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沒有26個拼音字母的,那他們是怎么來讀漢字的?

2022-11-15 19:32

2022-11-15 23:43
還有一種方法,叫做“譬況法”,它的意思很簡單,也就是用簡單的字來描述當時讀這個漢字的唇齒細節(jié),比如“寶”字,就屬于口唇發(fā)音,用不到舌頭,也用不到牙齒,還有一種叫做“反切法”的“拼音”方法,這個方法是用漢字當拼音,比如讀“魯”的時候,就會標上注音“郎古”,古人讀著讀著,就能學會這個字,可以說是很巧妙了。
更多回答
眾所周知,拼音共有26個字母,通過它們可以讀出幾乎所有的漢字,我們小學時期都是通過拼音來識字的,不過在古代,拼音并未被發(fā)明出來,那個時候的古人,用的發(fā)音方法十分巧妙,比如最簡單的,就是用“直音法”,所謂“直音法”就是通過已經(jīng)知道的字來學習讀音,比如“王”是很常見的字,若是學習到“亡”,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不過它也有很大的缺陷。
用一種名叫“反切”的方法,用兩個漢字來為一個字注音.
例如要給“塑”字注音,就是“塑,桑故切.”意思是 ,用“桑”的聲母跟“故”的韻母及聲調(diào)相拼.“?!钡穆暷甘莝,“故”的韻母和聲調(diào)是ù 兩者相拼就是 sù, 這正是“塑”的讀音.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