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英語第7課教科版

怎樣上好一節(jié)小學科學課(五六年級上冊)?
1個回答2023-01-19 20:20
實習老師嗎?
科普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5課
1個回答2024-08-09 10:55
從網(wǎng)上找,有很多
科普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6課
1個回答2024-08-11 04:58
請上雅庫網(wǎng)觀看。
或者上56看看。
八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1個回答2024-11-06 16:05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tǒng)。下面是我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科學之溫度課件,希望對你有幫助!

   科學:溫度課件

  

   科學的橡雀原理:

  不會互相違背

  科學是宇宙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宇宙所定下的規(guī)律不會互相否定,例如宇宙不會規(guī)定它的規(guī)定前如行是錯誤,宇宙不會規(guī)定既能穿越時空,又規(guī)定不能穿越時空,在這兩個規(guī)定中宇宙只能規(guī)定一個是對的,另一個是錯誤的。

  有意義的存在

  宇宙定下的規(guī)律不會沒有意義,例如宇宙不會規(guī)定在宇宙什么都慧嘩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存在沒有意義,故宇宙中的物體才會運動,出現(xiàn)生命這種存在。

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課《放大鏡》怎么講?
1個回答2024-01-23 23:08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制顯微鏡的探究活動,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閱讀列文虎克自制顯微鏡并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了解顯微鏡發(fā)展的歷史,體會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技術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著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3.以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準備】

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粉、青苔、蠶絲、紙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shù)呢?

學生小組討論,嘗試。

班內交流。

2.怎樣放得更大

探究:用兩只手一前一后分別拿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凸透鏡(如教材上的圖),反復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來觀察物體,然后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匯報。

教師設問:猜猜看,放大倍數(shù)是2倍和3倍的兩個放大鏡疊加在一起,最大能放大幾倍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歸納出兩種可能“倍數(shù)相加等于4倍”、“倍數(shù)相乘等于6倍”。

教師告訴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是兩個放大鏡的倍數(shù)相乘。

教師說明顯微鏡的原理:我們剛才經(jīng)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fā)明顯微鏡的過程。在17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shù),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類觀察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3.做個簡易顯微鏡

討論顯微鏡的制作方法和步驟。

制作: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只用一個放大鏡時觀察不清的文字和圖片,看看觀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青苔、花粉等,比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史

閱讀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6.講解:教師介紹顯微鏡的發(fā)展歷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能把物體放大300倍,使人類看到了過去從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來人們不斷改進技術使顯微鏡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把物體放大到1500倍左右,能分辨出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有限的。1932年,德國科學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由此把放大倍數(shù)提高到1萬倍。到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已經(jīng)研制成功了放大率20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知道了所有物質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組成的,從而發(fā)現(xiàn)了原子世界。

1983年,人們發(fā)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先進。顯微鏡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

7.提出下一節(jié)課的研究任務——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育科學出版社五年級英語上冊課文聽力
1個回答2024-07-24 05:17
這個真找不到啊
聽力又不是文字,說不出來的
有題目沒
我?guī)湍阏掖鸢?/div>
求教科版六年級上冊英語課文錄音
1個回答2024-08-13 20:53
  作文比賽中,我交給老師一篇自以為很棒的文章,沒過幾天比賽結果就出來了――我的文章沒有獲獎。我十分傷心,原以為自己可以得個三等獎。唉,我真是太失望了。我心里一直責怪自己太沒用了,給老師臉上抹了黑。但老師根本就沒有指責我,而是把我叫到身邊,鼓勵了我?guī)拙?,又給了我一個美麗的、純潔的微笑。我知道,老師的這個微笑是在給我暗示:讓我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陽光總在風雨后。
  自從這兩個至純的微笑后,我學會了自信,學會了勇敢,學會了自主;也正是這兩個微笑,使我對任何事情都不怕,對任何事情我都要充滿信心地去試一試。
  這兩個微笑,使我領悟了不少道理。微笑是生命旅程中不可缺少的。微笑是美,我愛微笑!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造一艘小船
1個回答2024-02-09 05:25

手動版

材料

1.泡沫(可以從一些電器包裝里找到)----船體

2.竹簽或木棍(一次性筷子就可以)----桅桿

3.厚紙張----帆

4.膠水或者訂書機---固定帆

5.重物----放在船上加重,防止翻船

6.皮筋----相當于發(fā)條??塑料片----互相交叉固定后相當于螺旋槳

(以前小時候玩過那種繞很多圈以后放開可以飛到天上去的小飛機沒?跟那個原理是一樣的)

把以上材料拼起來就可以了

電動版

材料

1.泡沫(可以從一些電器包裝里找到)----船體

2.竹簽或木棍(一次性筷子就可以)----桅桿

3.厚紙張----帆

4.圖釘,線---固定

5.重物----放在船上加重,防止翻船

6.?電池和發(fā)動機(可以從四驅車里找到)(安裝在船尾)?

7.竹蜻蜓的頭部---螺旋槳

可以看看成品圖,參考著做做

同樣是拼起來,只要螺旋槳能轉動就可以下水試試方向

四年級科學下冊課件 紙是怎樣造出來的
1個回答2024-03-01 22:41
  用廢餐巾紙造紙
  1、將餐巾紙撕碎放入有水的杯中調制成漿糊狀。(注意:用熱水效果比較好)
  2、將紙漿倒在下面放有報紙的棉布上均勻鋪平,在再紙漿上平鋪一張棉布,并用毛巾蓋上將水擠壓吸干。(紙漿上下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塑料網(wǎng)最好)
  3、過一會后取下壓干的紙漿,便會是一張紙。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課,關于火山爆發(fā)的稿件。
1個回答2024-07-26 13:02

一般認為,火山是地球內部深處巖漿沿通道噴發(fā)到地表而成的山,實際上不盡然。火山不僅具有形態(tài)上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它成因上的意義,因此,火山并不一定都成山??v觀全球火山可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地球內部巖漿沿地殼薄弱地段或裂隙噴出地表,噴出物在地表出口及其周圍堆積成錐形或盾形山,這種形式的火山較為常見,我國多數(shù)火山屬于這種類型。第二種是,火山噴發(fā)時只表現(xiàn)為氣體的爆炸,只有少許的巖漿碎屑物或既存巖石碎塊散落在地表出口周圍,但未能成山,火山口常積水成池,這種形式的火山在德國瑪珥地區(qū)很多,故稱為瑪珥火山。我國的雷瓊地區(qū)也有不少的瑪珥火山,其中以湛江的湖光巖最為著名。第三種是巖漿沿通道向上運移,沒有噴出地表,而是在接近地表處停留下來,冷卻、凝固形成淺層侵入體,并使地表隆起成丘這種淺層侵入體常與地表噴出物連通,我們稱這種火山為潛火山,也叫次火山。海南島北部儋州市境內的螞蟥嶺即屬潛火山。以上各種形式的火山可以分布于不同地區(qū),也可在同一地區(qū)出現(xiàn),因而構成復雜的火山群體形態(tài)?。
??

自己隨便抄一點?要不就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