意看就少看,實在不行就不看。電視節(jié)目很多,過年玩的方式很多,可以自行選擇,自行找樂,只要全家團圓,在一起幸福就好,就達到了目的……
辭舊迎新的鐘聲敲響之后,我們進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有去放鞭炮,然后一起吃餃子,今年的餃子是海鮮和韭菜餡,非常的鮮亮、爽口。又是喝酒,真的是其樂融融,感到了年的美好,日子的愜意。
看完春晚,大家也困了,相繼休息,回味起來這個除夕過的真是溫馨、愜意,喜慶、祥和、幸福,真的達到了享受年的目的……
除夕之夜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3-02 09:25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既另換新歲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除夕”源于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癆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而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有西晉周處的“風土記”等書?!俺Α?,在古代還有許多雅稱,如: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

古往今來,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皻q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笆裰L俗如此”(蘇軾《歲晚三首序》)。

多少年來,我國還有除夕“吃年飯”的習俗,這頓年飯,南方人多備雞鴨魚肉,北方人則以包水餃來慶祝新年。全家團聚,共進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也是人們回顧舊歲、憧憬新年的一種形式。

另外,每至除夕12點,人們鳴放鞭炮來驅邪避兇,喜迎新年。
除夕夜的傳說故事
1個回答2024-03-10 22:14
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物,頭長尖角、兇猛異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會爬上岸,吐食牲畜傷害己命。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這一年,從村中來了一個銀須飄逸、目若朗星的老己。半夜“年”闖進村,正準備逞兇時,突然傳來“噼噼啪啪”的炸響聲,那位老己披上紅袍呈現在“年”的面前,“年”渾身戰(zhàn)栗,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進村了。這就是過年的傳說和爆竹的來歷,后來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過年的習俗悅來越豐厚了。
除夕夜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7-07 11:36
除夕的來歷

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于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志著新春的來臨。 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鐘"。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xiāng)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xiāng),到了守歲的最后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后,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后,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