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廉頗和藺相如的成語?

2024-01-25 10:50

1個回答

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功、負荊請罪、刎頸之交、將相和、怒發(fā)沖冠

價值連城:“價值連城”一語,出自《韓非子·和氏》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于秦昭襄王原以15城換取“和氏之璧”因此便形成了“價值連城”這樣一條成語。

“和氏璧”是以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一名樵夫的名字命名的。這位樵夫,名叫卞和,他不僅年輕力壯,還有著高超的識玉眼力。一天,卞和在荊山打柴時,發(fā)現(xiàn)了一塊玉璞。他想,國庫里缺少寶玉,整個國家就空然如洗,為此,堂堂楚國,常常受到列國諸侯的鄙視。那么,我何不把拾來的玉璞獻給社稷?

他進獻的國君是楚厲王。誰知楚厲王有眼無珠,非但不獎賞卞和,還說卞和以石充玉欺騙君王,當即砍下了卞和的一只腳。楚厲王死后,楚武王繼位,卞和再次進殿獻寶,誰知,由于鑒玉官從中作梗,二次獻寶又沒成功。這次卞和又被砍掉了另一只腳。

雖然失去了雙腳,但卞和獻寶之心仍未泯滅.當武王暴死文王繼位后,卞和再次踏上了去往郢都的路途。

楚文王果然是位有道明君,具有識玉的慧眼,當卞和獻上玉璞之后,他一眼便認定這是塊珍寶。經(jīng)人略加琢磨,玉璞便寶光四射,美妙無比。楚文王為了表彰卞和三番兩次冒死獻寶壯舉,遂將這塊珍寶命名“和氏之璧”。

后來,這塊“和氏之璧”幾經(jīng)流傳,落到了趙惠文王手里。秦昭襄王也想要這“和氏之璧”,便差人下書,愿以15城作為代價來換取和氏璧。這樣,和氏璧的價值便昂貴起來。

完璧歸趙: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jīng)過我勸說方才答應(yīng)。趙王齋戒5天,然后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xiàn)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yīng)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yīng)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yīng)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后來,形容將別人的東西完整的還給別人

澠池之功:秦國攻打趙國,殺死趙國兵士兩萬多人。詭計多端的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上當,又不敢不去。藺相如為了祖國榮譽,不怕犧牲,決定親自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宴會上,他與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jù)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后來,泰國群臣向趙國要十五座城,藺相如寸步不讓,提出用秦國的國都咸陽作為交換條件,使秦王理屈詞窮,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

負荊請罪:〖解釋〗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qū)Ψ秸堊?。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锩鳌な┠外帧端疂G全傳》第四十六回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zhàn)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zhàn)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疤A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墒巧滔嗳鐓s說:“我哪里會怕廉將軍?不過,現(xiàn)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jié)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這個故事也稱之為“將相和”。后人利用這個故事,對主動向認錯、道歉,自情嚴厲責罰的人,就稱其為“負荊情罪”。

刎頸之交:成語解釋: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成語出處: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p>

將相和:廉頗和藺相如和好如初.

怒發(fā)沖冠:〖解釋〗指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薄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補語;形容極端憤怒

〖例句〗~,憑欄處,瀟瀟雨歇。(宋·岳飛《滿江紅》詞)

〖近義〗大發(fā)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燒

〖反義〗喜不自勝、欣喜若狂、喜形于色

〖使用〗常用

〖歇后〗

〖謎面〗

〖典故〗戰(zhàn)國時期,秦昭襄王為得到趙國的和氏璧,便允諾趙惠王以15座城池交換。迫于秦國勢力,趙王派藺相如帶和氏璧去交換,秦王閉口不談城池的事,藺相如用計奪回和氏璧,并怒發(fā)沖冠地說:“如果不以城池交換,我就與和氏璧同歸于盡。”

相關(guān)問答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藺相如的人物性格特點?
1個回答2024-01-22 04:36
廉頗:為人暴躁魯莽,有膽有識,勇武非凡,真誠豪爽 藺相如:為人深謀遠慮,有膽有識,穩(wěn)重謹慎,寬宏大度,機智聰慧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1個回答2022-10-16 03:10
應(yīng)該是負荊請罪吧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有
1個回答2024-01-21 01:27
將相和 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趙國有個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藺相如兩次出使秦國,把生死置之度外,大智大勇,使趙國不受屈辱,為趙國立了大功。趙王因此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廉頗...
全文
藺相如或廉頗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4 14:16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下客藺相如可以擔任這個差使。”趙王問:“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jīng)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國去。我的門下客藺相如攔阻我說:”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訴他說,我曾跟著...
全文
廉頗與藺相如故事?
1個回答2024-01-27 21:38
廉頗與藺相如將相和故事:   戰(zhàn)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分別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zhàn)國七雄”。其中,又數(shù)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
全文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9 10:22
廉頗嫉妒藺相如的才華,在眾人面前詆毀藺相如,后來藺相如說了這么一句話 依你們看來,是廉將軍厲害呢,還是秦王厲害呢?”門客們說:“當然是秦王厲害了。”藺相如說:“對了,秦王這要威焰萬丈,我卻在朝堂...
全文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8 10:30
廉頗的故事還有長平之戰(zhàn)趙括代廉頗的故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故事,關(guān)于他們兩個的故事基本上沒有了。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主要記載的史記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里邊,無論從史書還是文學方面來看都是一篇很...
全文
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1-29 14:45
最有名的就是將相和。其典故就是負荊請罪。其他還有藺相如讓路廉頗。
關(guān)于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06 15:27
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昭王 約請趙惠文王到西河外的澠池相會。趙惠文王 害怕秦國有奸計,不愿去赴會。上卿廉頗和上 大夫藺相如以為,不去,秦會更驕橫,以為趙 國軟弱膽小,因而...
全文
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發(fā)生什么故事?
1個回答2022-06-16 21:50
簡而言之:負荊請罪
熱門問答